天天看點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作者:神婆愛吃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 Matsutake ]

松茸

很多人說松茸有木香,

我想應該說的是生的時候。

而我更迷它輕微炙烤過後的味道,

那是一種介于動物與植物間的酽香,

放浪而神秘,

我稱它做香格裡拉的荷爾蒙。

日本人對松茸的愛并不是坊間流傳的生殖崇拜,雖然“貌似”。

那源于二戰後,廢墟中完好無損的松茸帶來生的希望,研究人員發現,松茸抗癌抗輻射,秘密在其中的雙鍊松茸多糖。一時間,上至國台瑰寶,下至動畫精靈,日本國内把松茸奉為天皇延年益壽禦用神物!最近,我應邀做了幾次“東京奧運會”的直播,談到日本本土食物裡的放射性“铯”和“氚”,是最需要警惕的。重金求松茸,這種熱情有增無減。

其實我們吃松茸在宋朝《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就有記載:“因該菌生于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松茸。”隻是我們可吃的美味菌太多,吃菌癡狂到“躺闆闆”都不怕的雲南人看到幹巴菌還會頭擡一擡,對松茸并沒有那麼重視。

90年代,香格裡拉市場裡的村民成為萬元戶基本隻有一條途徑,就是在松茸産季采到好松茸,賣給日本人。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1995年大理機場、麗江機場相繼通航,特别是1999年香格裡拉機場通航,雲南松茸幾個主要産地迪慶、麗江、大理、楚雄、昆明,都可以滿足松茸出口的冷藏航空運輸。于是,我們到日本吃的全是中國松茸。我還記得多年前吃日本米其林三星菊乃井,蓋物是海鳗松茸湯,禦飯是松茸飯,是會席。我那時候還在慨歎:真是一期一會!其實在日本傳統裡,比會席更高一級的懷石料理,松茸是常駐上賓,況且的香氣與肉食比起來優雅謙和,“和、敬、清、寂”是懷石的根基,代表懷石亭主對客人至高無上的禮。

松茸不能人工繁殖,雖然中國很多地方,特别中西南部橫斷山脈地區的四川、雲南、西藏和東北...都有松茸,找到上等的并不容易。

我們知道的四川甘孜的雅江、巴塘、得榮;雲南迪慶香格裡拉、曲靖陸良;西藏林芝、小金等地,這些地方都是曆史悠久的無污染的原生态地區。日本也有,可是說來奇怪,非得上香格裡拉市場裡才能搜羅到真正上等的。我的朋友雲南美食家徐丹姐姐說“我去諾頓吃火腿的時候,也見着松茸了。可是那邊海拔不夠,産的松茸全是蟲子。”松茸是對生長環境很挑剔!

往年,我去松茸市場守着也沒用,出口訂單早已定罄。今年由于疫情的關系,松茸市場從出口模式,轉成内銷。而我們,這些真愛松茸的饕客,是最大的受益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6">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h1>

香格裡拉之前,我早做好功課,得先昆明住一晚。甘孜的朋友建議我早半個月到一周開始喝紅景天,把自己體内血紅蛋白載氧功能養到最佳狀态。下飛機的第一個晚上,我住在昆明“翠湖”。昆明的海拔才兩千多米,而香格裡拉有三千多米,等于是給我一個緩沖。

那被荷花碧浪團團圍住的晚上,窗外是“昆明眼睛”翠湖公園。飛香格裡拉前一晚,我拿補氣血防高反的紅景天當水喝。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其實,我們日常喝咖啡,也有類似保健功效。我感歎,不愧是彩雲之巅的地方,酒店裡有摩卡壺,咖啡粉是深烘的雲南小粒種。☕️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早起,我決定元神與肉體合二為一。紅景天水沖咖啡,看到一張“特神行業許可證”。感覺這是要喝出特異功能…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高反小貼士裡有“不要劇烈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在昆明這酒店裡很好實作,首先那邊西餐比内地不少城市都要“法式”不少。當地向導楊師傅告訴我,雲南八大怪之一的“汽車比火車快”,指的其實是“滇越鐵路”。我說怪不得,今天吃到鐵路沿線風格的邊境線融合早餐,喝個粥,配菜是刺山柑、烤洋蔥與乳扇同在,心情都比身處左岸自由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圖檔來自網絡

那鐵路是一條法國修建的盤山鐵路,速度隻有最高30公裡每小時,農婦們甚至坐着火車去趕集,一派鄉土詩意撲面而來。越南曾是法國殖民地,杜拉斯情人的故事背景。30年代,法國以“毗鄰”的身份在雲南修建。不難了解,早期昆明的建築,大都模仿法國式,建築材料都是進口的,白蘭地、咖啡、香槟開始在昆明流行。

香格裡拉,在距離昆明600多公裡的邊陲。迪慶藏語“香格裡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這裡曾是一個灰撲撲的地方,原名中甸。它曾是一個大型商隊和帝國使者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經過的地方,藏族人曾用高海拔商品交易低海拔商品的地方,用肉、乳制品、皮毛和馬匹來交換由納西族、白族、僳僳族,住大理和麗江的漢族等生産的茶和大米。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1920年,一位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兼探險家Joseph Rock在國家地理雜志寫了它,之後啟發James Hilton寫了《消失的地平線》(The Lost Horizon),1933年出版的小說,才終于有了我們心中的香格裡拉!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驅車來到松茸宴所在地的“籽尼村”,這和迪慶同屬于松茸的主要産區。牦牛都有特色的流蘇裝飾,我沖着一頭俊俏姑娘問“發型不錯,你家Tony老師友善給個電話?”她就沖着我哞一聲,甩甩屁股走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期待在高山杜鵑、鸢尾花、峨眉薔薇與狼毒花…間偶遇松茸,未見先聞,木香、松香、帶着泥土的花香都上來…

卓瑪領着一行人馬采松茸,我屬于“眼瞎”選手,隻被花吸引。如果藏區叫不上來的花,統一叫格桑花,代表吉祥。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而叫不上來的美麗姑娘,都叫卓瑪。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大雨後,藏香豬領着,走在松林間,松果随時在腳下竊竊私語,輕濺的口水是香的。這黑毛小夥子愛的是“豬拱菌”,也就是松露,傳說中是母豬發情的味道。這不關松茸啥事,至少人家長得就是雄性的樣子。

半小時仍然一無所獲,我并不擔心,人類食欲的沖動是不亞于發情的。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松針隐隐綽綽中常有雜菌子。卓瑪說得50年的松樹,或者老的青杠樹(橡樹)下面。采松茸有特别的時間,每年6-9月雨水來臨的季節,一周左右的雨水,土濕得透透的,通常能找到松茸。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那菌子看似神出鬼沒,有經驗的卓瑪通常采完松茸後,就用樹葉蓋好,到來年這時候還能采到。是以,隻要去之前的地方就好。這讓我想起自己大前年在意大利阿爾巴采白松露的經曆,面對大自然山間的珍貴饋贈,人們虔誠得如出一轍。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那天在柴米多漂流餐桌上,我用挖完松茸的土手直接塗了微酸的新鮮Ricotta吃,脆裡含乳香,難忘這裡原生态的好味道。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草原上的綠色葉子,徐丹姐說當地人叫“酥油花”,是用來包酥油的葉子,增加香氣。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而藏區煎松茸片,用的全是這種酥油。松蘿當廚房吸油紙用,天然得有點奢侈!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嘉明團隊的漂流餐桌裡,主廚用的全是柴米多的道地雲南自然風物,廚刀不夠藏刀湊,反正野地現烹。我的胃口撒着野,順便實作本年度松茸自由。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好吃嗎?咱們想要酥油煎松茸片難吃,是極困難的!更何況前菜剛吃完松茸刺身,又來藏香豬、老人頭與大顆松茸混合的炭烤串串,松木引火,用迷疊香枝烤的,簡直是香到邪氣的富貴燒烤。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一手串,一手飯,不知不覺吃完了五色米松茸蘆筍炒飯,酥油炒的。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看着我吃着碗裡看着鍋裡,卓瑪盛了柴鍋尼西雞松茸湯給我下飯。這比那餐讓我意猶未盡的米其林三星要奢侈,畢竟一切都回到了原點,這是真正的從農場到餐桌!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誇完,其實我有點後悔,要是烤黑松露牦牛肉不來就好了,艱難的減肥計劃又崩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幸好同行的有紮巴格丹(阿若康巴精品民宿酒店老闆),這個康巴漢子做過9年喇嘛,出生在印度,16歲回藏,會四國語言,關鍵一跳舞就寶萊塢上身。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他帶着我們跳“紮西德勒減肥操”,一摸肚子,我确定是搖滾版的。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6">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h1>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來過太多次雲南,但對菜場百逛不厭,你要知道,在雲南逛菜場,等于逛博物館。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連豪豬刺都不認識,據說是雲南姑娘分頭路用的,燒灰燼後可以治胃病。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因為太早,我隻能素顔出發,市場裡一碗雞豆粉加炸洋芋管肚飽。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松茸已經不是主角,竹菌子、各種酥油、雪蓮花、吹肝…吃到眼睛飽。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柴米多的美食顧問徐丹姐說,芋頭花的花冠曬幹、炸後做香料。杆子用來做酢或者蒸來吃,雲南美食家敢于胡亂老師的招牌菜“醬焖芋頭花”(隻用杆)就是用這個做的。大理古城的白族妹子王瑾說,這東西自家大年初一吃的豆腐面條湯必備。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在市場買到維西攀天閣粗糧粑粑,紅玉米粑粑、黃花粑粑(蒿菜)、燕麥粑粑,還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稻黑米紅谷做的黑米粑粑,苋菜籽做的苋米粑粑。食物邊界頓時消失!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市場裡最多的是發酵奶渣。據徐丹姐說,今天吃的酥油煎奶渣,其實是醍醐,醍醐灌頂的醍醐!這幾天在香格裡拉吃那麼多奶制品,怪不得感覺人都升華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酥油煎奶渣是舊時貴族家才有的吃法。有人會想起塞普勒斯烤了也不化的Haloumi奶酪,在柴米多能吃到雲南本土款,用的是大理柴米多農場牛奶和諾頓井鹽制作。

酥油在梵文被稱為Ghrita,它是牛奶的精髓,并被認為是液态黃金。

《大般涅盤經·聖行品》記載:“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稣,從生稣出熟稣,從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重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

熟酥,即酥油,是用火慢慢過濾掉生酥的水份和牛奶中的固體物,僅留下單純的油脂。

醍醐,是在熟酥中加入冷水,充分攪拌後把水撇除,如此反複洗煉100次,最終得到的完全淨化的油脂精華。

我想起在喀拉卡爾吃的酥油煎奶渣,是英國回來的藏族小夥老闆紮西發明。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招牌奶渣來自兩個地方,梅裡雪山的德欽(不酸)和我所在的建搪(酸),混合後和酥油同煎,再夾青稞麥餅裡當餡料。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在唐代詩中醍醐用來比喻美酒,在佛經中醍醐被用來比喻佛性,并借用制酪、制酥、出醍醐的過程,來演繹其經義:“善男子,聲聞如乳,緣覺如酪,菩薩如生、熟酥,諸佛世尊猶如醍醐。”

總結一下,在藏區吃奶制品,有助悟道,悟了之後說不定就會像喝醉一樣快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8">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h1>

藏餐好吃,但對江南人來說是真油膩。藏族司機師傅開我玩笑:老藏餐蔬菜主要有洋芋、洋芋、馬鈴薯。

誤會,源于不了解。雲南藏區,日常不是喝茶(酥油茶、奶茶)、喝酒,就是喝咖啡。為什麼?解膩吧?!

某天下午茶的時候,我和一位潮汕來避暑的老伯閑聊美食,我們不約而同抱怨香格裡拉周邊的牦牛火鍋,特别是頂流那幾家!店家都是不顧牛本身粗砺肉質,還充滿自信地保留大塊頭傳統,湯汁粘稠催人膩。牦牛科學切法應該截段橫紋肌纖維,打大薄片,這樣興許咱還能欣賞到粉粉沙沙的高香度草飼牛,那種來自高海拔的獨特品質。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話音剛落下,我去吃心心念念的“畫山”,巧的是,人家牛肉粉就是如法炮制的!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稱作“牦牛披薩”的餡餅,加了印度的咖喱調味,一口下去,油餅皮上下脆成渣,芝士随手邊酥油茶一起,讓牦牛餡變得香糯。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牦牛肉小包子一口冒汁,裡面純肉,紮實有料,酸辣醬汁任我食欲爆發,絲滑化開香氣!此時一口牦牛粉的湯,辛香解了高海拔油膩,讓一切醇鮮味繞齒柔。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和漂亮老闆娘喝一口玫瑰酒,我們笑靥微紅,繼續,下一口牦牛。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海拔3300米幾個高端餐廳撸一遍,我總結下,香格裡拉的爆款食物主要有:水汽粑粑、牦牛肉火鍋、琵琶肉、藏式包子、藏香豬小炒肉、尼西火塘土鍋雞、酥油煎奶渣…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小苦菜、姜餅瓜等屬于大棚種植之後才開始吃的。至于藏紅花苗這些,就屬于私房野菜系列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以前吃不上蔬菜的藏區,家家戶戶喝酥油茶。茶葉(藏區主要是沱茶)成為人們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于是就有了我們知道的茶馬古道的“茶黃金”故事。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不過這兒的現代版本茶,以“奶茶”姿态呈現,我居然覺得一點都不違和。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輪下午茶點心,藏區的小夥子,一天恨不得吃好幾頓小包子(我們這裡就是小籠包),而且一吃就是好幾籠。不過,卓瑪就需要節制一下。看着我點了兩份“豪華”下午茶:牦牛奶酥油茶配牦牛肉小籠包,牦牛奶奶茶配藏香豬小籠包,藏獒都覺得胃口過于好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你要問我适合胖卓瑪裝瘦的下午茶,我會推薦去松贊。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遠離城中的喧嚣,頌贊綠谷坐落在松贊林寺的腳下的克納村,遠看,那幢木質小樓像一座“宮殿”。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帶着市場買的“戰利品”:老種石榴、葡萄、米糕、酸奶酪蛋卷去白馬先生的“宮殿”,喝個咖啡。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看看他們家的非遺堆繡毯子、古代蒸鍋,還有各種像油畫一樣的美麗的存在,我突然找到了心中藏區的另一面。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說到咖啡,我一直對雲南的豆子有保留,原因是品質不穩定。香格裡拉那家隻有三種豆賣的“加非屋”(點什麼吃沒什麼吃的咖啡店)其實非常不錯。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同樣是雲南豆,差别可以是一座梅裡雪山。那家店我回想起來,隻賣三種豆:一個原生種,拿過金獎;一個頂級原豆,産量隻有5%;那個最差的也是AA級。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小粒咖啡的種植,目前被某些大集團工業化控制,喝到媲美同緯度,譬如非洲列國種植園的精品咖啡,全憑運氣…

眼看着,喝酒的時間到了!逃得過台風,也逃不過高反,照例不能喝酒。但既然航班取消,來了高原啤酒品鑒局,幹脆暈到德國算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爆青稞米配着,胖卓瑪愛上香蕉、芒果、橘基調“胖卓瑪”和紅酒桶釀造的“曼陀羅“酸啤。不過“曼陀羅”是直供歐洲的,國内買不到,還剩“胖卓瑪”本胖可以解饞!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女朋友告訴我,藏區的海拔高,因為呼吸消耗熱量大,是以多吃并不容易胖,她自己一下高原住就長胖。我喝到暈暈乎乎,點點頭。高原上溫度降到十幾度,加一件藏袍,總算可以互相傾訴點不靠譜的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7">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h1>

不是台風天航班取消,我也沒有機會領略藏區神秘的藝術氛圍。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某天早上我看了紮巴先生的書,書裡提到唐卡,結果就遇到了巴丹大師,他是唐卡的非遺傳承人,我心裡默念,或許是神安排的。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感覺置身中國式的“文藝複興”古典美學世界,我随巴丹大師看完純礦物顔色,用牛皮膠養的畫布與老顔料,聽他從羅刹魔女圖,講到四大唐卡流派:勉唐畫派(門赤畫派)、欽則畫派、噶孜畫派(噶瑪嘎孜畫派)、齊崗畫派(齊鳥畫派),幫我掃了盲。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對于勉欽兩派,畫界曆來有"一文一武"的說法,勉派尚"文",藍色的天,通常滿畫;欽派尚"武",背景常黃色。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嘎瑪嘎孜畫派更像中國畫,三紮西之一的噶雪紮西又創立的噶孜畫派的另一支系噶雪畫派,這一畫派以石青,石綠的冷灰色調為特征,習慣留白,背光如夢如紗,山水外,有時出現明代的庭院。而黑、金、紅、綠卡,不屬于流派内。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尼泊爾、不丹、印度、斯裡蘭卡以及中國的西藏、青海(也稱熱貢唐卡)和台灣地區,因為唐卡而緊密交流,包括一切生活方式。因為有了解,那些我之前視若無睹的顔色,現在完全不一樣。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後面去了隆淨美術館,王子璇館長用女性視角做了藏漢文化的藝術表達,現代又有魅力,感覺唐卡的語言又升華了!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吃了好幾頓黑腳的油潤尼西土雞,滿眼黑黑的火鍋、食器皿與茶器,感到再不去尼西黑陶店深究下,我的心裡會留下一個大黑洞。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去格桑央宗的舊藏尼西黑陶店,她介紹說藏區崇拜海洋,是以不難了解尼西的圖騰有魚、塌鼻獸、水麒麟,代表吉祥。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琦琦說,黑陶天生應該厚重,輕易變薄是一廂情願的美。而徐丹姐說,傳統黑陶酥油茶缸是放柴火堂附近側邊加熱的,佐證了這一點,不厚不扛裂!那本《尼西土陶》是她一村村去采訪的,紮實得像黑陶一樣。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黑陶泰鬥孫諾七林老先生如今已經仙逝,但傳承依然延續,畢竟他留下很多實用美學的瑰寶。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玩古董的說“撿漏”,我這方面還在幼稚園,隻能說愛撿破爛。我那天就地收了一個老糌粑罐子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黑陶面具。另外,我新認識的畫山别院女主人“山鬼”(取自楚辭),也就是藏區做牦牛火鍋第一名那個餐廳的老闆娘,她也愛撿破爛。我笑說,終于遇到一個外号和本人差别超大的同類。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山鬼”是留在香格裡拉的漢族。聽她介紹牆邊木偶,那是印度神話《羅摩衍那》中的主角羅摩與悉多,我們都驚奇于東南亞皇族對佛像尖嘴猴腮的審美,而千年前的應該是圓潤的(這和姑娘審美好像)。她原來是在博物館工作的,對各種“破爛”背後的人類學與曆史都迷戀。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我在她家落入米缸,菜籽黃原礦綠松石和印度腳鍊都喜歡。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還收了一個三毛同款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遊牧民族柏柏爾人的護身符:“布各徳特”。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那不是每一個沙漠女人都能擁有的,珍貴到,擁有一個,就可以守着,直到死亡。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那個海螺,畫的是印度東部的宇宙之神Jaganath,圓頭圓耳的搗蛋鬼樣子。隻是,我以為那是黃綠的鼻涕,人家戴的是代表神大能的鼻環…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香格裡拉,

那滿城松茸香,

就已經注定那是一個被神親吻的地方。

2021年采松茸雜記:香格裡拉注定是神親吻過的地方赴一場N載難逢柴米多松茸宴逛不厭博物館一樣的菜場藏區美味的凡與不凡:大口吃肉,大口喝茶、酒、咖!與藏區藝術不期而遇

神 婆 問

喝勃艮第喜歡提村提田,你吃過村級的松茸嗎 ?

“完美的管理方式,

就是不要管太多。”

——《消失的地平線》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制片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