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坑釣魚時,有些釣友經常會遇到這種幾種狀況:一,自己不上魚,去找正在爆連的熟人要點餌料,可是自己用了還是不上魚;二,都用小黃面加薯味小藥,有人上魚,有人不上魚;三,是自己和同去的夥伴用一樣的餌料和小藥,自己不上魚,同伴卻連竿。三種情況令釣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下面,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為各位釣友分析下原因。

掀開小黃面的真正面紗
一、餌料表面相同,實則不同。同是小黃面,卻多種多樣,有加藥的,有不加藥的,有原味的,有薯香的,果香的,有腥味的…其實,真正的小黃面成分是通威鯉魚膨化飼料156打粉。市場上很多便宜的小黃面都是假冒僞劣産品,有用其他膨化飼料代替的,最黑心的是用過期餌料加藥來冒充的。鯉魚飼料的保存期限一般為3~6個月,過期後,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大量流失,誘食效果明顯下降。
二、小藥用量不夠精确,造成巨大差别。很多釣友開餌時不喜歡用秤稱量,餌料和小藥的用量都是靠目測,馬馬虎虎的開餌。就因為這一細微的差别,同樣的餌料和小藥開出來的餌的味型實際上有很大差别,你糊弄了魚,魚反過來就會糊弄你。魚是水中的精靈,對氣味的辨識能力是人的千倍,是以,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糊弄不了的。
三、錨魚導緻炸窩,魚不能再回來。有些釣友的釣技不精,看漂抓口水準不行,經常看見漂動就擡竿,造成錨魚跑魚,導緻炸窩,炸窩後,魚會釋放大量的警報資訊素,再沒有魚敢進窩子。是以,死窩了,非餌料小藥所能挽救的。
四、使用假冒僞劣小藥。有些漁具店會使用香精仿冒一些高端小藥的味型,做得味型相似,但是實際效果上相差甚遠。正規的、高端的釣魚小藥都是有商标、條碼和檢測報告的,劣質的釣魚小藥一般都沒有條碼。
進階釣魚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