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作者:WarOH協虎

清軍進入山口後,攻勢突破竹子,取代明朝成為中原王朝的統治者。然而,此時,明朝老首腦鄭成功仍占領着台灣島,使國家無法統一。

康熙登基後,他一直想派兵收複台灣,但一方面清朝的水手并不強大,另一方面清朝内部還存在隐患,是以統一計劃沒有實施。

直到1681年舊金山叛亂平息,康熙才開始計劃進攻台灣。1683年,閩海軍上将石朗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一舉奪回台灣。收複台灣後,石朗向康熙提出繼續動兵的建議,但被康熙果斷拒絕。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那麼,這個建議是什麼呢?

<h1級="pgc-h-center-line">,效仿祖先的榜樣,直接攻擊日本</h1>

石朗進攻台灣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康熙皇帝寫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不出意外,就是暗示康熙皇帝允許自己利用勝利追擊、渡海、直接進攻日本。

日本是明朝時期經常入侵中國沿海地區的國家,在明朝嘉靖時期,"悲哀"已成為明朝宮廷非常頭疼的問題。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随着明朝的不斷衰弱,日本逐漸形成野心,試圖取代明朝成為東亞國家的"宗主國",并迫使鄰國向它進貢。為此,豐臣秀吉多次向台灣高山部落釋出诏令,企圖推動台獨,把台灣地區變成日本附庸國。甚至,日本也一再向周邊國家宣布,将派兵征募大明,推翻明朝在東亞的優越國地位。

而且,豐臣秀吉不隻是在說話,他還派兵在1592年入侵了當時明朝的附庸國北韓。雖然北韓最終在明朝的幫助下擊敗了日本,但明朝的軍事實力卻大大耗盡,随後滿清進入海關,建立了清朝。

清朝建立後,日本已經暫停了一段時間,因為日本擔心清軍消滅明朝後,它會像以前的元朝一樣派兵征服日本。為此,日本也保持高度戒備已一段時間。然而,随着時間的流逝,日本恢複了本性,開始不斷入侵中國沿海,逐漸成為清朝的難題。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是以,台灣收複後,掌管台灣的石朗會立即提出征服日本的方案,因為他知道日本對中原王朝一直抱有野心,他當時的計劃是效仿元朝的祖先忽必烈, 并進行跨海探險。

在當時重新征服台灣的背景下,清朝水手可以從台灣地區出發,一路向北,以琉球群島為跳闆,進攻日本本島。但是,收複台灣、進攻日本并不是一件難事,那麼石琅為什麼一收複台灣就向康熙皇帝提出這個建議呢?

<h1類="pgc-h-center-line">秒,石朗的仔細思考</h1>

事實上,石朗最初是鄭成功将領,後來投降清朝。當康熙皇帝想要收複台灣時,石琅也以他對台灣防務的了解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評價,奉命帶領清朝水手打敗鄭政權在台灣的統治。

台灣收複後,石朗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他在康熙皇帝眼中失去了使用價值,以至于"走兔至死,鳥兒鞠躬躲藏"。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是以,石朗會在第一時間向康熙皇帝提出這個進攻日本的建議。石朗知道,如果他想進攻日本,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必須努力培養水師,而縱觀整個清朝,唯一有實力上司如此大規模的水師的将領就是石朗本人。他希望清朝離不開自己,他想在康熙皇帝面前保持自己的使用價值。

而他能否征服日本,說實話,石朗心中沒有光譜,因為除了元朝,從來沒有一個中原王朝曾橫渡大洋進攻日本,元朝的兩次東征也都失敗了。

不過,石琅最終還是向康熙皇帝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康熙在讀完石琅的這個建議後,其實真的是龍彥大月,重複了很多次,甚至故意召見文化部部長,商量是否向東派兵。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康熙皇帝本人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人,但他也是理性的,否則他就不會制定"安撫舊金山-收複台灣-征服北方準噶爾"的三步走戰略。經過讨論,康熙對征服日本的想法不屑一顧,再也沒有提起過這個計劃。究竟是什麼讓康熙皇帝改變了主意?

<h1級="pgc-h-中心線">三,康熙皇帝的否認</h1>

衆所周知,康熙不是一個膽怯和可怕的君主;他安撫了舊金山,占領了台灣,三次征服了卡爾丹,打敗了沙皇俄國,不僅維護了民族團結,而且抵抗了外國的屈辱,對外國強硬。其武功的宏偉,其實不亞于秦漢武帝。

然而,面對有子彈的小國日本,康熙犯了一個錯誤。

從關于康熙王朝的筆記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康熙其實非常讨厭日本,他多次提到:"沃子王國是最反複無常的國家。是以,康熙從心底裡非常渴望征服日本,但當時,康熙不得不拒絕進攻日本的計劃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清朝自入關以來已經戰鬥了很多年,人民悲慘,國力有限,一切都在廢墟中重建。康熙登基後,清朝一直在打仗。

從1673年開始,曆時八年的舊金山叛亂席卷了半個中國,涉及雲南、湘、桂、福建、四川、錢等一些主要糧食生産省份,清朝的财政幾乎無法支援。收複台灣花了三年時間,清朝已經到了極限,此時,真的沒有辦法再發動一次跨海探險。而且,從收複台灣的成本來看,如果要奪取日本,所需的時間、人力、物力是難以想象的。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其次,遠征日本的教訓并不遙遠,清朝承擔不起這種風險。畢竟,元朝成立之初,元朝的祖先忽必烈發動了兩次對日本的十字軍東征,但都以失敗告終。而且,這兩次失敗的原因是由于突然的台風,導緻船隻被摧毀,整個軍隊被摧毀。

清朝和元朝一樣,也是一個遊牧民,後來統治了中原,元朝因為這兩次十字軍東征而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成為它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被推翻的原因之一。對此,康熙不禁心裡打着一個鼓,如果他真的決定了東方十字軍東征,這樣的事情會不會再次發生。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最後,是康熙皇帝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康熙的心裡,他極度看不起日本,覺得日本是一個不相信自己的話的國家。是以,康熙覺得,日本國家不值得他花這麼多精力去征服。然而,當時清朝雖然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但準噶爾人的叛亂遠未平息,與日本入侵沿海的"無痛易怒"相比,準噶爾的龐大軍隊确實可以直接進攻北京城,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緻命威脅"。

收複台灣後,施琅馬上提出進攻日本,康熙龍顔大悅,為何又拒絕?一、效仿元祖,直擊日本二、施琅的小心思三、康熙大帝的否定

作為北方好戰的民族,康熙很清楚,他真正的敵人不是被征服的南方各省,也不是老明軍,更别說是日本,而是橫掃蒙古的格爾丹。是以,康熙皇帝在權衡利弊後,否決了進攻日本的計劃,甚至台灣也曾想放棄駐軍。

幸好石朗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在他的堅持下,清朝雖然拒絕了他的遠征日本計劃,但也聽取了他的建議,維護了戰争的成果,并花了很大的精力來維持台灣的統治,讓國家保持統一。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康熙當時沒有否決石朗的提議,允許他訓練水手,塑造一支可以發動跨海遠征的艦隊,即使最終能否攻占日本,僅憑這支艦隊,就能大大增強清朝水兵的實力,甚至可能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在這種情況下,清朝還會發現海洋的魅力,甚至改寫後來海戰的劣勢嗎?

文字/樂宇

資源:

1. 《論日本江戶幕府對清朝統一台灣問題的關注》,陳尚生

2. 《康熙統台史實》,秦新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