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1874年10月21日

愛國華僑領袖陳佳庚出生

今天

他誕辰145周年

記住自己的人民和事迹,陳嘉庚一生熱愛家鄉和愛國主義,熱愛學習,恪守誠信,勤儉節約,至今仍具有深遠的影響。一大批海外華人和華人效仿他,傳承了嘉庚精神。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陳佳媛雕像 攝影:冉文娟

"要在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中取得成功,應該非常困難"

譚詠麟出生于福建省南部的一個漁村,17歲時前往南陽,來到父親居住的新加坡。後來,他獨立經營了一家鳳梨罐頭廠,一家大米店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改變了思路,将橡膠的農業、工業和貿易業務融為一體,開創了英國在新加坡統治的百年中,海外華人直接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而沒有外國公司的先例。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陳嘉庚紀念館。攝影:曾曉偉

經過20多年的辛勤耕耘,陳嘉庚已成為南洋知名的大實業家。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陳佳庚說:"要在一項非常特殊的事業中取得成功,也應該非常艱難,如果你缺乏相當的毅力,如果你不滿意,你會感到無聊。

除了非凡的毅力,誠信也是陳嘉庚一直堅持的信條。1904年,父親的企業破産後,一年級的陳佳庚代表父親還清了父親的債務,卷土重來,赢得了海外華人的信譽。

"我甯願賣掉這棟樓,也不願支援廈門大學"

1911年,陳嘉庚秉承"教育興國"、"振興國家"的信念,先後在廈門創辦了集美國小、集美中學、師範學校、水産、航海、商貿、農林學校(統稱集美學校)。久負盛名的廈門大學也是由陳嘉庚創辦的。

1921年,陳佳廬親自承諾100萬元人民币作為啟動費,并承諾捐資300萬元(12年内支付)建立廈門大學。他在演講中呼籲:

輕蔑的人深感羞愧的棉花力量,有限的負擔,隻有無限的真誠。希望大陸諸侯和海外僑胞共同擔當,同舟共濟,看清義勇,成立千萬元基金就不難了。

在開學典禮上,陳佳庵承諾:"無論遇到多少苦難,我都會盡我所能把教育做好!"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資料地圖:華僑大學泉州校區陳嘉庚紀念銅像。

這不是一個空洞的承諾。從1926年到1934年,受經濟危機影響,陳佳绫的工業損失了1000多萬元。在過去的八年裡,他設法向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彙出了378萬元,這些都是他從銀行借來的錢,作為廠房、房地産和貨物的抵押品。

當時,陳嘉庚說了一句話:"我甯願賣樓,也不願支援廈門大學!"

關愛祖國"履行人民一員的職責"

抗日戰争爆發後,陳佳庚當選為"南洋僑僑救濟會祖國難民救濟會"會長,在他的号召下,東南亞僑胞投入了資金和努力。他寫道,我在南陽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我心中有祖國,希望為國家服務。

1939年至1942年間,在愛國的海外華人領袖陳嘉庚的鼓舞下,3200多名中國兒童放棄了在國外優越而和平的生活,從東南亞國家傳回中國,在新開通的緬甸公路上匆忙運輸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來源:新視訊截圖

晚年,陳嘉庚在奧園要求人們燒毀"台灣全省地圖",從未忘記國家的統一。老人的最後一句話是:"台灣必須回歸中國。

風格永恒,精神永恒

如今,嘉庚先生的貢獻和影響力已擴充到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嘉耘星、嘉庚水母、嘉庚路、嘉庚路、嘉庚公園等,都反映了世人對他的崇敬和懷舊。

高山仰止,風範長存!今日,我們追憶陳嘉庚

資料圖:馬來西亞陳家記基金會成立五周年紀念封面,展現了陳家庚"以誠待人、執着做事"的精神。攝影:鐘欣

今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最美奮鬥者"表彰大會上,陳嘉庚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号。

弘揚嘉庚精神

繼承家鄉和鄉村的感覺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僑民網、中國歸僑聯合會微信公衆号等

編輯:冉文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