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海,天濤海風,美麗的海濱如此動人。冬天不太冷,夏天不特熱,春秋日照長,和風細雨多,氣候宜人。島嶼叢立,星羅棋布,彩虹飛架,橋隧相連的城市十分迷人。
海在城中,城在海上,優美的海灣引人注目。廈門島居中,大擔、二擔、大嶝、小嶝衆多小島環繞着,衆星拱月、一環數片構成海灣型城市的美麗形态。獨特的地理,悠久的曆史,豐厚的文化,孕育了特色的海濱城市文明。
讓外來者印象深刻的廈門大學,群山環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老峰下,白城海邊,一棟棟高大明淨的教學樓拔地而起,一座座風格獨特的宿舍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令人驚奇的是群樓之上,無一例外的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鬥拱形屋頂,教室明亮、功能齊全,宿舍寬敞、友善舒适。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中西混搭,西式屋身,中式屋頂,取西方實用之長,長中國精神之氣,西風東漸的吹拂和東方包容的内蘊,就這樣巧妙地隐藏在這被戲稱為“穿西裝帶鬥笠”的風格裡。
廈門大學是陳嘉庚親自勘定的,建築風格是他思考确立的,這裡面展現了他對大學的思考,建大樓、辦大學,興文化、育新人,環境重要、氛圍重要,大學建築本身也展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和美好追求。
他在集美捐建了集幼稚園、國小、中學于一身,自成系統的中國著名學村。著名建築學家陳從周評價“具有廈門地方性的陳嘉庚風格建築,在近代建築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陳嘉庚先生的思想與藝術境界是鄉與國,鄉情國思躍然于其建築物上”。陳嘉庚創辦的校園建築是中國近現代校園建築的典範。集美系列的師範、水産、商業、農林、國學等專業衆多、學科齊全、規模宏大的大學體系仍在造福後代。集美大學航海、水産等專業的畢業生至今仍然深受東南亞地區歡迎。
陳嘉庚是先進理念的引領者。他認為“國家之富強,全在乎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乎教育”“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一生傾盡心力,建設百餘所學校。他創立董事會建校,引進教育家辦學,把先進的理念帶到廈大開花結果,把科學的知識輸送給刻苦攻讀的學子,夯實了今天廈門大學成為國家重點大學的堅實底座。1930年代,廈門最好的建築就是廈門大學,最美的房子就是廈大教學樓。今天,我們走進廈大,當年奠基的科學館、醫院仍然在發揮作用,位居學校中央的禮堂、圖書館還是廈門最美的風景。碧波蕩漾的芙蓉湖、浪漫的愛情谷、海天一色的天然遊泳場使廈門大學成為中國最溫馨的大學。環居其間的建南樓、群賢樓、芙蓉樓是來廈門旅遊的年輕人熱愛的打卡之地。
有情趣者有情誼,有深情者有大愛。陳嘉庚先生報效桑梓、勤奮實幹的精神激勵着同行者,廈門大學吸引了一批批有才華有大愛的人物接續創造:實體學家薩本棟、文學大師魯迅紛至沓來,傳播科學民主先進思想。廈門大學培養了一批批才俊:數學家陳景潤、化學家盧嘉錫為國家的科學探索開辟一條條新路。朋友告訴我,廈門地小人少,卻有一所國家重點和數所東南亞有口碑的大學,很多大學生來讀書就愛上了這裡,成為建設廈門的主力。
人之大愛莫如愛國夫妻民。作為東南亞地區“橡膠大王”和大實業家,陳嘉庚先生有一顆赤誠的愛國心。1911年加入孫中山上司的中國同盟會,資助辛亥革命。抗戰爆發後,被推舉為“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主席,積極募款支援祖國抗戰。他有一雙睿智的慧眼,站在曆史進步的一邊。1940年3月,他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慰勞抗日軍民。在重慶,國民黨對他的豪華招待讓他感歎“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怎麼能打勝仗呢?”在陝甘甯邊區,毛澤東用門前屋後種的蔬菜招待他,共産黨軍隊官兵一緻、艱苦樸素的作風讓他得出“國民黨蔣政府必敗,延安共産黨必勝”的論斷。在回新加坡後召集的第二屆南僑大會上,他指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可謂中國共産黨的真摯朋友。
十年後,這位有着非凡曆史預見的愛國華僑領袖受到毛澤東的熱烈歡迎,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今天,當你走進集美鳌園,參觀彙集曆史場景和石雕藝術的長廊,你會被一張照片震撼:1961年陳嘉庚在北京病逝時,周恩來、朱德親自執绋,參加追悼會。一個人把偉大光榮的事業建在哪裡,人民就把他崇德向善的豐碑立在哪裡。自2014年起,廈門将每年10月定為“嘉庚精神宣傳月”。在廈門,陳嘉庚不僅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名字,更是廈門寶貴的精神财富。
201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的回信中就寫道:陳嘉庚先生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他愛國興學,投身救亡鬥争,推動華僑團結,争取民族解放,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他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永遠值得學習。陳嘉庚身上的高尚精神正如甘泉流淌到今天,如今仍在廈門這座溫馨而光榮的城市傳遞。
(作者系中國記協國内部主任,曾任經濟日報廈門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