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讓魯道的紅色故事在聲音中被贊美,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為了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廈門日報新媒體和國貿有限公司推出了"重溫紅色記憶,傾聽廈門之聲"朗誦節目,帶你回到百年輝煌歲月,給大家講述廈門愛國、革命烈士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向廈門所有熟悉他的人——陳佳庚緻敬。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h1類="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22">陳佳阙的故事</h1>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同安縣集美社(今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是海外著名愛國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全面抗日戰争開始後,陳嘉庚在南陽動員海外華僑支援祖國的抗戰。1939年冬,他發起組織"南洋僑僑流亡慰問考察隊",回國調查内戰情況和人民生活狀況。在此之前,陳嘉庚對共産黨了解不多。

1940年5月31日,陳嘉庚來到延安時,看到毛澤東在楊家嶺生活和工作的窯洞裝飾非常簡單,隻有一張舊桌子和幾張不同長度和高度的木凳;學生進門時不必敬禮,他們找了一把椅子坐下來參與談話,沒有克制;在延安第四軍校,一名籃球學生對朱德喊道:"總司令來打比賽。"賈德脫下外套,去球隊和學生們比賽......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短短9天時間,陳嘉庚發現了這個山溝裡政黨的簡單廉潔,與人民關系的水和乳,以及上下起伏的飽滿向上的精神狀态,使他"像雲霧一樣看見藍天",進而得出結論"中國的希望就在延安"。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集美解放紀念碑

陳嘉庚一直為中國共産黨感到難過,互相關心。在奧園建設過程中,為紀念集美解放而英勇犧牲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在集美解放紀念碑上建造。作為奧園園的主樓,紀念碑高28米,象征着中國共産黨上司全國各族人民在28年後建立新中國的輝煌曆程。石碑上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七個字是毛澤東本人于1952年5月16日寫的。

紅色聲音|緻敬!廈門人都熟悉的他陳嘉庚的故事

1949年,陳嘉庚回國出席全國政協籌備會議時,在中南海秦正堂前與毛澤東主席合影留念。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在北京去世,棺材被運到南方,最後在廈門集美奧園舉行了莊嚴的安葬儀式,陳嘉庚被安葬。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國民教育、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新中國建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曾被毛澤東譽為"僑胞的旗幟,民族的榮耀"。

-------------------------------------------------

廈門日報新媒體中心制作

綜合:廈門黨史方志,學習強國,廈門日報

音頻制作:徐夢傑 黃曉清 圖檔來源網絡、廈門日報攝影中心

編輯:羅曉洲 值班主任:蔡平平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