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0日,片名:燕山深邃、詩意、懷舊
新華社記者 齊磊傑
"花半山半山,草半山,白雲半山羊半山,鳥兒飛向天空......"深秋,天氣轉涼,詩村仍不時有遊客前來。在村口刻有各式各樣的詩句的"詩牆"前,孩子們指着一首詩,大聲朗讀,強烈的詩意就來了。
隐匿在河北省承德市雁岩山深處的興隆縣安子嶺鄉石莊村,隻有256戶,760多人。山村由山川而建,村民推門可以看到傣族等綠色的山,打開的窗戶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雖然偏僻,但充滿詩意的繪畫是有名的。

上莊村航拍照片。(攝影:餘磊)
沿着村子路漫步,山村美景的景象都與詩意有關:詩園,矗立着30多座中外詩人石雕雕像;其中,随處可見詩歌文化的熏陶。
上莊村畫院的一角。(攝影:餘磊)
上莊村的原名是上莊村。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很多人喜歡喝完茶後看詩,都能背誦詩歌。有的村民也愛寫詩,"忙着田野忙着寫詩,賽跑仙子我認識。
石雙村文化旅遊接待中心。(攝影:餘磊)
為什麼山中的一個小山村與詩歌聯系在一起?
上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海平說,20世紀60年代,村裡的一位牧羊人,一邊觀望山花白雲,一邊寫了詩《羊歌》,就是當地詩人劉章。他以古樹、巨石、房屋、磨坊、水井等為原型,創作了許多贊美家鄉之美的詩歌,出版了數十本詩集,《寸草》《羊歌》等多首詩選入中國小教材或讀書。
詩中關于"桃源居所"居民區航拍的村莊。(攝影:餘磊)
目前,這個小山村已由4個中國協會會員、12個河北省協會會員和數十個承德市協會會員組成,出版了約100本詩集。2012年,劉章與另外三位詩人合寫詩集《詩論莊》在山村舉行首演,這座小山村被命名為《詩上村》。
近年來,詩歌尚莊村将詩歌與生态融為一體,開展了鄉村文化建設,将詩歌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建造詩歌紀念碑、詩歌牆、詩歌森林等,村裡每年舉辦春節晚會、詩會等活動。
許多最顯赫的崗位在村民家中,都挂着"家訓"的名言和名言,和諧謙遜的傳統文化,古老的家庭風情,始終漾漾在村民的心中。有的村民扛着鋤頭去種田,拿起筆杆寫詩,享受着。
上莊村蕭山廣場的一角。(攝影:餘磊)
殘疾村民張金來寫了100多首詩,在詩集扉頁上寫下了自己的心:"我失去了腳,但我得到了整個天空。村民王亞麗感受到了今天生活的幸福,創作了莊桃園家詩:"綠水綠山一天,桃園夢落世界"。現在我生活在一個有福的地方,不嫉妒佛陀,不嫉妒仙女。目前,已有六位農民出版了自己的詩集。
上莊村魯迅詩園的一角。(攝影:餘磊)
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尋找"詩意而遠",體驗"詩意栖息",追求"詩酒田園風情",帶動了上莊村鄉村旅遊的發展。
村民趙青路和妻子李秀芝在外面打架多年,2015年,夫妻倆開了一家農舍,名為"關羽農舍"。
"每個節假日,經常有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地參觀。我家經營農舍,賣當地産品,年收入10萬元以上。在業餘時間,我寫詩,生活有一種品味。李秀志喜歡這樣愉快而富有詩意的生活,她已經寫了400多首詩,不僅與遊客一起創作詩歌,還出自詩集。
雖然山村小而大,但當地的詩歌卻到了世界盡頭。上莊村被譽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的鄉村"和"中國詩歌之鄉"。去年,該村接待遊客8.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600萬元。如今,該村正計劃建造房屋、山楂酒莊、藥用基地、采摘園等,以驅使更多的村民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