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0日,片名:燕山深邃、诗意、怀旧
新华社记者 齐磊杰
"花半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鸟儿飞向天空......"深秋,天气转凉,诗村仍不时有游客前来。在村口刻有各式各样的诗句的"诗墙"前,孩子们指着一首诗,大声朗读,强烈的诗意就来了。
隐匿在河北省承德市雁岩山深处的兴隆县安子岭乡石庄村,只有256户,760多人。山村由山川而建,村民推门可以看到傣族等绿色的山,打开的窗户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虽然偏僻,但充满诗意的绘画是有名的。

上庄村航拍照片。(摄影:余磊)
沿着村子路漫步,山村美景的景象都与诗意有关:诗园,矗立着30多座中外诗人石雕雕像;其中,随处可见诗歌文化的熏陶。
上庄村画院的一角。(摄影:余磊)
上庄村的原名是上庄村。村里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很多人喜欢喝完茶后看诗,都能背诵诗歌。有的村民也爱写诗,"忙着田野忙着写诗,赛跑仙子我认识。
石双村文化旅游接待中心。(摄影:余磊)
为什么山中的一个小山村与诗歌联系在一起?
上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平说,20世纪60年代,村里的一位牧羊人,一边观望山花白云,一边写了诗《羊歌》,就是当地诗人刘章。他以古树、巨石、房屋、磨坊、水井等为原型,创作了许多赞美家乡之美的诗歌,出版了数十本诗集,《寸草》《羊歌》等多首诗选入中小学教材或读书。
诗中关于"桃源居所"居民区航拍的村庄。(摄影:余磊)
目前,这个小山村已由4个中国协会会员、12个河北省协会会员和数十个承德市协会会员组成,出版了约100本诗集。2012年,刘章与另外三位诗人合写诗集《诗论庄》在山村举行首演,这座小山村被命名为《诗上村》。
近年来,诗歌尚庄村将诗歌与生态融为一体,开展了乡村文化建设,将诗歌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建造诗歌纪念碑、诗歌墙、诗歌森林等,村里每年举办春节晚会、诗会等活动。
许多最显赫的岗位在村民家中,都挂着"家训"的名言和名言,和谐谦逊的传统文化,古老的家庭风情,始终漾漾在村民的心中。有的村民扛着锄头去种田,拿起笔杆写诗,享受着。
上庄村萧山广场的一角。(摄影:余磊)
残疾村民张金来写了100多首诗,在诗集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我失去了脚,但我得到了整个天空。村民王亚丽感受到了今天生活的幸福,创作了庄桃园家诗:"绿水绿山一天,桃园梦落世界"。现在我生活在一个有福的地方,不嫉妒佛陀,不嫉妒仙女。目前,已有六位农民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上庄村鲁迅诗园的一角。(摄影:余磊)
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寻找"诗意而远",体验"诗意栖息",追求"诗酒田园风情",带动了上庄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村民赵青路和妻子李秀芝在外面打架多年,2015年,夫妻俩开了一家农舍,名为"关羽农舍"。
"每个节假日,经常有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地参观。我家经营农舍,卖当地产品,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业余时间,我写诗,生活有一种品味。李秀志喜欢这样愉快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她已经写了400多首诗,不仅与游客一起创作诗歌,还出自诗集。
虽然山村小而大,但当地的诗歌却到了世界尽头。上庄村被誉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的乡村"和"中国诗歌之乡"。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万元。如今,该村正计划建造房屋、山楂酒庄、药用基地、采摘园等,以驱使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