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頭号豬肉消費國,但決定豬肉品質的豬嚴重依賴進口。在過去的30年裡,中國的養豬業已經完全西化,本土豬品種已經瀕臨滅絕。我國養豬業正陷入"引進-降解-再引進-再退化"的循環。如何解決中國豬品種問題?來自北京大學的豬俠陳晟說,中國人吃肉不該看外國面孔,為了保護種子,研發新物種是打破遊戲的關鍵。

陳晟,廣東第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照片 徐曉敏
百分之八十的豬種是進口的,本地豬種瀕臨滅絕
中國是豬肉消費大國,總消費量約占世界的一半。以2019年的資料為例,當年全球豬肉消費量達到1億噸,中國豬肉消費量為4486.6萬噸,占全球豬肉消費量的49%。在中國所有肉類消費中,豬肉消費量也是最大的。
然而,中國用于繁殖食用商品的種豬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生豬進口總量突破2萬頭,創曆史新高。國家養豬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偉生教授指出,我國80%的商用生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國外白豬
外來豬種是路,本地豬種弱。從1994年到2007年,中國本土生豬市場佔有率從90%驟降至僅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占據了中國人的餐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根據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結果,中國88頭本地豬中有85%正在迅速下降。其中,湘城豬、定縣豬、長玉武豬和窄黑豬4種已被确認滅絕,瀕危或瀕危物種30餘種。而曾經被稱為"四川背鍋肉标準"的成華豬在最少的時間裡,其儲存量隻有100頭左右。
豬種被困住脖子,我國養豬業現在正陷入"引進-退化"的僵局
目前,我國養豬業主要引進國外品種有八吒、皮特蘭、漢普沙等6個品種。其中,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美國的杜洛克豬,是最受歡迎的三種海豬。
國外這些白豬的養殖成本低,生長快,大部分半年就可以出欄,價格比土豬便宜。而中國傳統的土豬養殖成本高,生長緩慢,平均每年要出欄。再加上土壤豬的瘦肉隻占35%,明顯低于國外豬瘦肉的75%比例,是以豬逐漸占據了養豬業的主流,也占據了人們的餐桌。
中國豬市場十大品牌排行榜 來源:江西農業大學學報《中國本土豬種利用現狀與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進口外來豬有一大缺點,即養殖幾代,容易降解。但對于國外養豬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由于生豬養殖的不斷退化,國内養殖業需要不斷從國外引進。目前,一頭原豬的價格已經達到2萬元,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豬和豬精液。
對此,陳玉生教授認為,國内豬肉需求巨大,一旦國外生豬供應受限,我國生豬生産将陷入"卡脖子"的困境。我們上一次回到2019年是在2019年。當時,養豬業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種豬被困住脖子,很多企業甚至可以用平均産量隻有六七頭豬代表應急,生豬價格已經飙升。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35">地豬王發展出完美的土豬品種,中國人吃肉不該看外人臉</h1>
面對豬種"卡脖子"的風險,擺脫外來引進的"依賴性障礙",加快本土生豬養殖資源的創新和創造,已成為行業共識。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釋出《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立健全商業育種體系,核心種子産量保持在95%以上,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生豬養殖企業。
而早在十年前,當本土豬品種的市場佔有率暴跌至僅2%時,一些預見到養豬問題的企業家就開始布局,以拯救中國土豬。其中,廣東第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第一食品"),被譽為"頭号豬人"的陳晟是典型代表之一。近日,他公開表示,解決豬牌脖子比薯條更難,中國人吃肉不能看外表,為此他十幾年,比如一天,深耕養護和複興中國土豬品種。
地球豬
為了培育最優質的土豬品種,陳晟帶着司機和肉類專家,花了幾年時間,從家鄉湛江,跑遍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靠一鍋白水煮熟的肉來嘗試食用。從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頭豬、各種品種中,陳晟挑選了兩頭寬幅小豬,山東萊蕪豬、湘西黑豬、東北生豬等七八種土豬,用少量國外優質豬種育種,養殖"大地豬"。
這種豬種不僅吸收了進口豬種的優勢,還考慮到了土豬的風味,還實作了對優質豬基因的保護。目前,該豬品種以"黑豬"為正式品種名稱,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申報。優良品質的土豬也赢得了消費者的喜愛,成功占領了高端豬肉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成功将中國土豬重新帶回大衆視野。
對此,有媒體評論,手裡有一個"善良",心裡不慌。要擺脫國外引進的"依賴",除了推動科研院所與民營企業等各方形成聯合力量外,大力推動種子産業科技自主創新,還要大力鼓勵公衆消費土豬的積極性,以消費為動力的科研創新, 豬的"種"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本文作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