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玲 編輯:梁偉
今年以來,由于市場供需關系,豬肉價格持續下跌。據農業農村部統計,今年豬肉批發價從1月份的46.71元/公斤下降一半以上,降至8月份的21.51元/公斤。
豬肉的價格對許多農民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廣東第一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食品)董事長陳晟在最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1号食品使用數字系統來預測豬肉價格,進而調節了供應,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價格波動的風險。
說起陳晟,廣東人并不陌生,他是北方大學賣豬肉的畢業生,成為億萬富翁湛江男孩。今年4月,"數字中國大廈建設項目"正式開啟數字标杆案例征集,陳盛食品成為首批入選企業。據陳晟介紹,借助企業微信等數字工具和技術,已經打開了養豬的全過程,然後可以預測豬的情緒期、出生期等等。
在陳晟看來,在成千上萬的企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時候,使用數字化工具養豬是提高效率和競争力的需要。像現代戰争一樣,數字工具就像戰場上的先進武器,如果不是,它們很可能在戰場上被淘汰。
<h2>連接配接分散在系統中的資料</h2>
資料顯示,1号食品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育種研發、育種生産、品牌零售于一體,采取"公司與基地、專業家居及連鎖店"經營模式的農業企業,其主導品牌被譽為"第一豬"。
據食品資訊部負責人陳偉介紹,食品的數字化建設可以追溯到2011年。然而,當時數字化工具并不多,企業主要通過生産系統、财務系統和一系列ERP系統來實作數字化。
"食品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農業生産、養殖和銷售企業,是以一開始我們建的體系更多的是要考慮操作的優化,比如如何提高豬的品質,如何降低生産成本,如何提高效率,"陳說,"是以圍繞這些營運優化目标,我們建構了很多系統, 包括生産系統、财務系統和一系列ERP系統。"
然而,随着食品業務的不斷擴大,孤立的IT系統正逐漸顯示出瓶頸。雖然資料都在系統上,但不能在内部使用,在多層管理下,内部審批速度也非常慢,技術人員上傳生産、銷售、财務等資料需要在不同的應用之間切換,使用複雜且壁壘高。
"比如,公司2013年建立的養豬管理系統還沒有出現,試點人員如果想知道生産資料,就必須看電腦。陳告訴記者,"而且即使在ERP系統上,能看到的資料也不是很多人,我們想知道真實的生産情況,隻有通過每周的會議和月度的會議來了解,很難實時掌握生産情況。"
2016年,随着移動辦公的興起,随着廣州企業微信的食品數量,同年4月正式推出1.0版本。當時,除了一些小公司外,隻有微信、美甲等少數産品能夠為食品提供平台和連接配接支援,分散在各種系統的資料系列中。
陳偉告訴記者,排名第一的食品企業微信将公司内部的大、小系統,包括OA系統和ERP系統進行連接配接,進而實作移動辦公,提高内部審批效率。"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除了以系統為基礎,還需要加強内部系統的連接配接,才能真正達到降低效率的效果。
<h2>數字工具就像戰場上的先進武器,不必被淘汰</h2>
在實作移動辦公、提高内部試采效率後,陳晟開始考慮如何将所有生産端資料放在系統上,實作數字化養豬的"第二步"。然而,與内部溝通和管理不同,育種方的數字化面臨着更多的困難。
據陳偉介紹,在數字化生産中,更多的是一線人員的賦能。由于豬的繁殖周期很長,母豬需要大約十個月的時間才能生下一隻豬幼崽。如果無法實時收集資料,則很難在生産端進行指導。
目前,從No.收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首先是通過企業微信終端,現場技術人員可以使用線上電子表格實時輸入資料。第二種是人工錄入,養豬場的種豬一般年齡較大,不習慣操作手機和輸入資料,需要用紙質表格記錄,然後送出給統計人員輸入系統。
陳晟告訴記者,目前,每頭1号母豬的飼料都會有專屬的豬檔案卡,技術人員會将母豬的日常資訊輸入系統,系統可以實時預測母豬的毛發和預期交貨期。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具有預警功能,如果母豬在預計分娩日期之前尚未生産出幼崽,系統将提示育種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檢查。
據食品介紹,通過數字化管理和大規模養殖,土豬的巢穴增加了8%~10%,哺乳仔豬的成活率提高了18%。"十年前,一頭母豬隻能生出六七個寶寶,通過數字化管理,每頭母豬可以生出十一兩個寶寶,這是數字化在育種管理等方面的提升。"陳勝說。
不僅如此,通過增加數字工具,目前擁有10号糧食的兩千頭母豬場隻需十幾名育種者和一名統計學家即可有效管理。"你如何管理數千頭母豬和十幾個人?"不可能通過檢查,隻能通過系統檢視資料,及時收集資料并提醒資料,引導技術人員對生豬養殖形成閉環數字化管理。"陳說。
在育種端數字化之後,陳晟将數字化注意力集中在營銷端。今年8月,食品與企業微信、微信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希望利用騰訊行業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和技術能力,更好的接入、服務C端使用者,包括社群、引流、粉體,打造私域流量,通過了解使用者需求,定制化生産。
陳晟直言不諱地說,在成千上萬的行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時候,使用數字工具養豬是提高效率和競争力的需要。像現代戰争一樣,數字工具就像戰場上的先進武器,如果不是,它們很可能在戰場上被淘汰。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