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湛江陳生: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捐2億建别墅分給村民陳生。陳生的壹号土豬養殖場。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村民。

湛江陳生: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捐2億建别墅分給村民陳生。陳生的壹号土豬養殖場。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村民。

陳生的2020年小目标

新的一年,我有兩個小目标,一是希望截至2022年,旗下兩家企業實作雙百億的戰略目标。二是希望官湖村的實驗基地,能給城鄉共富帶來一些有益的探索,讓鄉親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幾個億對我來說可能無關緊要,可對我的鄉親們來說,卻能改變整個村,200多戶人的命運與生活,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值得做的事情。

陳生,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官湖村人。39年前,他考入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改革開放春潮湧起之時,他先後辭去了令人豔羨的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委辦公室的工作,下海創業;商海打拼數十年,他身家百億,創立了影響全國的“醋飲和土豬的王國”;近年來,他投資數億元在家鄉開展“共富”實驗,8年間,改變了省級貧困村,帶領200多村民緻富奔小康。

湛江陳生: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捐2億建别墅分給村民陳生。陳生的壹号土豬養殖場。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村民。

辭去金飯碗下海闖人生

1962年,陳生出生于湛江市遂溪縣遂城鎮官湖村一個普通農家。1980年,18歲的他考入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大畢業後,陳生進入廣州市委辦公廳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大地,商海波濤一浪高過一浪。一大批嗅覺靈敏、頭腦靈活的能人,在“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的指引下,成為緻富帶頭人。在市委辦公廳任職的陳生近距離接觸到緻富榜樣,從中很受啟發,也點燃了他的創業熱情。

但在當時,離開令人眼紅的體制下海,他的這一決定當時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很多人認為他“腦袋燒糊塗了”,年長的母親甚至到機關去找上司反映,希望阻止他。

創業之初,機會很多,但是能幹什麼,陳生自己也不知道。沒有戰略,沒有方向,沒有指導,基本上什麼賺錢做什麼。一路走來,他擺過攤、賣過酒、做過房地産。有人曾帶着嘲笑的口吻開陳生的玩笑:“北大畢業生,不也一樣幹個體戶?”

湛江陳生: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捐2億建别墅分給村民陳生。陳生的壹号土豬養殖場。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村民。

覓商機打造醋飲料王國

商業觸角敏銳的陳生抓住了機會。

1997年,一股陳醋加雪碧佐餐的風潮在湛江興起,很快席卷南粵,成為一種風尚。當時正打理酒類生意的陳生敏銳地從中嗅到了商機,在最短的時間内,陳生率領團隊完成了醋村考察、産品研發的全過程。

從決策到投産僅用了兩個月,1997年7月1日,中國第一瓶陳醋飲料問世。為了把産業做大,陳生先後找過惠州、順德、高明等地啤酒廠,最後隻有江門啤酒廠答應合作。2002年9月,陳生注冊成立了廣東天地壹号飲料有限公司,在江門市蓬江區建廠。

2010年11月,他在蓬江又投資1億多元,建立了生産工廠。2015年8月,天地壹号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

2013年4月,陳生受邀回母校北大給即将畢業的學弟學妹們演講。

“早一步可能成為先烈,半步是先驅。我最開始做房地産,不用錢幾年就做大了,發現不合我性格。又去做酒,也很好做,賺錢但沒有前途,不幹了。然後養雞,有前途但運氣不好,碰上禽流感。最後選擇養豬賣肉,有前途運氣又好競争對手弱。”人生如何選擇?陳生說,要正确判斷形勢,早走半步。

豬肉這麼大的市場卻沒有品牌,從創業的高度看就是一個好的方向。2004年,陳生從雜亂無序的農貿市場發現了新商機,開始試水農業創業項目,建立了廣東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找到最美味的土豬肉,陳生和助手帶着一口電飯鍋走了全國許多個省市區,嘗了許多品種的豬肉,最後确定了壹号土豬品種的選擇。為了打響“壹号土豬”的名氣,陳生想出了許多辦法:他當街賣過豬肉,請來北大校友陸步軒一起來廣州講課;創辦了“屠夫學校”,招學生進行刀法、烹饪等多種教育訓練。

“一定要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曆經15年發展,陳生的豪言得以實作,如今,廣東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旗下壹号土豬為全國最大的高端土豬肉品牌,同時企業覆寫土雞、蛋雞、土鴨、牛的養殖與銷售等領域,其中蛋雞生産已位列全國前列。企業版圖不僅遍布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國 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還在澳洲開開設了分公司。

湛江陳生:把豬肉賣出北大水準,捐2億建别墅分給村民陳生。陳生的壹号土豬養殖場。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村民。

帶領鄉親奔小康

官湖村位于遂溪縣城東北面,是一個革命老區村莊,過去因村三面環湖,曆史上多人在朝為官,故而取名官湖村。全村有278戶,人口1500多人。2013年之前,官湖村以種植業為主要經濟産業,經濟發展落後,村民生活水準低,被列為省級貧困村。

從2012年開始,陳生開始在家鄉官湖村,踐行“先富帶未富”的設想。

這些年來,陳生先後投資數億元在官湖村養豬種果,現已建成頗具規模的壹号土豬生産基地;公司投資将已經承包給他人的 1000 畝林地收回平整,無償分給每家農戶種果。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與居住環境,陳生捐資 2 億元,在官湖村的舊村場和河灘地上,建設别墅無償分給農民。在産業扶貧、居住扶貧的同時,陳生同樣注重村民的教育扶貧,他出資重建了官湖村國小,為吸引優質師資資源,還額外每個月給每位老師增加 1000 元補助;每年為村的考上大學的學子們發放助學獎學金。此外,他還積極出資,為村裡捐資建立敬老養老院、修建公路。

8年來,陳生在家鄉的“共富”實踐給官湖村帶來了哪些變化?2019年12月29日,官湖村支部書記陳光武說,“村民通過與公司合作養豬、種果,既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增加經濟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準,又解決了農村家庭過去老人和孩子(留守兒童)照顧難的問題。”陳光武說,2018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0元,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