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头号猪肉消费国,但决定猪肉质量的猪严重依赖进口。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养猪业已经完全西化,本土猪品种已经濒临灭绝。我国养猪业正陷入"引进-降解-再引进-再退化"的循环。如何解决中国猪品种问题?来自北京大学的猪侠陈晟说,中国人吃肉不该看外国面孔,为了保护种子,研发新物种是打破游戏的关键。

陈晟,广东第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照片 徐晓敏
百分之八十的猪种是进口的,本地猪种濒临灭绝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总消费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到1亿吨,中国猪肉消费量为4486.6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49%。在中国所有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量也是最大的。
然而,中国用于繁殖食用商品的种猪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猪进口总量突破2万头,创历史新高。国家养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伟生教授指出,我国80%的商用生猪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国外白猪
外来猪种是路,本地猪种弱。从1994年到2007年,中国本土生猪市场份额从90%骤降至仅2%,来自国外的猪种几乎完全占据了中国人的餐桌,大量本土猪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中国88头本地猪中有85%正在迅速下降。其中,湘城猪、定县猪、长玉武猪和窄黑猪4种已被确认灭绝,濒危或濒危物种30余种。而曾经被称为"四川背锅肉标准"的成华猪在最少的时间里,其储存量只有100头左右。
猪种被困住脖子,我国养猪业现在正陷入"引进-退化"的僵局
目前,我国养猪业主要引进国外品种有八吒、皮特兰、汉普沙等6个品种。其中,英国的大白猪、丹麦的长白猪、美国的杜洛克猪,是最受欢迎的三种海猪。
国外这些白猪的养殖成本低,生长快,大部分半年就可以出栏,价格比土猪便宜。而中国传统的土猪养殖成本高,生长缓慢,平均每年要出栏。再加上土壤猪的瘦肉只占35%,明显低于国外猪瘦肉的75%比例,因此猪逐渐占据了养猪业的主流,也占据了人们的餐桌。
中国猪市场十大品牌排行榜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本土猪种利用现状与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外来猪有一大缺点,即养殖几代,容易降解。但对于国外养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由于生猪养殖的不断退化,国内养殖业需要不断从国外引进。目前,一头原猪的价格已经达到2万元,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猪和猪精液。
对此,陈玉生教授认为,国内猪肉需求巨大,一旦国外生猪供应受限,我国生猪生产将陷入"卡脖子"的困境。我们上一次回到2019年是在2019年。当时,养猪业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种猪被困住脖子,很多企业甚至可以用平均产量只有六七头猪代表应急,生猪价格已经飙升。
<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35">地猪王发展出完美的土猪品种,中国人吃肉不该看外人脸</h1>
面对猪种"卡脖子"的风险,摆脱外来引进的"依赖性障碍",加快本土生猪养殖资源的创新和创造,已成为行业共识。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立健全商业育种体系,核心种子产量保持在95%以上,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猪养殖企业。
而早在十年前,当本土猪品种的市场份额暴跌至仅2%时,一些预见到养猪问题的企业家就开始布局,以拯救中国土猪。其中,广东第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第一食品"),被誉为"头号猪人"的陈晟是典型代表之一。近日,他公开表示,解决猪牌脖子比薯条更难,中国人吃肉不能看外表,为此他十几年,比如一天,深耕养护和复兴中国土猪品种。
地球猪
为了培育最优质的土猪品种,陈晟带着司机和肉类专家,花了几年时间,从家乡湛江,跑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靠一锅白水煮熟的肉来尝试食用。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头猪、各种品种中,陈晟挑选了两头宽幅小猪,山东莱芜猪、湘西黑猪、东北生猪等七八种土猪,用少量国外优质猪种育种,养殖"大地猪"。
这种猪种不仅吸收了进口猪种的优势,还考虑到了土猪的风味,还实现了对优质猪基因的保护。目前,该猪品种以"黑猪"为正式品种名称,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报。优良品质的土猪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成功占领了高端猪肉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成功将中国土猪重新带回大众视野。
对此,有媒体评论,手里有一个"善良",心里不慌。要摆脱国外引进的"依赖",除了推动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等各方形成联合力量外,大力推动种子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还要大力鼓励公众消费土猪的积极性,以消费为动力的科研创新, 猪的"种"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本文作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