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作者:鬼谷子思維

9月2日,阿裡宣布,到2025年,他将捐贈總計1000億元人民币,推出阿裡巴巴共同繁榮十大倡議。四個月前,騰訊已經提前一步完成了公告,将斥資1000億美元推出一項特殊的"共同繁榮"計劃。

中國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共拿出2000億,為了幫助"共同繁榮"運動,這一幕頗有一點燃燒,也讓我們普通百姓多了一點期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實作"全面小康"的目标,截至去年已基本實作,現在我國綜合國力雄厚,正全速朝着下一個"共同富裕"的目标邁進。

看到這種情況,我們不禁感歎,如今的中國本土企業,已經拿出千億元支撐國家建設的實力!

回顧百年前,民族資本家卻通過"毀家園,纾困"的方式,為祖國遇險"輸血繼續",到這片他們心愛的紅熱土地上,展現出他們拳頭的愛國之心。

其中最著名的是陳家璇先生。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陳家璇肖像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1874年10月21日,陳家璇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同安縣,即現在的廈門集市。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陳家璇,在年輕人的眼裡和耳朵裡,很快表現出了非常高的經商天賦,16歲時,去新加坡幫父親經營自己的大米店,很快,憑借着片面的能力,成為了一名知名的年輕老闆。

雖然在南陽做生意,但陳家璇從未忘記為家鄉孩子提供教育資源的顧慮,一心想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于是,27歲時,他投資2000元,在家鄉集美開辦了一所"易齋學校",也為家鄉的孩子降低學費,目的很簡單,就是讓窮孩子也上學,有書可讀,讓娃娃成為祖國的有用素材。

此外,陳家璇還出資印刷了一大批"新編輯",在家鄉分發宣傳。這是一本包含大量醫學知識的工具書,針對許多内外疾病、急救、食療、時間流行病等,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讓老百姓在面對疾病時,能知道正确的方法,進而及時自救。

然而,這樣一個愛國的人,經常做善事,命運似乎總是與他格格不入。

1904年,陳家璇的父親破産了,陳家璇的資本鍊一度很緊。值得慶幸的是,對商業嗅覺敏感的陳家璇已經鋪平了道路。

幾年前,陳家璇預見到東南亞食品工業的衰落,在泰國開了水果和橡膠罐頭工廠,避免了單一家族産業的劣勢,即使父親的傳統食品工業受到嚴重沖擊,也沒有讓整個家庭崩潰。

大革命期間,陳家璇籌集了20多萬元,全力支援福建光複,此外,他還在海外籌集了5萬元與逸仙先生見面,希望他能繼續上司革命,同時在中國也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新世界。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為材料集合運作

1912年,民國成立,陳家璇作為第一代愛國華僑華人,前往南洋發展事業,選擇回國内發展,他開廠回到家鄉集美,在随後的幾年裡,是他大刀闊斧地拓展商業版圖的開始。

1915年,陳家璇将一些罐頭廠改制改造為橡膠生産基地,開始經營航運業,租了四艘大容量船,開始了白鐵買賣業務。

1916年,他買了一艘3000噸的船,名叫東風号,次年他買了更吃水的錢台号。

也是在這一年,陳家璇繼續資助家鄉的教育事業,讓弟弟陳景賢在家鄉創辦了集美中學和集美師範學校,為家鄉培養了更多優秀的教師。

同時,陳家璇也沒忘了想海外華人朋友,在新加坡組織了南洋華僑中學,讓海外華人的孩子可以有合适的學校學習,從小就學習漢語和曆史,讓孩子們不忘家的根本。

1919年,陳家璇決定為國家辦一所大學,經過兩年的規劃,陳家璇先生于1921年承諾400萬元,正式創辦廈門大學。時至今日,廈門大學已成為中國頂尖的優秀院校之一。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陳家璇先生與廈門大學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進行演習時,以搜尋失屍兵為借口,企圖進軍嬭平城,遭到守軍的拒絕,公然發動炮擊,開始了全面的抗日戰争。

得知壞消息後,海内外一片嘩然,遠在新加坡的陳家軒傷心欲絕。

8月15日,陳家璇立即啟動成立馬來西亞新加坡僑胞為祖國傷兵募集難民委員會,并親自主持委員會共募集1000萬新元,全部用于支援祖國抗日戰争。

1940年,陳家璇組織了衆多華僑南陽,一起回國慰問血淋淋的士兵。這次回程,陳家璇首先抵達重慶,兩個月後抵達延安。

在重慶和延安,陳家璇向雙方表達了海外華僑的一緻願望,期待中國共産黨的合作,共同為外國的侮辱辯護,言辭十分動人:

"海外華人非常熱愛祖國,願意支援抗戰。但是,如果在抗日戰争期間再發生一場内戰,那肯定是親人的痛苦,敵人快,我們海外華人會大失所望。是以,我們都希望雙方能夠拯救的前提,與敵人同在,那就是國家的好運,國家的福氣!"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延安珍貴照片

聽完陳家璇的講話,毛澤東也很感動,對陳家璇說,共産黨願意團結一切力量,同《日本人的誠意》作鬥争。他還表示,他一定會辜負海外華人的高期望,委托陳家軒回南陽,把華僑彙報給在延安的所有經曆。

至于對毛主席的委托,陳家璇承諾,回新加坡後,他們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号召全體海外華僑積極貢獻力量,幫助祖國渡過難關。

在捐款這件事上,他自己已經不遺餘力,三年多來,他總共籌集了4億元左右,全部用于支援抗日戰争,可謂是南僑"毀家解脫"的領頭羊。

中國孩子的能量是無限的,抗日戰争以我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1949年,新中國在世人矚目下光榮成立,以陳家璇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海外華人的努力,終于迎來了圓滿的結局。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1950年,陳家璇先生一家搬回了家鄉,定居在他的家鄉集美村,在海外搖了半輩子的老人終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鄉後,陳先生仍然十分重視家鄉教育的發展建設,親自主持了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兩所院校的建設。

在學校經費方面,他反應更靈敏,所有裝置都是盡可能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産品,隻為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和學習環境。

在抗美抗朝戰争期間,陳家璇先生依然關心着遙遠世界戰場上的士兵,他從自己在銀行的個人賬戶開出了50萬元的巨額支票,作為購買冷物資的戰場資金,到前線英勇作戰,對抗美國皇帝志願軍, 希望每個戰士都能帶來祖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勇敢地殺死敵人。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陳家璇先生與内地青年

然而,對國事捐款從不含糊不清的陳家璇先生,晚年生活艱難而簡單。

在陳家軒先生自己的房子裡,床、書桌、沙發和蚊帳都是已經使用多年的舊物件。除了外面穿的外套和褲子,他的内褲、鞋子、襪子都打上了更新檔,甚至不願意給自己換一件。

按理說,老年人應該保證飲食營養,但陳先生為自己定了每天五分餐的标準,堅決不能超過标準,是以他經常吃的食物,除了瓜粥、花生仁、豆腐幹、凝乳醬這些輕便的食材,最多是節日,多帶一個魚腥味, 添加一些魚腥味。

他會節省每一分錢,如果國家需要,他會把它捐出去。

1961年,陳家璇先生病重,家人為了挽救老人的屍體,帶他到北京接受最好的治療,但陳先生的病情太嚴重,醫生因當時的醫療條件而無法傳回天堂。

陳嘉庚:籌款4億支援抗日,晚年樸素度日,周總理親自為他吊唁

陳家璇先生葬禮現場

8月12日,陳家璇先生在北京去世,在追悼會上,周總理親自到現場緻敬,并将陳老先生的靈魂送至世界最後旅程的盡頭。

根據陳先生的遺囑,孩子們把他的屍體帶回了家鄉,埋在了集美園。

在海外流浪半個多世紀,他的心一直火熱,用半輩子為祖國獨立事業奔波,永不止步。

最後,陳家璇先生的骨灰,帶着他在海外靈魂夢中的大部分家鄉,永遠緊緊地抱在一起,然後又不分離。

作者: 盧瑤

負責編輯:藍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