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
封面記者張傑實習生李新月
10月18日,由封面新聞報道,華西都市報贊助的"國際扇、中國風味、霸雨雲——尋找2021年程雨十大新地标"活動正式啟動,最具代表性的2021年新文化旅遊地标,引起了成都和重慶衆多網友的關注。近日,四川大學文學院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蘇元學會會長周玉軒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重點介紹了杜甫草堂和三蘇元。在他看來,這兩個地方是文化遺産的載體,是文化靈魂的空間。
詩人寫詩時雄心勃勃,詞曲作者用物質抒情來填充文字。作為唐宋時期著名的文化象征,杜甫于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選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蘇偉于2000年被法國《世界報》評為"千禧英雄"。

周玉軒
"四川不是杜甫的故鄉。但是,把成都稱為杜甫心靈的安息之地絕對沒問題,"周教授說。成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展現在他的詩歌中,尤其是人文環境。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大多是快樂和輕松的。當他離開成都到泸州時,杜甫總是在記憶中,"秋興八歌"在記憶中,"杜甫似乎隻有依靠記憶才能活下去。"
至于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周教授說:"這對中國杜甫的研究意義重大。杜甫的生活漂泊着,在成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那時杜甫草堂是一種精神之地。杜甫死後這麼多年,他的靈魂被安置在成都。雖然其餘的建築物來自清朝,但它們自北宋以來一直存在于這個空間中。代代相傳是非常有意義的。"
周教授承認,他在大學期間非常喜歡杜甫,"我個人覺得每個時期都有一個精神支柱。"如果從純粹的詩意角度來看,杜甫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但就社會影響而言,他認為蘇炜的影響會更大。杜甫隻有詩意,但蘇緯"是一片海洋",包羅萬象,有文字、文字,還有繪畫、書法、美食、誠信教育等等。
談到三蘇元,周教授說,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很多事情都變了。但畢竟,你還是能感受到蘇東坡生命的氣息。他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他深受感動。"有一年在成都,一位正在北京大學曆史系參觀的美國學者來到三水嶼,他站在竹籠前撫摸了很久。他研究了藝術史,現在他知道墨竹的原始文化是真實的。他以前隻在畫中看到過,現在在三蘇看到這樣的竹子,他非常興奮。也就是說,當時的北宋繪畫具有現實主義元素,所寫的文字是四川竹。"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