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川大中文系教授周裕锴:杜甫草堂与三苏祠是文化心灵空间丨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

视频加载...

封面记者张杰实习生李新月

10月18日,由封面新闻报道,华西都市报赞助的"国际扇、中国风味、霸雨云——寻找2021年程雨十大新地标"活动正式启动,最具代表性的2021年新文化旅游地标,引起了成都和重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近日,四川大学文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苏元学会会长周玉轩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重点介绍了杜甫草堂和三苏元。在他看来,这两个地方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文化灵魂的空间。

诗人写诗时雄心勃勃,词曲作者用物质抒情来填充文字。作为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化象征,杜甫于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苏伟于2000年被法国《世界报》评为"千禧英雄"。

川大中文系教授周裕锴:杜甫草堂与三苏祠是文化心灵空间丨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

周玉轩

"四川不是杜甫的故乡。但是,把成都称为杜甫心灵的安息之地绝对没问题,"周教授说。成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尤其是人文环境。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大多是快乐和轻松的。当他离开成都到泸州时,杜甫总是在记忆中,"秋兴八歌"在记忆中,"杜甫似乎只有依靠记忆才能活下去。"

至于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周教授说:"这对中国杜甫的研究意义重大。杜甫的生活漂泊着,在成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那时杜甫草堂是一种精神之地。杜甫死后这么多年,他的灵魂被安置在成都。虽然其余的建筑物来自清朝,但它们自北宋以来一直存在于这个空间中。代代相传是非常有意义的。"

周教授承认,他在大学期间非常喜欢杜甫,"我个人觉得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精神支柱。"如果从纯粹的诗意角度来看,杜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但就社会影响而言,他认为苏炜的影响会更大。杜甫只有诗意,但苏纬"是一片海洋",包罗万象,有文字、文字,还有绘画、书法、美食、诚信教育等等。

谈到三苏元,周教授说,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很多事情都变了。但毕竟,你还是能感受到苏东坡生命的气息。他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有一年在成都,一位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观的美国学者来到三水屿,他站在竹笼前抚摸了很久。他研究了艺术史,现在他知道墨竹的原始文化是真实的。他以前只在画中看到过,现在在三苏看到这样的竹子,他非常兴奋。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绘画具有现实主义元素,所写的文字是四川竹。"

<b>:"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你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用,就会有费用奖励。新闻微信关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