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石
收割後,晚季水稻新豐村,再次享受了豐收。在另一個季節,已經種植的油菜花将開花。
當時,這個位于湖南省漳州市安仁縣的小村莊,以農業為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将迎來黃海花卉編織等客流的欣賞。
驅車前往泸州東南部,泸城縣沙洲村正處在白牆灰瓦、青磚古路中,展現出另一種懷舊情懷的故事。
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這個彜族小村莊,留下了"半被子"等動人的故事。8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故事,以及背後的精神,都深深植根于村莊的質感中,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
金色的稻田,紅色的旅遊景點,道地的懷舊...這兩個村莊是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門實施土地和空間規劃以及保護耕地的結果,為鄉村的振興做出了貢獻。近日,闫記者跟随自然資源部組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團隊到湖南漳州,深入探索農村發展新樣闆下的土地空間規劃。
農田保護:農村稻田變為網紅公園
安仁擁有4.178億畝耕地,是湖南省著名的農業縣之一。近年來,安仁縣抓住國家高标準基本農田整治政策的契機,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基礎,以"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為理念,打造了全國首套集農田保護、農業示範、科普教育、生态旅遊、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稻田公園"。

稻田公園于2013年初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被"國家4A級景區"建成,坐擁14000多畝稻田。記者 趙世圖
稻田公園位于安仁縣永樂江鎮,涉及新豐、山塘等12個村落,園名由袁隆平先生親筆簽名。2013年初,園區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整個公園面積5萬多畝,以山川為核心,甚至有14000多畝的稻田,還包含茶園1萬畝、1萬畝果園、千畝蓮園、生态莊園、園林、稻香村、水上樂園、濱江花園、農家博物館等。
現在的稻田公園,春天有油菜花,夏天有陽光和蓮花,秋天可以看到金色的波浪,冬天可以欣賞田園白雪,不僅可以欣賞刀火的傳統農耕文化,還可以參觀機械化标準化的現代農業示範,不僅是市民的花園, 兒童公園,也是傳統農業文化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公園。
安仁縣自然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家元表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安仁縣将園區要素融入稻田,充分依托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圍繞"田間"架構開展土地平整、農田水利建設,使農田布局, 周邊設施與永樂江、神農風景區、雄豐山國家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山、水、田園,在不影響工程本身功能的情況下,公園将每一條溝、路、運河變成一個獨特的景觀。
現在的稻田公園不僅是市民公園、兒童公園,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文化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公園。
"通過規劃,破解了制約土地整治發展的瓶頸,實作了高标準的基礎農田建設'一盤棋',改寫了油菜不能在這裡生長的曆史,并催生了一批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生命稻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新良糧油等一大批'農場'企業。安仁縣副縣警長曾珂表示,自2014年3月21日稻田園開業以來,其經濟、社會、生态效益逐漸凸顯,不僅有效提升了耕地産量、生态價值,還帶動了第三産業的發展,項目臨近城市産業更新, 群衆擺脫貧困和财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進了公園的部分收入,用于土地整治項目後期的維護和管理。
到目前為止,稻田公園已接待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國的1000多萬遊客,僅今年的"十一"假期就接待了16萬多人次,增加了3400萬元。
曾克說,稻田公園裡的300多輛自行車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其中一些人每天掙幾千元。此外,随着旅遊業的發展,農副産品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農民銷售熱皮、米酒、米塑、米豆腐、牛等當地産品收入超過5億元,如今,有1300多名農民在家工作,個人所得增長30%以上。
村莊規劃:打造紅色旅遊景點
在泸州,沙洲是最著名的村莊。
沙洲村位于湖南省鹿城縣,是湖南省重要的紅城,是紅軍長征進入湖南的第一站,也是湖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段集中展示區。
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山州夷村,留下了"半被子"等動人故事。從此,沙洲村的名字就一直與紅色故事和長征精神聯系在一起。
但過去,由于山區、交通擁堵、經濟落後,沙洲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村子嚴重腐朽,許多房屋年久失修,瀕臨倒塌。
直到2016年,漳州市圍繞"紅傳、綠發展"和"打造全國重要的紅色教育教育訓練基地、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全國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标定位,堅持"不做大拆,保持鄉村風情"的原則,整合"紅, 綠、古"三色資源,按照三個區域,即核心區、擴充區、關聯區功能布局,配合新村規劃,助力村鎮振興。沙洲紅色旅遊景點出現。
沙洲村"半被子"故事的原址。
然後實施該計劃。鹿城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蔡海明表示,規劃以沙洲村為核心,輻射周邊21個行政村,涵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産業發展、土地空間格局、村建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支撐、生态保護等各個方面。
一方面,突出"紅",充分發揮沙洲村的紅優勢,科學布局建設以長征幹部學院為代表的多個紅色教育基地,高标準規劃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明走向長征旅遊之路, 長征步道等項目,加強消費、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認真規劃旅遊産品、農副産品。
另一方面,基于"綠色"。大力發展沙洲姜、内裡、猕猴桃等特色農業,幫助村民增收緻富,同時繼續做好沙洲地區農村生活環境,做好景區和鄉鎮的衛生清潔工作,確定"清水""岸美""生态優良"。
規劃在保護村原貌上,通過保護和修複古民居,統一建築風格,建立村舍,疏浚溝渠,進村水,看縫綠化,菜園籬笆進行環境整治,建設生态環保公共廁所,修複和完善排水系統,實作污水零排放, 垃圾進入垃圾箱,集中處理,也實作了日清日清的垃圾。
規劃建設後的沙洲村。
今天,沙洲村已成功打造全國4A級旅遊景區,成為省内外各級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場所,每年接待數十萬遊客。
"前幾年,我們的沙洲村是一個小村莊,環境肮髒,房屋破舊。它現在是一個新的外觀。來自沙洲村的57歲村民朱新良在景區建成後開了一家餐館。今年9月,縣城劃出一塊地,規劃在我村山後建立沙洲新村,真是"半被子"規劃出來的沙洲村現在"快樂的一天"!"
負責編輯:鐘偉浩
校對: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