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鶴鳴:杭州人居,從最早的“老十八家”房企說起

作者:浙江日報

2018-08-22 08:50 |杭州網絡

王鶴鳴:杭州人居,從最早的“老十八家”房企說起
王鶴鳴:杭州人居,從最早的“老十八家”房企說起

1985年,大學路區改建

在七月的一個平凡工作日,走進王鶴鳴在光宇集團總部的辦公室,看到中間有一張大畫桌,不止一個人長,桌上有毛氈,還有各種畫筆和墨水。

自2012年廣宇集團移交給兒子王偉磊以來,王鶴鳴現為杭州市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光宇集團名譽主席。除了工作,王鶴鳴的日常生活不僅僅是同一種畫。

這次采訪王鶴鳴,不僅因為他是市住房協會會長,更是杭州房地産行業資深人士。

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上城房地産開發公司,到光宇集團成立至今,經曆了舊城改造、商品房市場啟蒙、房地産産業化、房地産調控期到如今的房地産行業轉型期,可以說王鶴鳴參與并見證了杭州商品房市場化30餘年。

當我們釋出《杭州美麗人居》專題報道時,作為房地産行業的資深大四學生,王鶴鳴向我們講述了這些年來他眼光的變化。

最早的"老十八"

杭州市資質最老的一批住房企業,前身很多都屬于省市建設辦,主要責任是拆除改造危險性住房。20世紀80年代,全市各級政府和住房管理部門成立了住房管理公司,共有18家,他們是杭州房地産市場的第一批參與者。

像杭州房地産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房地産,早在1976年就成立了杭州市建設辦的前身,1981年改為杭州市住房建設開發總公司。1996年8月,獲批成立杭州市住房建設開發集團。2005年改制後,現已熟悉杭州地産。

光宇最早隸屬于上城區住房建設開發公司。1984年,在杭州老城大規模改造後,新成立的上城住宅建設開發公司投資了第一個老城改造項目——大學路。

1989年,時任杭州市上城規劃經濟委員會主任、年僅40歲的王鶴鳴進入上城區住房建設開發公司擔任總經理。2000年,光宇集團完成重組。2007年,深圳中小闆挂牌,成為國内首家A股上市的民營房地産企業。

1992年以前,杭州樓市基本屬于"公有住房時代","老18"國有住房企業承擔了大量的城市開發建設任務。

1992年,一批中外合資企業獲準,一批涉外住房企業建别墅和高檔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在杭州開通了房地産商品化的開端,一批老牌國有住房企業開始改制,同時一批優秀的民營房企上台。

随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啟動,房地産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拐點。2000年後,越來越多的房企進入上市軌道,房地産市場迎來了資本競争的時代,杭州市場已經不是鐵了一塊鐵,僅限于本地房企的參與,越來越多的"外資"房企蜂擁而至。

如今,"老十八"國有住房企業已經部分淡出視線,仍活躍在市場上,除了杭州豪宅、光宇外,還有今天的松都集團(原江幹區住房建設開發公司)、西屋(原西湖區住房建設開發公司)、人人地産(原杭州市建開發集團)等。

有意思的是,杭州人熟悉河濱集團,1992年6月由江幹區成立了杭州濱江住房建設開發公司,雖然最早也是國有住房企業,但由于成立較晚,不在"老18"名單中。

最初的問題是"移動"。

1989年進入光宇的王鶴鳴是公司的第三任總經理。和當時其他國有房企一樣,光宇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改造舊城,特别是光宇所屬的上城是老城,不僅得不到新地塊,而且改造老城的任務也相當艱巨。

從大學路區、觀音塘區、錢巷區、華藏寺巷區出發...一路走下去,光宇通過改造舊城建成住宅建設,達到100多萬平方米。

"20世紀90年代,土地開發,基本上由住房企業拆除、規劃、設計完成。光宇在上城區,主要是在老城區,未開發的新土地不能被拿出來,搬家成了我們的一大難題。"喝一口茶,王鶴鳴的思緒也随着茶香飄走了,"當時,我們公司連拆遷辦公室都已經了,最怕碰到釘子戶。我還記得一個大姐姐,她拿着墊子和廁所,在我的辦公室呆了半個月。"

或許正是因為上城開發新項目的難度大,1992年以後,光宇開始了"走出去"的發展模式。

1992年,濱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成第二年,光宇與外商合作,榮獲濱江花園住宅開發用地,成為河對岸開發的第一個别墅項目。同時還有河濱園林較知名的涉外項目,如中山花園、夢湖山莊等。

"與外國投資者合作就是引入一些先進的人類住區概念。王合明的例子是青台街的金龍花園,這也是光宇于1992年與港資投資者合作建造的杭州第一座高層住宅。

但新事物并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在4-6層的多層時代,第一座高層住宅樓出現了,但結果"賣不出去",但這并不影響光宇成為杭州人居建設中第一批尋路者。

大浪的沙子開始看到黃金。也秉承着不斷發展、穩步發展的精神,光宇在過去30年的市場大潮下,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天地。

未來屬于"田園"與"美好"

雖然辭去了光宇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但70多歲的王鶴鳴并沒有離開房地産行業。在他看來,房地産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進城做田園,做小城鎮,二是做精,比如醫療結合的健康社群。

大健康産業,是他目前"第二次創業"的重點。

"在我看來,'美麗栖息地'就是滿足不同年齡段的不同需求。像新婚的年輕人一樣,他們應該配備幼稚園。老年人重視中國小的資源。對于老年人來說,要服務健康老人的養老生活,不僅要跟進養老設施,還要促進文化養老。"

在談到光宇多年來在健康領域的行動時,王鶴鳴一口氣數出了很多:"以光宇安諾為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能夠提供200多種家用養老用品和住宅建築裝置,客戶覆寫開發商、醫院、養老院舍和家庭。大到醫院的整體淋浴房裝修,小到一個家庭坐護裝置,防滑地磚或把手,廣裕安諾都能提供服務。"僅近兩年來,為了發展大健康事業,王鶴鳴就對日本進行了不少于十次實地考察,并成功與松下握手。

今年3月,光裕安諾"健康、養老生活空間"城市展廳已開業,營業面積近1000平方米,一樓展廳展示各類家居護理用品和日用品,大到輪椅、擔架,小到鞋、衣、護膝等,種類繁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從日本進口的, 考慮到老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樓是全松下住宅産品展示,有四種實體生活空間模型,分别是年輕主題、家庭主題、高端主題和老主題。

王先生說,他想做的下一步是建立一所老年人教育訓練學校,與日本機構和杭州機構合作,培養具有專業管理技能的院長或中層管理人員來管理産出。

同時,他也想在如何打造"健康家園"上做更多工作,加強與日本相關養老機構的合作,學習和引進國外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養老福利用品發展、養老機構管理等經驗,以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發揮一點餘熱作用。

銀發王鶴鳴選擇退休,但他的"退休生活"依然與房地産行業息息相關,為了推動人居優化不斷努力,這或許是一位房地産行業30多年經驗的熱愛和責任,也代表了杭州當地很多房企創始人。

(原标題《王鶴鳴:杭州人居,最早出自"老18"房企》原作者金平。編輯:張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