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是歐洲著名的古城,享有"東歐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譽。隔江相望,布達和佩斯,既有宏偉的曆史遺産,又是溫馨的文藝休閑勝地,在慢節奏中給人們帶來春風等的體驗。

我第一次聽到朋友提到布達佩斯時,我知道這是一個擅長色彩搭配的城市。可惜,當朋友在冬天去的時候,城市是寂靜的,缺少了很多色彩。是以我的朋友決定在夏天和我一起旅行,再次通路這座城市。這段旅程既有多年的憧憬,也有無情柳樹的驚喜。

01

這座橋串聯着過去和現在的生活

我們從布拉格乘火車到達布達佩斯,下車直奔多瑙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著名的自由橋(Szabadság híd)。這座橋是綠色的,在當地也被稱為綠橋。橋頂的雕像是匈牙利古代關于圖魯爾鳥的神話,據說它把匈牙利人帶到了這片土地。複古的氣質和獨特的色彩使自由橋成為布達佩斯的明信片,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湧向這裡拍照和打孔卡。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當地人喜歡在自由橋上放松

自由橋建于1896年,當時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通路了布達佩斯,并安裝了最後一顆螺絲釘,為橋梁的傳遞剪彩。這座橋最初以他的名字命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和重建後重建,于1946年8月20日更名為自由橋,暗示匈牙利即将獨立。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自由橋成為布達佩斯的标志性建築

自由還有另一個含義。盡管橋上挂着"禁止攀登"的标志,但當地人仍然"故意"爬橋,或曬日光浴,或平躺小睡,或與三五個朋友一起野餐,這讓人大開眼界。當這座橋在七月的周末關閉時,它已經是一個小廣場了——有些人在彈吉他,有些人挂着吊床閉上眼睛,喜劇演員們在嘲笑路人,談論他們想要的快樂。

傍晚時分,坐在橋上望着寬闊的河水和天空,橙色的夕陽漸漸染紅了天空,再伴随着一陣清涼的傍晚風,仿佛是一幅浪漫的電影畫面,瞬間讓人卸下了生活的重擔。這一刻突然發現,布達佩斯擁有首都難得的舒适和安甯。

多瑙河将布達佩斯一分為二,西岸是布達和老布達,東海岸是佩斯。布達佩斯共有9座橋梁,打開了城市的融合視窗,每座橋梁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Erzsébet híd,簡單,現代,酷。這座橋始建于1897年至1903年之間,位于自由橋的北側,白色,沒有太多的顔色和雕刻,是布達佩斯唯一一座河中沒有橋墩的橋梁,是以被譽為"多瑙河上最優雅的橋梁"。它的名字取自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茜茜公主,更加高貴優雅。白天,橋下的野鴨劃槳,在夜幕降臨時,伊麗莎白橋像鑲嵌在珍珠上的鑽石一樣閃閃發光。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伊麗莎白橋位于自由橋和塞切尼鍊橋之間

《綠橋》和《白橋》面面相觑,浪漫的布達佩斯人視之為國王與王後之間愛情的永恒象征。但是,當談到布達佩斯最着名的橋梁時,它必須是Széchenyi lánchíd。這座橋建于1849年,是布達佩斯第一座永久性橋梁的地标。

據說,1820年,伊什特萬·塞切尼伯爵正在去維也納看望他生病的父親的路上,當時多瑙河上到處都是冰,以至于他無法乘坐渡輪或使用浮橋過河,以至于他最後一次未能見到他。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在多瑙河上建造一座橋梁。事實上,經過驗證的故事是,塞切尼伯爵很久以前就意識到連接配接多瑙河兩岸對匈牙利現代化的重要性,他捐贈了巨額資金成立了一個委員會,邀請了英國著名橋梁工程師威廉·蒂爾尼·克拉克(William Tierney Clark)和幾位建築師在多瑙河上建造了這座古典風格的鍊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鍊橋首次連接配接了多瑙河兩岸的城市。1870年,布達佩斯正式誕生,鍊橋成為這座城市的象征。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塞切尼鍊橋 塞奇尼鍊橋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當地人在鍊橋附近的河岸上放松身心

匈牙利人把多瑙河當成母河,鍊橋就像母親胸前的一條美麗的項鍊。橋頭堡是兩座高大的凱旋門,雕刻精美複古,頗具王風。巨大的鋼絲繩是從凱旋門上拉出的,懸挂在橋的延伸上,勾勒出一條有力的曲線。橋上排列着四座雄獅雕像,目光堅定,注視着台灣海峽兩岸的人們,代表着布達與佩斯的緊密聯系。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布達佩斯多瑙河兩岸地圖

02

布達,古色古香,安靜

自由橋的另一邊是自由山(Gellért-hegy,也被稱為蓋勒特山),海拔235米,是布達佩斯市中心的最高點。棕榈葉雕像宣告着城市的自由,自由山脈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使它們成為俯瞰布達佩斯的好地方。在一天的旅程結束時,在日落時分,我到達山頂,看着天空變暗,燈光開始升起,多瑙河變得越來越暗,越來越藍。此時,這種甯靜,對于曆時數千年的布達佩斯戰役來說并不容易,而且從橋梁和雕像的名字中可以看出,這座城市對自由的向往。

早在公元前3至4世紀,凱爾特人就定居在多瑙河西岸的老布達,後來被羅馬人占領,建立了一個名為Aquincum的軍營和定居點,該營地和定居點仍然儲存完好的羅馬廢墟,并在那裡建造了阿奎庫姆博物館,以展示史前和羅馬文物。公元896年,來自烏拉爾山脈的北方遊牧民族Madjars征服了這片土地并建立了王國,據信這是匈牙利人的祖先。

11世紀初,匈牙利第一位國王聖伊斯特萬·伊什特萬(St. Istevan I. István)将城市定居點向南遷至現在的城堡山(Castle Hill),名為布達(Buda)。從那時起,北部地區更名為舊布達,作為差異的标志。1247年,為了抵抗野蠻騎兵的進攻,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開始建造布達瓦裡帕洛塔,布達逐漸成為皇家土地,并是以蓬勃發展。佩斯位于多瑙河的另一邊,最初被用作渡口,由于其位于東西方貿易的十字路口,是以在11世紀蓬勃發展。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老布達,布達和佩斯這三個獨立的城市在不同的軌道上并行發展,有着同樣坎坷的命運 - 蒙古人的入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更替,三個城市不斷的權力鬥争,以及對統一和獨立的渴望。"生命是寶貴的,愛情更昂貴;如果是自由,兩者都可以扔掉。匈牙利著名詩人約多菲的名言或許能訴說匈牙利人對自由的向往。是以,在塞切尼鍊橋的連接配接下,三個城市于1873年正式合并,誕生了布達佩斯。

走過鍊橋,爬上城堡山,這是多瑙河畔一座167米高的山峰。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展示了布達佩斯的曆史和匈牙利民族的曆史。高大而寬敞的布達城堡以時尚的方式矗立在山上。這座城堡最初是哥特式風格,由于反複的火災,地震和戰争,城堡于18世紀以巴洛克風格重建。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1944年,極端主義法西斯組織箭十字将大量猶太人帶到多瑙河,并指令他們在被槍殺前脫鞋。由于缺乏補給和鞋子的價值,劊子手會要求猶太人在行刑前脫下鞋子并進行交易。2005年,電影導演Can Togay和雕塑家Gyula Pauer在現場設計并倒入了60雙鐵鞋,以紀念受害者。

上山,兩側是高大的牆壁和飛蛾,過去承擔着防禦功能,現在揭示了歲月的斑駁,更加安靜。隻是為了看到一隊騎兵上山,而不是想起匈牙利的皇家風格。在路的盡頭,我乘電梯到城堡的露台,電梯門打開的那一刻,我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多瑙河和珀斯河對面的全景使景色突然睜開了。在我過去的旅行中,我看過很多城市,除了布達佩斯,它看起來不一樣。都市建築并沒有給人一種沉重的滄桑感和曆史感,用色彩不滿足的豐富妝容來增加存在感,在夏日陽光藍天的背景下,風景顯得格外清新。以多瑙河為緩沖,河兩岸的建築物布置更加舒緩。有時船隻經過,使城市更具活力。我的心也随着河流的流淌,慢慢地平靜下來,享受當下。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城堡山上的布達城堡精神抖擻

布達城堡曾經是許多匈牙利王室的故鄉,茜茜公主也是如此。一些宮殿現已改建為布達佩斯曆史博物館(Budapesti Történeti M?zeum-Várm?zeum,也被稱為城堡博物館)和匈牙利國家美術館(Magyar Nemzeti Galéria),并向公衆開放。在城堡附近也可以看到防禦工事的遺迹,如圓形堡壘和防禦工事。如果您從城堡下山,您将經過城堡的皇家花園(Várkert Bazár),這是一系列新文藝複興風格的涼亭和拱廊,遊客可以在那裡放松身心,有時還有小型展覽,音樂會和舞蹈表演。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英雄廣場的左側是美術博物館,右側是藝術宮。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布達佩斯經典的黃色電車及其綠色護欄展示了這座城市獨特的色彩美學。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科勒提火車站, 布達佩斯

一路向北,您可以看到着名的Mátyás Templom教堂閃閃發光的白色尖頂鐘樓,也被稱為聖瑪麗亞教堂,雕刻像劍一樣直指藍天。這座擁有700年曆史的教堂建于13世紀下半葉,在貝拉四世的主持下,主要是哥特式晚期風格,在曆史程序中,它結合了巴洛克,匈牙利甚至土耳其元素,屋頂由五色玻璃制成,形成菱形和其他獨特的圖案。馬加什教堂具有突出的宗教地位,曾經是許多匈牙利國王的加冕教堂。教堂外的聖三一廣場的紀念柱上雕刻着天使和雕像,由18世紀舊城的居民建立,以紀念黑死病的消除,遊客經常坐在那裡休息。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匈牙利第一任國王聖伊什特萬一世(St. Ishtevan I)馬加什教堂右側的雕像帶領匈牙利人經曆了從遊牧王朝到封建王朝的過渡,并開始推廣天主教,這是匈牙利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之一。

離教堂不遠處是七座白色的圓錐形大廈,拱形門窗,類似于童話世界的建築。這座新羅馬風格的城堡是布達佩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哈拉斯巴斯特亞堡,建于20世紀初的一座古老堡壘上。據說,在19世紀,該市的多瑙河被置于漁民的守衛之下,城堡以代表建立匈牙利的七個馬紮爾部落的七座大廈命名。但是,将城堡稱為觀景台更為合适。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漁人堡是布達佩斯的著名景點

長廊和台階連接配接着不同的大廈,蜿蜒而下,像迷宮一樣堆疊。拱門上還雕刻着衛兵,外觀各異,栩栩如生,頗具兵馬俑的風格。透過拱門俯瞰多瑙河和國會大廈,仿佛一幀膠卷很漂亮,是以有很多拍照的遊客。回廊提供了絕佳的觀景地點,其中一些被用作餐廳,您可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享用餐點。突然,一陣音樂響起,餐廳樂隊正在慶祝一個女人的誕生,隻見她看起來很開心,羨慕不已。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藝術家們在布達佩斯的舊城區創作和改造了廢棄的建築,逐漸在廢墟酒吧中蓬勃發展,并成為年輕人的狂歡節目的地。

離開漁人堡繼續前進,還是有很多驚喜發現,附近的房屋已有百多年的曆史,街區安靜典雅,一路上發現了四座不同風格的教堂,哥特式、巴洛克式、磚紅色、優雅藍色,其外觀令人印象深刻。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Szent István Bazilika是一座新古典主義教堂,擁有聖伊什特萬一世的聖手,每年8月20日慶祝。數百年來,這種幹燥的肢體一直是匈牙利民族精神的象征。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Dohány utcai Zsinagóga建于19世紀中葉,采用拜占庭摩爾風格。教堂還設有一個猶太人墓地,一個猶太烈士紀念碑,後院還有一棵帶有人造不鏽鋼葉子的樹,每棵樹都刻有匈牙利猶太人和被納粹屠殺的非猶太救援人員的名字。

03

步伐,舒适的城市氛圍

旅程的後半部分從珀斯開始。佩斯比遊客集中的布達更現代,并看到了更多的當地生活。

每當您來到多瑙河時,東岸的匈牙利國會大廈就會永遠閃耀。匈牙利人經常謙虛地說,他們擁有世界上最雄偉的議會大廈,但它與國家的規模不成比例。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從多瑙河另一邊的布達,您可以看到匈牙利國會大廈

奧匈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在經曆了幾個世紀的壓迫後松了一口氣,使他們渴望建立一個象征着民主和平等權利的議會立法機構,該立法機構于1904年誕生并完成。該建築的外觀是新哥特式的,具有尖銳對稱的尖頂,象牙白色的立面,文藝複興時期的16面紅色圓錐形圓頂等,共同構成了這個宏偉的建築瑰寶。匈牙利人也可以從建築成本中看出:4000萬塊磚,50萬顆寶石和40公斤黃金,用于建造拱門,圓頂,鐘樓等的建築材料;整個國會大廈,無論是外部還是内部,都顯示出精确的對稱性。建築中心的圓頂大廳周圍環繞着16根柱子,雕刻了16位匈牙利君主。大廳中間是一個由士兵守衛的玻璃櫃,裡面裝着匈牙利第一位國王聖伊斯泰萬的王冠、手杖和劍。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國會大廈中珍貴的皇冠,手杖和劍。匈牙利隻有一個王冠代代相傳,是以這是争奪王位的關鍵。

中央大廳連接配接下議院。今天,下議院用于議會會議,上議院大廳向遊客開放。有趣的是,下議院休息室的地毯是紅色的,上議院是藍色的,因為過去上議院的成員大多是貴族,藍色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顔色,紅色代表平民。國會大廈内還有許多名畫,匈牙利各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都反映在這裡。欣賞國會大廈的另一種方式是在晚上乘船或穿越多瑙河,看着這座輝煌的建築指向天空,然後向下進入水中,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的宮殿形成了對稱的美麗。

當我沿着Andrássy át走時,我被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的眼睛所吸引。據朋友說,茜茜公主一生都愛上了匈牙利的音樂、建築和人,布達佩斯是她短暫逃離宮廷生活的喘息之地。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為茜茜公主建造了歌劇院,并給她留下了劇院的中心。劇院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新文藝複興時期建築,裝飾有當時匈牙利頂級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雖然歌劇院的規模和空間并不突出,但它被公認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美學和聲音方面名列前茅的歌劇院之一。

作為首都,布達佩斯并不公開展示其豐富的文化和曆史,而是融入城市布局,在生活中記住過去。布達佩斯最大和最具象征意義的廣場位于珀斯的英雄廣場(H%sök tere),成立于1896年。這座36米高的千年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匈牙利民族在歐洲定居1000周年。紀念碑的頂部是天使的加百列長金雕像,基座上的七座雕像是由阿帕德王子上司的馬紮爾部落領袖的。兩個半圓柱形的走廊對稱地排列在紀念碑的兩側,寬闊的廣場是宏偉的,沒有額外的建築物。

在布達佩斯的城市建築中,你總能看到弧線與筆直的元素,并呈現出幾何對稱的美感,在運用色彩搭配時往往色彩鮮豔,很少看到大面積的鍍金和雕刻的複雜建築擠在一起,留下空間感和呼吸感。這或許就是布達佩斯獨有的都市美學,就像它的城市特色一樣,永遠不慢。遊客不必急于前往下一個景點,悠閑地漫步在河邊是一種浪漫的體驗。

最輕松的是溫泉。布達佩斯是一個隐藏的溫泉之都,早在羅馬帝國就使用了天然溫泉。在16世紀和17世紀,土耳其統治者建造了它并開發了100多個公共浴池,以至于匈牙利有一句諺語:"如果你鑽井,你最終會挖出溫泉。"現在它已經得到了改善,布達佩斯的水療産業正在蓬勃發展。據說當地的溫泉水富含鈣,鎂和碳酸氫鹽,可以緩解關節疼痛和關節炎,改善血液循環。幾個著名的浴場都有不同的特色。

珀斯的塞切尼浴場充滿了年輕人的噪音和荷爾蒙。作為布達佩斯最大的水療中心,擁有大量的遊泳池,蒸汽浴室和各種遊泳池,遊客可以在擁有百年曆史的新巴洛克式宮殿中享受溫泉。布達也有許多溫泉。自由山腳下的Rudas Gyógyfürd%s Uszoda擁有石頭拱廊,圓頂和八角形遊泳池,具有強烈的土耳其感覺,可以安靜地體驗溫度變化。自由山上的Gellért Gyógyfürd%s Uszoda以其富裕而聞名,羅馬式建築,迷宮般的通道和中世紀雕塑似乎是電影或電視劇中唯一的豪華場景。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塞切尼浴場

在浸泡溫泉後最适合喝杯咖啡和甜點醒來,布達佩斯被譽為"咖啡之城"。從百年老店到新奇的網上紅店的裝修,林林總咖啡甜品店既足以留住遊客的腳步,也形成了濃厚的咖啡文化。在衆多咖啡館中,最著名的是珀斯的紐約咖啡館。盡管它的名字是紐約,但内部裝飾以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意大利水晶天花闆,壁畫,金色浮雕和光滑的大理石足以突出奢華。這家咖啡館于1894年開業,以其華麗而優雅的裝飾而聞名于世界上最美麗的咖啡館之一。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紐約咖啡館的内部裝飾非常壯觀

由于時間限制,我和我的朋友選擇了Cafe Gerbeaud。當我問店員是否有提拉米蘇時,她自豪地回答說:"這是匈牙利,沒有提拉米蘇,隻有克雷梅斯。"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言,買了一本克雷梅斯。商店已經很擁擠了,我和我的朋友不得不拿着奶油蛋糕去路邊品嘗。這種來自奧匈帝國的甜點具有薄而酥脆的皮膚層,夾在中間,帶有淡奶油,甜美但不油膩,美味,真正美味,可與提拉米蘇相媲美。

晚餐以匈牙利國菜Gulyás結束,我和我的朋友在一家餐館随意點了。橙湯是用蕃茄和紅辣椒調味的,脆脆的牛肉已經嘗到了,我很驚訝它的味道與中國食物非常相似,也許是因為匈牙利的飲食習慣和烹饪技巧。為了在寒冷的冬天生存,中東歐人更喜歡高熱量的肉類,主要是炖、炒,匈牙利不辣,經常以炸洋蔥、辣椒、蕃茄為主菜,提升口感。布達佩斯中央市場(Nagy Vásárcsarnok)是一籃子當地人,裡面裝滿了辣椒,香腸,肉醬等,是匈牙利特色家常菜的重要成分。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匈牙利牛肉湯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中央市場位于自由橋的東側

布達佩斯的美食讓我想起了家鄉的溫暖,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魅力迎接着每一位遊客,留下了懷舊的回憶。

合體後的自由——布達佩斯“雙城記”

本文摘自2021年5月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