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匈牙利文學藝術學院的一份聲明,匈牙利"新浪潮"旗手和著名電影導演卡羅利·馬克(Károly Makk)已于當地時間8月30日去世,享年91歲。他的作品《Liliomfi》、《Love》、《Cat's Play》和《Another Way》曾六次入圍戛納電影節,《Love》獲得了1971年的評審團獎。

卡羅利·馬克于1925年12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東部小鎮拜雷焦新村。當他在家經營一家電影院時,他很早就得到了電影的啟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克去了布達佩斯戲劇和電影藝術學院,在那裡他師從着名導演Géza von Radványi。當他還在學習期間,他正在與匈牙利"新浪潮"的另一位代表費利克斯·馬裡亞西(Félix Máriássy)合作拍攝電影《歐洲的某個地方》(Somewhere in Europe),由教師拉德瓦尼(Radwani)執導,由電影的理論先驅貝拉·巴拉茲(Béla Balázs)編劇。
1971年,他最重要的作品《愛》問世。這部電影改編自匈牙利作家蒂博爾·德裡(Tibor Dery)的兩部小說,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症的老婦人回顧自己的生活,并擔心她的兒子(美國電影導演)的未來。然而,她的兒子因為政治問題而入獄,而好兒媳怕老人的悲痛,煞費苦心地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影片最後,兒子終于被赦免了,但還是看不到母親的最後一張臉。
在《Love》之後,馬克在1975年完成了他的另一部作品《捉貓》(Hide Cat)。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姐妹的故事,展示了自從父親因為受到诽謗而自殺以來,她們所經曆的不同人生旅程。Cat-and-fil-A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還輸給了科波拉的《大竊聽陰謀》和費裡尼的《我記得,想想今年》。
馬克後來的作品包括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的《賭徒》和《布達佩斯的長周末》。
在卡羅琳·馬克的一生中,也許最大的遺憾是,六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決賽未能摘下一片棕榈葉。然而,他的許多優秀作品不僅是匈牙利的瑰寶,也是世界電影界的瓊·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