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舊事,陽光燦爛的日子,文革時的廣州文化公園

如前所述,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那年的北京,父母的祖先在廣州。文化大革命開始幾年後,北京許多中央機關辦了五七幹學校,機關從業人員集體去了五七幹學校,我母親的機關是中國地質科學院江西峽谷江縣的水濱小鎮,于是我被派往家鄉廣州, 我三四歲的時候,直到六歲才去上學,然後回到北京,當時五七幹學校也被廢除了。

我的學齡前童年,是住在廣州,真是陽光明媚的日子。

我們這一代人,相比王碩、江文、馮小剛,他們年輕十歲。他們在軍隊裡大院長大,我在地質科學學院大院長大。

我們也看到過紅衛兵,當紅軍參加學校和農業時,都看到胸前戴着大紅花、鑼鼓、紅旗展、上下山鄉兄弟姐妹......

但是因為我們當時還很小,是以從文革時期的視角看,和王碩、江文、馮小剛他們有很大的不同。

60年代廣州珠江南樓

童年舊事,陽光燦爛的日子,文革時的廣州文化公園

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爺爺奶奶家度過。我們的家位于鎮安路人民橋北側,廣州文化公園西門對面,約50米遠。文化大革命期間,西門被關閉。

說起廣州文化公園,是我小時候的最愛,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我們平均每兩三天去一次,大部分時間爺爺帶我去,其他時間是叔叔,阿姨帶我去看望。

文化公園的正門是南門,馬路對面是廣州的南樓,相當于北京的一家百貨公司,或者上海的第一家百貨公司。下面的地圖是後來的,實際上沒有1960年代文化公園的地圖。

那時候,廣州人去文化公園的時間是晚上,一般是晚上六七點,吃完晚飯後。

面對大門,有一個中央舞台,通常有歌舞表演,有交響樂。當時我隻有三四歲,對它不感興趣。歌舞表演就像《萬泉河清澈》,芭蕾舞劇《紅娘子軍》這類節目的片段。

順便說一句,在老反王電影《秘密圖紙》中,演員王新剛和女特工23見面的場景,是這個文化公園的中心舞台,女特工也在中心舞台上表演鋼琴獨奏。

老反特輯《羊城黑哨》、《追尋追緝》、《秘畫》等,有大量長鏡頭記錄在廣州景點,老廣州人都能看清心智。

當時我最喜歡的是中央廣場東側面向中央舞台的水上運動。每次進入文化公園,我都努力地拖着爺爺的手去看水上博物館。

說到這裡,水族館在1970年代并不簡單,它相當于今天許多一線城市的水族館(現在是孩子們的最愛),數百種不同種類的魚在不同的玻璃櫃裡遊來遊去。每次我看得很認真,覺得那些魚都很棒,因為我不知道這個詞,經常還請爺爺給我讀每條魚上的标志文字說明。

除了各種活魚,還有一條模型鲨魚,好像有兩米長。

另外,還有一些型号的遠洋漁船,在玻璃展示櫃裡,那些船模做得很細,我經常喜歡觸摸玻璃展示櫃,足夠看二十多分鐘。

走出水上博物館,南邊有露天電影院,我偶爾會去看,放的影片基本上是三場戰争,"隧道戰"、"地雷戰"、"南進北戰",因為看的次數太多了。

在中心舞台的西側,有一個風車,相當于現在微型版的摩天輪,它有三四層樓高。阿姨和叔叔帶我坐下。

北面還有一架旋轉的飛機,一串小飛機,身着一個大圓圈旋轉,每架小飛機裡面兩個人。這有點驚心動魄,因為翻上去後,每轉一圈,每架固定位置的小飛機都會旋轉180度,這個時候人是頭朝下,依此類推到相反的位置,然後旋轉180度。

所有年輕人都在玩這架旋轉的飛機,我自己也開過一個小玩笑。那時候我七叔帶我去了文化公園,當時我看到一個年輕人喝着一瓶深棕色的水,那就是薩沙蘇打水,相當于北京的北冰洋,我以前從未見過,以為是醬油,因為我平時喜歡用醬油吃米飯(那是物質時間的短缺)。我驚訝地說,看看那個喝醬油的人,我的七個叔叔笑了......

這種時髦的蘇打水,在老廣州人中非常有名,味道像風水。以墨西哥植物Sarsaparilla為主要調味原料,香港人稱薩沃伊蘇打水,深棕色,甜味,不含咖啡因。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更多。

北京2000年左右有一家美國快餐店Ed Xiong,他們的飲料也是深棕色的,味道是豐油精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配方。Ed Bear後來也倒閉了。

在旋轉平面的北面,有一個小劇院,每個元旦都有一個馬燈籠展覽,北京人叫燈籠。

通常這個小劇院經常播放木偶戲。木偶劇院也是我的最愛。

木偶劇情節很短,當越南戰争時,中國呼籲反美援助越南。情節完全是為了支援印度支那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

木偶戲以高棉的森林為背景,當地人手持竹子伏擊了美國惡魔和蘭諾傀儡僞軍。美國親高棉總統隆戈通過變革上台,中國支援西哈努克親王和賓努親王。

木偶戲以當地人護送美國幽靈俘虜凱旋傳回結束......

在孩子們眼裡,色彩斑斓的木偶戲還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

在那個小劇院旁邊,有一個幹溜冰場,幹冰裡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廣東人),英俊的男人和女人。幹式溜冰鞋是那種兩歲的孩子,有點像一級方程式賽車,不像今天的旱冰鞋是垂直四分的。幹溜冰場是圓形的,有一個S形坡道,那一幕相當震撼,可以容納一百多人滑冰幹冰,有的人在對方PK,速度非常快。

(這張照片比我面前的那張照片更清晰,當我重拍時,我曾經用紙壓在兩邊。)

童年舊事,陽光燦爛的日子,文革時的廣州文化公園

珠江南樓、愛心集團大廈

再加上一個關于當時文化公園西門的轶事,它離我們家50米。當時,西門長長駐了一支勞工糾察隊,他們平時威嚴,戴着頭盔,舉着長棍,排成整齊的隊伍。當時,每天晚上下班後,如果公共汽車上有人說錢包被偷了,公共汽車售票員和司機說關上門不要停下來,司機一直開着公共汽車到勞工糾察場,不到十分鐘,小偷就被抓了,其他乘客也都出來了。然後每隔三個半月,安鹿街鎮的勞工糾察隊組織一次公開聽證會,積累了大約十幾個小偷在舞台上向公衆展示;

原始照片已變黃。

童年舊事,陽光燦爛的日子,文革時的廣州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