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那年的北京,父母的祖先在广州。文化大革命开始几年后,北京许多中央机关办了五七干学校,单位工作人员集体去了五七干学校,我母亲的单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江西峡谷江县的水滨小镇,于是我被派往家乡广州, 我三四岁的时候,直到六岁才去上学,然后回到北京,当时五七干学校也被废除了。
我的学龄前童年,是住在广州,真是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们这一代人,相比王硕、江文、冯小刚,他们年轻十岁。他们在军队里大院长大,我在地质科学学院大院长大。
我们也看到过红卫兵,当红军参加学校和农业时,都看到胸前戴着大红花、锣鼓、红旗展、上下山乡兄弟姐妹......
但是因为我们当时还很小,所以从文革时期的视角看,和王硕、江文、冯小刚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60年代广州珠江南楼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爷爷奶奶家度过。我们的家位于镇安路人民桥北侧,广州文化公园西门对面,约50米远。文化大革命期间,西门被关闭。
说起广州文化公园,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我们平均每两三天去一次,大部分时间爷爷带我去,其他时间是叔叔,阿姨带我去看望。
文化公园的正门是南门,马路对面是广州的南楼,相当于北京的一家百货公司,或者上海的第一家百货公司。下面的地图是后来的,实际上没有1960年代文化公园的地图。
那时候,广州人去文化公园的时间是晚上,一般是晚上六七点,吃完晚饭后。
面对大门,有一个中央舞台,通常有歌舞表演,有交响乐。当时我只有三四岁,对它不感兴趣。歌舞表演就像《万泉河清澈》,芭蕾舞剧《红娘子军》这类节目的片段。
顺便说一句,在老反王电影《秘密图纸》中,演员王新刚和女特工23见面的场景,是这个文化公园的中心舞台,女特工也在中心舞台上表演钢琴独奏。
老反特辑《羊城黑哨》、《追寻追缉》、《秘画》等,有大量长镜头记录在广州景点,老广州人都能看清心智。
当时我最喜欢的是中央广场东侧面向中央舞台的水上运动。每次进入文化公园,我都努力地拖着爷爷的手去看水上博物馆。
说到这里,水族馆在1970年代并不简单,它相当于今天许多一线城市的水族馆(现在是孩子们的最爱),数百种不同种类的鱼在不同的玻璃柜里游来游去。每次我看得很认真,觉得那些鱼都很棒,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词,经常还请爷爷给我读每条鱼上的标志文字说明。
除了各种活鱼,还有一条模型鲨鱼,好像有两米长。
另外,还有一些型号的远洋渔船,在玻璃展示柜里,那些船模做得很细,我经常喜欢触摸玻璃展示柜,足够看二十多分钟。
走出水上博物馆,南边有露天电影院,我偶尔会去看,放的影片基本上是三场战争,"隧道战"、"地雷战"、"南进北战",因为看的次数太多了。
在中心舞台的西侧,有一个风车,相当于现在微型版的摩天轮,它有三四层楼高。阿姨和叔叔带我坐下。
北面还有一架旋转的飞机,一串小飞机,身着一个大圆圈旋转,每架小飞机里面两个人。这有点惊心动魄,因为翻上去后,每转一圈,每架固定位置的小飞机都会旋转180度,这个时候人是头朝下,依此类推到相反的位置,然后旋转180度。
所有年轻人都在玩这架旋转的飞机,我自己也开过一个小玩笑。那时候我七叔带我去了文化公园,当时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喝着一瓶深棕色的水,那就是萨沙苏打水,相当于北京的北冰洋,我以前从未见过,以为是酱油,因为我平时喜欢用酱油吃米饭(那是物质时间的短缺)。我惊讶地说,看看那个喝酱油的人,我的七个叔叔笑了......
这种时髦的苏打水,在老广州人中非常有名,味道像风水。以墨西哥植物Sarsaparilla为主要调味原料,香港人称萨沃伊苏打水,深棕色,甜味,不含咖啡因。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
北京2000年左右有一家美国快餐店Ed Xiong,他们的饮料也是深棕色的,味道是丰油精华,不知道是不是同一配方。Ed Bear后来也倒闭了。
在旋转平面的北面,有一个小剧院,每个元旦都有一个马灯笼展览,北京人叫灯笼。
通常这个小剧院经常播放木偶戏。木偶剧院也是我的最爱。
木偶剧情节很短,当越南战争时,中国呼吁反美援助越南。情节完全是为了支持印度支那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木偶戏以柬埔寨的森林为背景,当地人手持竹子伏击了美国恶魔和兰诺傀儡伪军。美国亲柬埔寨总统隆戈通过变革上台,中国支持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亲王。
木偶戏以当地人护送美国幽灵俘虏凯旋返回结束......
在孩子们眼里,色彩斑斓的木偶戏还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
在那个小剧院旁边,有一个干溜冰场,干冰里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广东人),英俊的男人和女人。干式溜冰鞋是那种两岁的孩子,有点像一级方程式赛车,不像今天的旱冰鞋是垂直四分的。干溜冰场是圆形的,有一个S形坡道,那一幕相当震撼,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滑冰干冰,有的人在对方PK,速度非常快。
(这张照片比我面前的那张照片更清晰,当我重拍时,我曾经用纸压在两边。)
珠江南楼、爱心集团大厦
再加上一个关于当时文化公园西门的轶事,它离我们家50米。当时,西门长长驻了一支工人纠察队,他们平时威严,戴着头盔,举着长棍,排成整齐的队伍。当时,每天晚上下班后,如果公交车上有人说钱包被偷了,公交车售票员和司机说关上门不要停下来,司机一直开着公交车到工人纠察场,不到十分钟,小偷就被抓了,其他乘客也都出来了。然后每隔三个半月,安鹿街镇的工人纠察队组织一次公开听证会,积累了大约十几个小偷在舞台上向公众展示;
原始照片已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