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亞是"四大悲劇"之一
麥克白,哈姆雷特,奧賽羅和李爾王被公認為威廉莎士比亞的"四個悲劇"。
《麥克白》講述了蘇格蘭國王鄧肯的堂兄麥克白将軍的故事,他從一場戰鬥中回來,以對抗國王的叛亂并抵抗入侵,并在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女巫說了一些預言,并低聲告訴他,他将成為國王,但他沒有孩子繼承王位,而是成為他的同僚Banco将軍的後代的國王。麥克白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英雄,在他妻子的唆使下,他謀殺了鄧肯并成為國王。為了隐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防止别人取代他的位置,他殺死了鄧肯的保镖Banco,以及貴族麥克達夫的妻子和孩子。恐懼和懷疑使麥克白越來越幽靈般和冷漠。麥克白夫人死于精神障礙,麥克白一點也不傷心。在大規模叛逃的情況下,麥克白面臨着鄧肯的兒子和他邀請的英格蘭軍隊的圍攻,并陷入了遊戲的谷底。
像麥克白這樣的暴君應該承受他的痛苦和死亡。
麥克白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著名的評論家。C·波爾曼甚至認為麥克白在莎士比亞的曆史悲劇中達到了頂峰。
威爾第歌劇對表演者來說是最具挑戰性的
《麥克白》是作曲家威爾第根據莎士比亞著名的同名悲劇創作的歌劇,由于其強烈的戲劇吸引力,它被認為是威爾第歌劇中表演者最具挑戰性的作品之一。
前奏由該劇的幾個主題組成。木工開頭的主題是從第三幕開頭的巫婆場景開始,然後是同一場景中來自鬼音樂的音樂。後半部分悲傷的旋律是麥克白夫人夢遊音樂的呈現。
歌劇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麥克白夫人,由于内心沖突和情緒波動,她通常被認為是最難扮演的女性角色之一。麥克白夫人的幾位歌聲也是歌劇最大的視角,威爾第為扮演麥克白夫人的女高音寫了兩首非常困難的哀歌,不僅要求歌手有一個非常優美的高音,還要有一個充滿厚厚的中低音區;不僅要有強大而引人注目的戲劇性聲音,還要在變弱的聲音中表現出狡猾、陰險、陰謀、猶豫、投機、恐懼、軟弱等多重心态,真正勝任女高音的角色是少數。
歌劇《麥克白》指揮家艾莉亞·赫梅倫(左一)
威爾第的歌劇《麥克白》在保利劇院上演
欲望都市
威爾第的歌劇作品将命運、迷信、權力和内疚交織在一起,用強大的音樂诠釋莎士比亞的欲望之城,是作曲家從早期到藝術成熟過渡的重要标志。
威爾第的歌劇《麥克白》緊随莎士比亞的原著,是他的第十部歌劇,創作于34歲,于1847年3月10日在佛羅倫薩的佩格拉劇院首演,并于1865年在巴黎的抒情歌劇院被翻譯成法語。
與威爾第的其他歌劇不同,《麥克白》不是男高音和女高音的組合,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而是用男高音和戲劇性的女高音,生動地描繪了一對被權力欲望支配的夫婦的内心。
威爾第·麥克白 2014 大都會歌劇院
藝術人文頻道3月17-19日晚上22:00,《十字路口經典》節目播出:大都會版威爾第歌劇《麥克白》,融入經典,更多精彩内容供大家聆聽。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