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麻雀之于蒼鷹,野兔之于雄獅。 ——莎士比亞《麥克白》
電影解析
11世紀的蘇格蘭,和整個處于黑暗時代的歐洲一樣,争執不斷、戰争不疊。國王鄧肯此時正在與叛軍激烈交戰,雙方你來我往,不分勝負。電影在色彩上選用了黑白基底,道具上也奉行大道至簡的原則,與其講這是一部基于《麥克白》所講出的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場緻敬戲劇而誕生的重制片。

《麥克白的悲劇》之中的鄧肯國王&馬爾科姆王子
不過,開場與戲劇的節奏不同,電影選擇了士兵與國王的視角,來闡釋戰争的焦灼、慘烈。這種陰沉的氛圍搭配劇作特有的悲傷音樂,使大家不由得陷入了對現狀的無限憂慮之中。對于國王鄧肯,乃至蘇格蘭全境,這場戰争都有着決定性的作用。他們都明白,一旦失敗,紛亂的時局勢必會讓蘇格蘭成為刀俎上的魚肉。
士兵竭力述說着戰況,他描述了兩位偉大的戰士,Macbeth(麥克白)及Banquo(班柯)。他們倆将會最終取勝,成為國家的英雄。此時,電影畫面一轉,來到了迷霧之下麥克白和班柯的戰場,他們在傳回途中遇到了女巫,她巧言令色的神态讓二人不禁警惕起來。電影在此和戲劇重合,通過行為展現了二者截然不同的性格。
萬福,麥克白。祝賀您,葛萊密斯爵士。您将成為未來的國王。而班柯,你既比麥克白渺小,又比麥克白偉大,不像他那麼幸福,卻又比他幸福得多。你不會成為國王,而你的子孫後代将稱王。
——女巫
《麥克白的悲劇》之中的女巫
班柯視女巫為邪道,他深知魔鬼的可怕之處。這些邪祟之物隻會預言你想要知道的部分。然而其上下之利弊,又或應付之代價,他們卻隻字不提,靜待你陷入欺詐、背叛、陰謀等等利益陷阱之内。而麥克白卻恰恰相反,他對于女巫的說法充滿了不解與好奇,在預言一步步應驗之時,他開始逐漸變得貪婪,多疑,和以往相比,他選擇抛棄自己善良、果敢、正直的性格,情願投身于權力、謀殺所澆築的宮殿之中。
這部電影的一個精彩之處,就在于它用簡單的場景搭配,結合戲劇的節奏,完整地向觀衆們展現了麥克白的性格變化過程。更有甚者,如果我們細心思考,這部電影其實還向我們暗示了背叛自己良知的血腥後果。
《麥克白的悲劇》之中的班柯&麥克白
被冊封為爵士的麥克白逐漸開始堅信,女巫的所有預言終會成真。但實際上,他更多地是在為自己無休無止的貪婪尋找理由。由于沒有成為蘇格蘭王儲,他心裡的怨念逐漸生根,将自己得勝歸來,獲得獎賞,遇到女巫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寫信告訴了妻子。這也引出了本部電影最為關鍵的人物,麥克白夫人。
《麥克白的悲劇》之中的麥克白夫人
來吧,看護凡人思想的惡靈。除去我天生的軟弱,将我從頭到腳注入可怕的殘暴,讓我的血變得稠密,阻止悔恨之情湧上心頭。天性中的任何愧疚感,都無法動搖我堕落的目的,也不會阻礙我的成功。
——麥克白夫人
麥克白夫人是殘忍與奸詐的代表。她在整個劇作之中都在竭力推動麥克白通過刺殺、毒害、嫁禍等等陰謀手段來奪取王位,鞏固權力。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她明白一切行善作惡的道理,了解一切是非曲直的論調。她清楚如何成為一名恪守原則的夫人,也知道如何扮演一名惡毒狡猾的謀士。她所實施的一切行為,并不是被利益所迷惑,而是心甘情願地跪倒在惡行之下,成為政治争鬥的一枚棋子。這份沖突,讓人不禁感歎,也許麥克白夫人也是一名女巫。
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麥克白夫人
《麥克白的悲劇》劇照
電影利用戲劇獨白的特色,不斷地激化着簡單的道德沖突,讓人們觀察着角色忽左忽右,搖擺不定的内心。首先是麥克白的看法:“國王鄧肯對我有恩,他賞賜給我土地,宣揚我的頭銜,肯定我的榮譽。在政治上他大行善道,人民對他無比愛戴,當我刺殺他時,他應該不會墜入地獄,反而會走入天堂。” 其次是夫人的看法:“我的爵士,你的臉像一本書,寫着很多奇怪的事。要想欺騙别人,你必須變成人們期待的樣子,你的眼裡、手裡、舌尖處處都要流露出受歡迎的韻味,要擺出一份純真花朵的模樣,但其實你是花下的毒蛇。” 在這樣詩意化的陰謀之下,國王被秘密刺殺,王子被迫逃離蘇格蘭,而麥克白最終登上了王位。
預言此時已經不再是麥克白生活的動力,反而成為了他的累贅。如果女巫的預言都是真實的,那麼麥克白在王位之上待不長久,他的子嗣也無法延續王室的香火。不僅如此,好戰友班柯的子嗣将會延續王室的血脈,成為蘇格蘭将來的國王。這對于麥克白而言是無法接受的,無限膨脹的利己之心使他認為,隻有預言有利于自己的時候,才是真實的,否則就要盡自己之所能,來破壞這層魔法限制。是以,他開始謀劃更加驚悚的計劃,加強王權、清除異己。
第一件事,就是刺殺班柯和他的兒子。麥克白借酒宴之機,策反了班柯的兩個手下,使他們中途設伏,斬草除根。如果班柯和他的兒子都死在屠刀之下,那麼女巫的預言就不可能成真。不過,也許是天意使然,陰差陽錯之間,班柯的兒子逃出生天,這讓麥克白的臉上又多了一層陰霾。
第二件事,就是殺掉Macduff(麥克德夫)。麥克白再次見到了女巫,詢問更多的事情,他得到了三份咒語的承諾,其一是小心提防Macduff。其二是任何被女人賦予生命的人都不能傷害麥克白。其三是隻有在勃南森林(Birnam Wood)向他移動時,他才會落敗。于是,麥克白以麥克德夫叛國為由,蕩平了他的城堡,不過,又是陰差陽錯之間,麥克德夫逃離了兇狠的魔爪。
故事的發展邏輯到達了沖突點,電影疊合了不同背景的人物,逐一述說了他們的命運。麥克白夫人因為手上沾滿了太多的鮮血,在愧疚之情與利欲紛争的裹挾之下,最終被失眠症重重困擾,發瘋而死。麥克德夫則聯合了王子馬爾科姆,借英格蘭之兵大舉反攻麥克白。他們将最終的決戰地點設定在勃南森林,無意中疊合了麥克白的預言之線。
《麥克白的悲劇》之中的麥克德夫
麥克白雖然已經衆叛親離,虛弱不堪,但是他身經百戰的勇武尚在。面對前來挑戰的英格蘭衆将,麥克白勢如破竹,也許女巫的魔力尚在,任何被女人賦予生命的人,終不能傷他分毫。酣戰之際,麥克德夫上前,他是由婦女剖腹産所生,并不畏懼國王的預言。他以堅定的複仇之心,與這位大限将至的國王決一死戰。電影在這個階段設定得十分巧妙,從兩個人的搏殺觀察,麥克德夫的技巧并不及麥克白,然而他無意之中打飛了麥克白的王冠,正在其回身撿起王冠之際,麥克德夫結果了他的性命。
這場黑色悲劇終于收尾,電影的叙述也戛然而止。劇情帶給我們的回味遠不止于此,除卻精彩的戲劇元素,女巫的存在也讓我們心存疑惑。也許她們所施展的并非魔法,而是誘導我們走向一個又一個利益極端。麥克白的行事方式勢必會讓他湮滅于曆史的長河之内,不過,在現實之中,這種人依舊不在少數。
曆史境遇
真實的曆史之中,也有麥克白這一人物。不過,與劇作之中陰險狡詐的角色性格不同,現實中的麥克白并不喜愛這類陰謀把戲。他謀反的根本契機,在于厭惡鄧肯一世窮兵黩武的治國方略,在這方面,麥克白也和戲劇之中的人物形象一樣,希望能排除異己,進而執掌皇室大權。
1040年,鄧肯一世率領軍隊闖入莫瑞地區,麥克白與其交戰,最終鄧肯一世被殺。其後17年的皇室大旗為麥克白所執掌。不知蘇格蘭皇室是不是存在一種魔力,不論支援擁兵自重的皇親,還是選擇文武相濟的國戚,都在走上皇位之後,迷戀起了武力。
窮兵黩武、橫屍遍野
短短幾年之後,頭戴王冠的麥克白就開始瘋狂擴張軍力,自1052年起,麥克白持續與英格蘭王國發生沖突,但是就算崇尚武力,國家資源的巨大落差也讓蘇格蘭屢戰屢敗。看到機會的王子馬爾科姆借機突襲麥克白,于1057年先後殺死了麥克白和他的繼任者盧拉赫,最終重登王位。
麥克白是黑暗時代的歐洲代表,不僅是莎士比亞的劇作讓他為世人所知,這種崇尚利益、武力、陰謀的論調也是對後人的警醒。屠龍者終成惡龍,悲劇之是以被人銘記,是因為當你把它的劇情升華、提煉之後,不論人如何改變,都無法脫逃劇作譏諷的現實。它就像《麥克白》之中的女巫,給人以無窮的暗示,若即若離、若隐若現,告訴人們在腐敗的誘導下,“正直”僅為昙花一現,“利益”才是日月經天。
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終會到來。 ——《麥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