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磊的“阿甘哲學”

丁磊的“阿甘哲學”

本文摘自微信公衆号:Alter Chat IT (ID:spnews),作者:Alter,标題:Visual China

網易登陸納斯達克二十年後,丁磊發出了他的第一封股東信。

意料之中,丁磊的股東信,連同網易即将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真錘",迅速在網壇掀起了一片畫面。

沒想到,這封2000字的信并沒有涵蓋網易的戰略定位、盈利預期和業務布局,而是闡述了網易獨特的理念:像傻瓜一樣堅持一件事,為一個想法瘋狂,總有一天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網易在網際網路行業,一直是智者的江湖。在這樣一個注定專注的聲道上,丁磊為什麼不隐瞞"傻瓜"的愛情,想必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丁磊與《阿甘正傳記》

過去十年的深度,讓丁磊的印象有些模糊。就連被津津樂道的謠言,也大多出自别人的口中。

正如吳曉波在《三人行》中對杜文濤所說:"我在中國見過的最富有的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不開心,除了丁磊。

于是,"最幸福的富人"的形象逐漸流行起來。當網友提到丁磊的時候,從來不缺少各種快樂的片段:比如像穿300元優衣庫,做成表情符号承包網易員工的快樂源泉,甚至HR也用他的定制音樂招人......玩主、感性等逐漸成為丁磊的"人物集"。

但丁磊并不是媒體和鎂燈的天生抵制者,至少在2003年他赢得"中國首富"稱号之前是這樣。在此之前,文字資料并不豐富,丁磊的外部采訪和演講提到最多的是《阿甘正宣》。

丁磊的“阿甘哲學”

2000年的一個周末,丁磊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簡要回顧了自己的創業經曆,丁磊說了一句頗為聳人聽聞的話:"我真的很欣賞《阿甘正宣》,尤其是阿甘正宣跑全美的片段。起初,阿甘以憤世嫉俗的态度開始了他的旅程,但後來他把成千上萬的人趕到他身後。從"瘋子"到"上司者",是每個創業者都要經曆一個過程,沒有阿甘精神的堅持,就是沒有完成這個過程。"

2001年,網易因不了解國際規則而被納斯達克停牌,《華爾街日報》甚至評論說,"網際網路門戶網站網易似乎即将終結"。對于這段苦澀的過去,幾乎沒有人在乎隻有30歲的丁磊如何度過難關,隻有丁磊在一次采訪中不小心提到:當時讀了5遍《剛正傳》,跑步、打乒乓球、打蝦、阿甘的一切做都很簡單,但關鍵是他做到了極緻。

2003年,丁磊親自帶領團隊到杭州招收,新畢業的學生發放了10萬年的年薪,并繼續增大股票期權。說到今天,這樣一則誘人的招聘廣告,足以刷一下朋友圈。丁磊的解釋是:"我不注重人才的選拔,我看重能力。我喜歡像《阿甘正傳》這樣的人,目标和毅力是我們許多年輕人所缺乏的。"

今天很少有人會把丁磊和"幫"聯系在一起,但早期的網友們可能對"網主"ID并不陌生,當丁磊寫下這樣的簽名時:"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彈,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得到。"背後略帶調情的文字,也讓外界看到了另一個丁磊,一個與"劇主"分開設定在丁磊之外的人。

網易的"阿甘哲學"

作為一個文化濃厚的企業創始人,丁磊的阿加姆情結明顯影響了網易。就像外界看不懂隻跑一樣,市場也莫名其妙地誤讀了丁磊和網易。

其中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丁磊是興趣點的漂泊人,導緻網易的産品布局缺乏規則和界限,一個讓人"無法了解"的公司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觀察家的共識。

網易之是以"看不懂",是因為外界"了解"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阿裡巴巴早就定下了"建構社會未來商業基礎設施"的戰略,然後在電子商務、金融、雲計算、泛娛樂等軌道上有序下滑。

騰訊在20歲推出新一輪戰略更新,在連接配接人、連接配接數字内容、連接配接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更适合未來趨勢的社會、内容和技術的融合,推動從消費網際網路向工業網際網路的更新;

即便是新興的網際網路巨頭,如美國、渡渡鳥,也找到了自己的戰略定位,前者深耕本地生活服務,後者則将好市多和迪士尼結合在一起,

丁先生似乎不同意這種戰略定位,他在一封股東信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戰略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概念。說到戰略,很多人總是想呈現宏大的藍圖和巧妙的算計,但商業的魅力在于總有驚喜,可以讓紙面上的微妙算計失敗。"

丁磊的“阿甘哲學”

網易的經營戰略缺少了所謂的"宏大願景",從郵箱、門戶、遊戲到教育、音樂、電商,似乎很難了解網易的邊界。但不可否認的是,網易的大部分産品對使用者需求有着獨特的了解,很多産品并沒有基于商業布局。

回到電影《阿甘峥》,或許更能領會到這種經營理念的奧秘:為了滿足朋友布巴的願望,阿甘用廣告費買了一艘蝦舟,甚至為了在暴風雨的夜晚抓蝦出海,碼頭上的其他蝦船都被飓風摧毀了, 阿甘的捕蝦船終于發了财。在其他蝦人眼中,捕蝦隻是一種生計,但對阿甘來說卻是一種愛。

網易在很多曲目上的表現都和那丹有些相似,網易雲音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當被問及丁磊網易音樂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時,丁磊的回答是"害怕大家會失去對音樂的熱愛"。"線上音樂可以說是資本驅動程度最高的電路之一,騰訊音樂在一系列收購和版權引發圍牆後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許多玩家選擇退出戰場。對于其他公司來說,網絡音樂隻是泛娛樂生态圈的一部分,丁磊的出發點是他對音樂的熱愛。

丁磊口網易獨有的理念,似乎也可以稱為"黑幫哲學"。

"幫派"長遠主義

深入到核心的"阿乾哲學"中,和道家"無所作為"的思想有着同樣的魔力。

讓我身邊的世界變了,阿甘永遠是我自己的,無論網際網路行業有多少誘惑力,網易都按照自己的節奏。

早在2009年ChinaJoy,丁磊就解釋了自己對企業經營的了解:"當一個企業的産品被摧毀時,無論是168年的經營,還是十幾年的高速成長的企業,都可能很難回頭。"

接下來的十年恰逢中國在網際網路上最瘋狂的十年,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每年都有新的空氣,資本大量制造獨角獸。但是,大多數擁抱風向的公司都陷入了一個循環,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重新定位,管理層的注意力集中在商業模式上,并逐漸偏離産品通往王者的道路。

回想一下,這段時間被稱為優秀産品,錯過了網易所有風口最存在的企業之一,網易雲音樂、網易嚴格挑選、有雲筆記,然後以"陰陽大師"為代表的一系列手牌遊戲,一次又一次地赢得"網易産品" 一定是精品店"使用者評價。

從業績上可以看出,網易2009年全年營收為38億元,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增長到592.4億元。與此同時,上市20周年之際,網易股價已經上漲了2000多倍,年資本回報率超過26%,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牛股"。

丁磊的“阿甘哲學”

相信"阿甘哲學"的網易,絕不是像阿甘那樣的傻瓜,而是市場上最聰明的人。如果一家公司的生存基于改變事物,那麼微妙的計算就會失敗。丁磊的感悟是:"做一家公司,從來都不是100米跑,而是一場馬拉松。當下的開始和速度并不意味着勝利。既然追求是長遠的,就要拿出合适的使用者和時代的好事。"

隻是"請"使用者也是在付出代價,打磨優秀的産品需要降低對速度和規模的追求。确切地說,外界對網易的所有困惑和懷疑都源于"慢",似乎與網際網路行業脫節,一些激進分子也會給網易一個保守的、不超前思維的标簽。

過去,太多人對網際網路的看法偏向于"快餐",習慣于用一套看似正确的标準來衡量網際網路企業,曾經一個新的領域迅速崛起,而所謂的網際網路巨頭卻沒有趕上,在營收方面又無法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大多會陷入輿論的"落後"漩渦。一些戰略薄弱的企業,往往被網際網路的單一标準"綁架",在一股又一股的風向之間徘徊,一次又一次地誤判了自己的正确方向。

網易讓外界看到了網際網路的另一面:網際網路絕不是風吹的行業,"慢"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電影似乎喜歡做"傻事"的阿甘正傳,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擔憂牢牢地朝着自己的方向,最後用自己的節奏超越了大家。

寫在最後

正如丁磊在股東信中給出的"了解"網易的方法論:當你用"使用者"、"愛"這些關鍵詞來找回網易的過去,永遠不會了解網易。

毫無疑問,外界為網際網路企業提供了新的視角。許多創始人喜歡将網際網路上的競争比作"戰争",但無論是以取勝為目的的有限戰争,還是以繼續戰争為目的的無限戰争,或多或少都摻雜着賭的成敗。但誰是這種"戰争思維"的目标呢?恐怕不是使用者,而是資本。

尤其是在危機中,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回歸香港上市的背景,丁磊的"阿甘哲學"不僅适用于網易:追逐資本為賭徒,十注九敗,因為風向本身就是一個不确定的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