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Alter Chat IT (ID:spnews),作者:Alter,标题:Visual China
网易登陆纳斯达克二十年后,丁磊发出了他的第一封股东信。
意料之中,丁磊的股东信,连同网易即将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真锤",迅速在网坛掀起了一片画面。
没想到,这封2000字的信并没有涵盖网易的战略定位、盈利预期和业务布局,而是阐述了网易独特的理念:像傻瓜一样坚持一件事,为一个想法疯狂,总有一天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网易在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智者的江湖。在这样一个注定专注的声道上,丁磊为什么不隐瞒"傻瓜"的爱情,想必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丁磊与《阿甘正传记》
过去十年的深度,让丁磊的印象有些模糊。就连被津津乐道的谣言,也大多出自别人的口中。
正如吴晓波在《三人行》中对杜文涛所说:"我在中国见过的最富有的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不开心,除了丁磊。
于是,"最幸福的富人"的形象逐渐流行起来。当网友提到丁磊的时候,从来不缺少各种快乐的片段:比如像穿300元优衣库,做成表情符号承包网易员工的快乐源泉,甚至HR也用他的定制音乐招人......玩主、感性等逐渐成为丁磊的"人物集"。
但丁磊并不是媒体和镁灯的天生抵制者,至少在2003年他赢得"中国首富"称号之前是这样。在此之前,文字资料并不丰富,丁磊的外部采访和演讲提到最多的是《阿甘正宣》。
2000年的一个周末,丁磊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简要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丁磊说了一句颇为耸人听闻的话:"我真的很欣赏《阿甘正宣》,尤其是阿甘正宣跑全美的片段。起初,阿甘以愤世嫉俗的态度开始了他的旅程,但后来他把成千上万的人赶到他身后。从"疯子"到"领导者",是每个创业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没有阿甘精神的坚持,就是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2001年,网易因不了解国际规则而被纳斯达克停牌,《华尔街日报》甚至评论说,"互联网门户网站网易似乎即将终结"。对于这段苦涩的过去,几乎没有人在乎只有30岁的丁磊如何度过难关,只有丁磊在一次采访中不小心提到:当时读了5遍《刚正传》,跑步、打乒乓球、打虾、阿甘的一切做都很简单,但关键是他做到了极致。
2003年,丁磊亲自带领团队到杭州招收,新毕业的学生发放了10万年的年薪,并继续增大股票期权。说到今天,这样一则诱人的招聘广告,足以刷一下朋友圈。丁磊的解释是:"我不注重人才的选拔,我看重能力。我喜欢像《阿甘正传》这样的人,目标和毅力是我们许多年轻人所缺乏的。"
今天很少有人会把丁磊和"帮"联系在一起,但早期的网友们可能对"网主"ID并不陌生,当丁磊写下这样的签名时:"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得到。"背后略带调情的文字,也让外界看到了另一个丁磊,一个与"剧主"分开设置在丁磊之外的人。
网易的"阿甘哲学"
作为一个文化浓厚的企业创始人,丁磊的阿加姆情结明显影响了网易。就像外界看不懂只跑一样,市场也莫名其妙地误读了丁磊和网易。
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丁磊是兴趣点的漂泊人,导致网易的产品布局缺乏规则和界限,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公司已经成为互联网观察家的共识。
网易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外界"理解"其他互联网公司。
阿里巴巴早就定下了"构建社会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战略,然后在电子商务、金融、云计算、泛娱乐等轨道上有序下滑。
腾讯在20岁推出新一轮战略升级,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会、内容和技术的融合,推动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的升级;
即便是新兴的互联网巨头,如美国、渡渡鸟,也找到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前者深耕本地生活服务,后者则将好市多和迪士尼结合在一起,
丁先生似乎不同意这种战略定位,他在一封股东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战略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说到战略,很多人总是想呈现宏大的蓝图和巧妙的算计,但商业的魅力在于总有惊喜,可以让纸面上的微妙算计失败。"
网易的经营战略缺少了所谓的"宏大愿景",从邮箱、门户、游戏到教育、音乐、电商,似乎很难理解网易的边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网易的大部分产品对用户需求有着独特的理解,很多产品并没有基于商业布局。
回到电影《阿甘峥》,或许更能领会到这种经营理念的奥秘:为了满足朋友布巴的愿望,阿甘用广告费买了一艘虾舟,甚至为了在暴风雨的夜晚抓虾出海,码头上的其他虾船都被飓风摧毁了, 阿甘的捕虾船终于发了财。在其他虾人眼中,捕虾只是一种生计,但对阿甘来说却是一种爱。
网易在很多曲目上的表现都和那丹有些相似,网易云音乐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当被问及丁磊网易音乐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时,丁磊的回答是"害怕大家会失去对音乐的热爱"。"在线音乐可以说是资本驱动程度最高的电路之一,腾讯音乐在一系列收购和版权引发围墙后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玩家选择退出战场。对于其他公司来说,网络音乐只是泛娱乐生态圈的一部分,丁磊的出发点是他对音乐的热爱。
丁磊口网易独有的理念,似乎也可以称为"黑帮哲学"。
"帮派"长远主义
深入到核心的"阿乾哲学"中,和道家"无所作为"的思想有着同样的魔力。
让我身边的世界变了,阿甘永远是我自己的,无论互联网行业有多少诱惑力,网易都按照自己的节奏。
早在2009年ChinaJoy,丁磊就解释了自己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当一个企业的产品被摧毁时,无论是168年的经营,还是十几年的高速成长的企业,都可能很难回头。"
接下来的十年恰逢中国在互联网上最疯狂的十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每年都有新的空气,资本大量制造独角兽。但是,大多数拥抱风向的公司都陷入了一个循环,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重新定位,管理层的注意力集中在商业模式上,并逐渐偏离产品通往王者的道路。
回想一下,这段时间被称为优秀产品,错过了网易所有风口最存在的企业之一,网易云音乐、网易严格挑选、有云笔记,然后以"阴阳大师"为代表的一系列手牌游戏,一次又一次地赢得"网易产品" 一定是精品店"用户评价。
从业绩上可以看出,网易2009年全年营收为38亿元,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592.4亿元。与此同时,上市20周年之际,网易股价已经上涨了2000多倍,年资本回报率超过26%,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牛股"。
相信"阿甘哲学"的网易,绝不是像阿甘那样的傻瓜,而是市场上最聪明的人。如果一家公司的生存基于改变事物,那么微妙的计算就会失败。丁磊的感悟是:"做一家公司,从来都不是100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当下的开始和速度并不意味着胜利。既然追求是长远的,就要拿出合适的用户和时代的好事。"
只是"请"用户也是在付出代价,打磨优秀的产品需要降低对速度和规模的追求。确切地说,外界对网易的所有困惑和怀疑都源于"慢",似乎与互联网行业脱节,一些激进分子也会给网易一个保守的、不超前思维的标签。
过去,太多人对互联网的看法偏向于"快餐",习惯于用一套看似正确的标准来衡量互联网企业,曾经一个新的领域迅速崛起,而所谓的互联网巨头却没有赶上,在营收方面又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大多会陷入舆论的"落后"漩涡。一些战略薄弱的企业,往往被互联网的单一标准"绑架",在一股又一股的风向之间徘徊,一次又一次地误判了自己的正确方向。
网易让外界看到了互联网的另一面:互联网绝不是风吹的行业,"慢"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电影似乎喜欢做"傻事"的阿甘正传,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担忧牢牢地朝着自己的方向,最后用自己的节奏超越了大家。
写在最后
正如丁磊在股东信中给出的"理解"网易的方法论:当你用"用户"、"爱"这些关键词来找回网易的过去,永远不会理解网易。
毫无疑问,外界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新的视角。许多创始人喜欢将互联网上的竞争比作"战争",但无论是以取胜为目的的有限战争,还是以继续战争为目的的无限战争,或多或少都掺杂着赌的成败。但谁是这种"战争思维"的目标呢?恐怕不是用户,而是资本。
尤其是在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回归香港上市的背景,丁磊的"阿甘哲学"不仅适用于网易:追逐资本为赌徒,十注九败,因为风向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