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中秋節,國慶節快樂相聚,假期其實有8天,總是不喜歡在假期裡出門,不能在乎堵車可能會帶來出行的麻煩,決定回老家看看,可能是家鄉心中缺失的感情此刻終于要釋放出來了, 和親戚團聚的心情越來越迫切,想起夜晚想起家鄉的味道的希望,晨曦,我們帶着興奮的小心情出發

一路向東,經過曲靖-六闆水-安順-貴陽-龍裡-引導,沿途交通不斷,也基本平穩,原本計劃到貴州的紅果服務區稍作休息,但我完全錯過了,不得不往前走,在劉公務服務區隻停下車,簡單簡便吃自助餐, 這次是下午1點
進入貴州,天氣轉瞬,昆明晴朗的天空,陽光在這裡照耀着,無影無蹤,高速的山嶽被霧籠罩,能見度極低,也像進入仙境,山尖上雲層,腳下的雲層,家鄉的親密感如此展現得淋漓盡緻, 出乎意料的是,你眼前一亮。
一路上,接近7點.m,我們到達了都娟,估計開車9個小時,步行13個小時
家到家去家——家怎麼吃又玩,家裡近年來旅遊也大力發展,結果怎麼怎麼都不知道,但每次回去總有新的旅遊景點去玩,這次我們去綠園,景點還在建設中,雖然是人工開發, 但山水旁,加上天上之美,微微的陽光照耀,湖面很美,很惬意,景區内有很多當地特制小吃,營養油烤肉串,包裹着折疊根的烤豆腐,還有辣辣的糕汁,現在我不記得餃子了(吃得太多又忘了拍照)
媽媽在展會入口處拍了一張照片: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築:
河南花園 安徽花園
工作總是想玩,其實玩起來真的很累,一天的時間,走了上萬步,回家已經筋疲力盡了
第三天,開始了我們的老工廠之旅,老工廠是我長大的地方,更多的回憶在那裡,我的童年、青春,都在那裡度過,時間像一個缺口,一閃而過近20年,然後回頭看,卻回不來。
我曾經住過的房子已經破舊不堪,城牆又長又幹,雜草幹涸,久久見證着時間的流逝,整個工廠的人都去了大樓,曆史的車輪在80年代流行的軍工廠的行進中留在了這個深山中,曾經學校被改建為精神康複中心, 一個大廠區變成了武警訓練基地,更令人驚奇的是,幼稚園被改造成了養老院,這大概就是黑社會的轉世,年輕這裡,老人可能會回到這裡。
我就讀的學校現在是一個精神康複中心:
我曾經上過幼稚園,現在是一家養老院:
曾幾何時,我的房子被雜草覆寫,大門被損壞,沒有人進去:
這山深處也剩下很少的叔叔阿姨,養雞,自享,保持這一份安甯,也保持心不情願放棄國家。
院子裡不知道是誰的猕猴桃,挂滿了樹枝
自然和綠色
追逐人的鵝:
美食是一次旅行中豐富多彩的一次,不記得哪本書說過:家的味道可能是你揮之不去的懷舊,都是太多的零食,幾天的時間不能一一展示,記錄一兩個,未來的樣子也可以解決懷舊。
團米粉----沒有雲南橋米線那華麗華麗,更多的是入口口的味道略帶辛辣清新,折耳根,花生米加各種風味米飯,主要配料不多,充分突出了配料的混合口感
秋季秋季美食
黃玉狗肉(愛狗人士可能正在打我的路上,第一種狀态:我不吃狗肉,但有很多人好吃這口)
青椒兒童雞----家常菜,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在家裡做
苗家酸湯魚----這注定是一個盛大的介紹,到貴州來說,不能不吃酸湯魚,酸湯應該是貴州凱裡的發源地,我讀過幾年凱裡的書,記得一條街,清酸湯火鍋,價格還可以讓學生接受,閱讀會是三五個學生的抗争祭品, 特别是在冬天,吃得順滑,溫暖溫暖。酸湯有紅酸,用貴州獨有的小蕃茄腌制而成,白酸,據說是用米水發酵而成,都是苗家的特色。
絲娃娃-----貴州知名小吃,幾十種素食蔬菜包裹在薄薄的翅皮中,倒上帶有獨特氣味的木姜籽汁,辛辣清新,清新清爽
美味的冰粉
離開的時間日複一日地近在咫尺,即使不願意,也束手無策,玉子對家鄉的感情,我不知道能解決多少人,很多年後,家鄉仿佛也變成了另一個國家,隻有這些碎片,記錄下這一點與我成長的第二故鄉。踏上回家的旅程,為了人生要繼續努力,隻有一天,才能實作心中的願望,面對大海,溫暖的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