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和次子陳巧年也是中國共産黨的早期上司人。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西河

近日,《民族複興百年旗幟——中國曆史研究院中國共産黨海外珍本集》受到廣泛關注。在本次展覽中,革命烈士陳喬的履曆被公開展示。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陳巧年是陳獨秀的次子,其弟弟陳延年于1927年被捕,他甯願死也不願跪着站着,在29歲時被劊子手砍死。一年後,26歲的陳巧年甯願死也不願屈服,慘遭殺害,就在之前,他曾慷慨地表示"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荊棘中享受前幾代人的幸福!"血迹斑斑的文字是壯麗的山川!"

對于陳獨秀,我們更關注,而對于他的兒子們,我們知道的更少。

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和次子陳巧年也是中國共産黨的早期上司人。1898年,陳彥年出生于陳獨秀的家鄉安徽省懷甯縣城鄉(今安慶市),陳巧年比他小4歲。

小時候,兩人在家鄉一起學習,努力學習。1915年,兄弟倆離開家鄉到上海留學,與父親陳獨秀(編輯《新青年》雜志)同住,深受父親革命追求的影響。

1917年,陳獨秀申請北京大學擔任文科主任,陳彥年和陳巧年在上海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不久,兩人都被鎮丹大學錄取。

1919年12月,為了尋找拯救國家和人民的真理,陳延年和喬岩一起去法國艱苦學習。在法國,兄弟倆曾經熱衷于無政府狀态,他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他們畢生的信仰。同時,在這裡,他們也遇到了同樣在法國工作和學習的周恩來、趙世妍等人,成為志同道合的同志。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陳燕年

1921年底,一直被法國軍警庇護在法國北部的趙世妍,通過信件與周恩來、李偉涵、劉伯建在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密切接觸,讨論了在歐洲組織"中國青年共産黨事務"的問題。1922年初,他們達成了共識。

1922年6月,陳延年與周恩來、趙世豔一起,在歐洲成立了中國共産黨。它的第一次大會在巴黎郊區的布羅尼森林舉行。大會曆時三天,來自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18名代表出席了大會。他們是:周恩來、趙世豔、陳彥年、李偉涵、王如飛、肖樸生、劉伯建、袁慶雲、任卓軒、于光、李香農、鄭超林等。

會場建在森林裡的一片小空地上,他們從一位法國老太太那裡租了十八把椅子,她開了一家露天咖啡咖啡館,每個人都坐着,是以他們開始了會議。趙世妍主持會議,會議選舉趙世妍為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偉涵負責組織。8月1日,陳燕年被任命為創刊物《少年》月刊主編。正是在這本出版物中,有一位蠟質編輯,他的名字叫鄧希賢(鄧小平,他後來為了革命工作而放棄了這個筆名)。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鄧小平在法國

當時,CSC位于巴黎第13區意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弗雷亞街17号的一家小酒店,趙世妍就住在那裡,李偉涵和陳燕年經常在那裡工作。《少年》月刊也在這裡編輯和印刷。當時在法國的蔡暢後來回憶說:"《少年》的出版是鄧小平、李大章同志輪值編輯,李富春同志出版。該出版物後來更名為Red Light。1974年,當鄧小平前往紐約參加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時,他告訴他的同志,他和他的同志們住在意大利廣場,經常去一家小咖啡店喝咖啡。他要求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帶他去意大利廣場看,看完後,他說:"這都是錯的。"

1922年10月,中國歐洲青年共産黨召開會議,決定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新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會,趙世妍、王如飛、周恩來、嚴光、陳延年為委員。

1923年2月17日至19日,大會在巴黎西郊一個小鎮上一個警局的禮堂舉行,有12名代表出席,除了參加建國大會的人外,還增加了鄧小平、于榮榮、陳巧年等人。正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歐洲青年共産黨更名為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在歐洲。奉中共中央訓示,陳延年、陳巧年等12人從法國調到蘇聯,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工共産主義大學,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和蘇革命經驗。

1924年10月,陳燕年回國回廣州,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駐廣東中央特派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組織部部長。不久,他接替周恩來出任廣東省委書記,到1927年3月,廣東黨組織有9000多名成員,成為當時全國最有組織、最有戰鬥力的地方黨組織之一。

1924年11月,陳延年協助周恩來建立海軍大元帥鐵甲艦隊。1925年11月,在鐵甲艦隊的基礎上,周恩來、陳延年等人同意從黃埔軍校畢業生中抽調另一批共産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成立了著名的葉廷獨立團。

1925年6月,陳延年、蘇兆正、鄧忠夏等人上司了震撼中外地區的省港罷工。當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以"理清黨務"的方式拒絕共産黨時,陳獨秀主張對國民黨右派妥協和讓步的政策,而作為兒子的陳延年則堅決反對父親的思想。當他同鄧忠霞、張太磊談陳獨秀的錯誤時,憤怒地說:"(陳獨秀)看不出蔣介石的圖謀,看不清勞工和農民的政權,把無産階級看成是革命的苦力。他補充說:"我是共産黨,堅定地站在黨的立場上,反對右傾的妥協和撤退的機會主義政策!""

1927年4月,陳延年赴武漢參加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國共産黨江浙地區委書記。6月,中共中央廢除了江蘇、浙江區委,分别成立了江蘇省委和浙江省委,陳燕年被任命為江蘇省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陳延年不顧險惡,堅決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戰,不幸于6月26日被國民黨軍警逮捕。

敵人的飲料使他跪下,他無視它。最後,劊子手殘忍地蜂擁而上,用刀砍殺了他的屍體,進入了黃浦江。陳光誠死後一年,陳光誠也被捕。1928年2月16日,江蘇省委被上海國民黨反動派摧毀,陳巧年被捕。在獄中,敵人折磨陳光誠。他不屈不撓,保守着黨的秘密。獄友們看到他被判處重刑,很不舒服,但他輕描淡寫地說:"用幾根鞭子,什麼。"

1928年6月6日,敵人在上海鳳林大橋岸邊開槍打死了26歲的陳巧年。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陳巧年

兩個兒子去世的消息讓陳獨秀感覺像一把刀。而遠在安慶的家鄉,陳獨秀的妻子高小秀起初并不知道,想念她送女兒陳玉英去上海打聽的孩子。知道哥哥和哥哥都死了,陳玉英傷心得不敢生病,同年在上海去世。突然失去三個孩子極大地刺激了高小軒的精神,1930年冬天,她在安慶去世。

陳獨秀有七個孩子,妻子高曉軒生了四個孩子:陳延年、陳巧年、陳松年、陳玉英(女)。

在陳獨秀的晚年,陪伴着陳獨秀的是他的三個兒子陳松印,這給了陳獨秀晚年極大的安慰。

1942年,陳獨秀在四川江津去世。因為戰争,陳松年不得不把兩位老人暫時安葬在那裡,直到1947年勝利,陳松年到處找人,隻為信任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人在福建的祖母和父親的棺材上用木排,沿河還給安慶。在擡着父親的棺材時,他害怕國民黨在鬧事後看到"陳獨秀"字樣,在父親的棺材上寫着父親辦公室裡用的"陳千升"這個名字,埋在薊仙關附近的深林裡。

陳松年是一個普通人,1958年毛澤東到安慶考察時,從當時的安慶國委書記得知陳松年生活艱難,毛澤東立即告訴當地政府給他每月30元的生活津貼,并安排他在窯裡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松年當選為安慶市政協常委、安慶市文化史博物館館長、安徽省曆史館員,1990年在安慶去世,享年80歲。

陳獨秀還有一個年幼的兒子陳晖年,由他的第二任妻子高俊滿所生。陳和年是當時北平的"三大學生領袖"之一,加入地下黨,然後前往北京的西山遊擊隊,負責電報收發工作和人員教育訓練。勝利後,他與家人定居在中國香港。2000年,陳海年在中國香港去世,享年87歲。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

未經正式授權,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以其他方式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所有平台稿件,違者予以查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