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作者:曆史李老師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衆所周知,漢字寬廣而深刻,每個漢字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天,作者引入了一個詞,這個詞隻誕生于1920年,但當時卻引起了轟動,受到無數女性的指責。

1920年9月,劉塞農寫了一首情詩《教我如何不想要她》,"她"這個詞首先在漢字中傳播開來。"她"這個詞是劉塞米農在英劇《王魂》的翻譯中,把"她"翻譯成"她"。在我們說"她"這個詞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劉塞米農。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著名作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塞農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魯迅在《緬懷劉半農君》中寫道:"願他的成就被憤怒照亮,讓一群被沙子困住的鬼魂将他昔日的榮耀和屍體拖入泥濘的深淵。"不過,與陳獨秀、胡石、魯迅、李大昭等人相比,劉半農的最終結果似乎要安靜一些。

1934年7月14日,劉半農在北平去世,享年44歲。回到上一個話題,按照劉塞米農的想法,他希望"她"這個詞能代表女性的任務。然而,"她"這個詞一經提出就立即受到婦女的诟病,人們一緻認為,這是對婦女的嚴重歧視。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那一年,上海的《新人》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這是劉曉波的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劉塞農創造的"她"字完全是蛇畫行為,因為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我"、"瑜"等字眼,男女之間沒有差別。

不同尋常的是,《上海時事》刊登了孫祖姬的《論她的話》,表達了他對劉塞米農創造"她"字樣的支援,然後又發了一篇關于《她的話的研究》的新文章。兩人一走,"她"這個詞就越來越廣為人知。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在辯論期間,劉曉波在英國倫敦學習,但他一直關注着國内對"她"一詞的讨論。其實早在1917年,劉塞米農就曾提出用"她"來對應英文中的"她"這個詞,因為當"她"這個詞最初被翻譯過來的時候,往往被翻譯成"他的女兒"和"那個女人的"。因為"她"是一個常用詞,往往造成"他的女兒"、"那個女人"的負擔,讀起來很尴尬。

在流行詩《教我如何不想要她》正式出版前夕,劉塞農在《上海時事》中發表了"她"問題。劉塞明農在文章中闡述了推廣"她"字的必要性,形式和"他"字非常相似,容易識别,而且有明顯的差別,不能誤認,是以可以使用。"

1920年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雖然大家都為"她"這個詞争吵不休,但魯迅在1924年開始用"她"這個詞代替"我"這個詞。此外,自1924年以來,胡石使用"她"這個詞的頻率遠遠超過"我"這個詞。或許很難想象,代表億萬女性的"她"背後,竟然有如此不為人知的故事。

參考文獻:"她"問題,"對她的話的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