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作者:历史李老师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众所周知,汉字宽广而深刻,每个汉字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作者引入了一个词,这个词只诞生于1920年,但当时却引起了轰动,受到无数女性的指责。

1920年9月,刘塞农写了一首情诗《教我如何不想要她》,"她"这个词首先在汉字中传播开来。"她"这个词是刘塞米农在英剧《王魂》的翻译中,把"她"翻译成"她"。在我们说"她"这个词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刘塞米农。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塞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鲁迅在《缅怀刘半农君》中写道:"愿他的成就被愤怒照亮,让一群被沙子困住的鬼魂将他昔日的荣耀和尸体拖入泥泞的深渊。"不过,与陈独秀、胡石、鲁迅、李大昭等人相比,刘半农的最终结果似乎要安静一些。

1934年7月14日,刘半农在北平去世,享年44岁。回到上一个话题,按照刘塞米农的想法,他希望"她"这个词能代表女性的任务。然而,"她"这个词一经提出就立即受到妇女的诟病,人们一致认为,这是对妇女的严重歧视。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那一年,上海的《新人》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这是刘晓波的错》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刘塞农创造的"她"字完全是蛇画行为,因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我"、"瑜"等字眼,男女之间没有区别。

不同寻常的是,《上海时事》刊登了孙祖姬的《论她的话》,表达了他对刘塞米农创造"她"字样的支持,然后又发了一篇关于《她的话的研究》的新文章。两人一走,"她"这个词就越来越广为人知。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在辩论期间,刘晓波在英国伦敦学习,但他一直关注着国内对"她"一词的讨论。其实早在1917年,刘塞米农就曾提出用"她"来对应英文中的"她"这个词,因为当"她"这个词最初被翻译过来的时候,往往被翻译成"他的女儿"和"那个女人的"。因为"她"是一个常用词,往往造成"他的女儿"、"那个女人"的负担,读起来很尴尬。

在流行诗《教我如何不想要她》正式出版前夕,刘塞农在《上海时事》中发表了"她"问题。刘塞明农在文章中阐述了推广"她"字的必要性,形式和"他"字非常相似,容易识别,而且有明显的区别,不能误认,所以可以使用。"

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虽然大家都为"她"这个词争吵不休,但鲁迅在1924年开始用"她"这个词代替"我"这个词。此外,自1924年以来,胡石使用"她"这个词的频率远远超过"我"这个词。或许很难想象,代表亿万女性的"她"背后,竟然有如此不为人知的故事。

参考文献:"她"问题,"对她的话的研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