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神秘星球”

作者:光明網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神秘星球”

對不斷變化的恒星的藝術想象。圖檔來源:Mark A. Garlick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記者了解到,來自美國、德國和中國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郭守井望遠鏡(LAMOST)的資料發現了一顆"神秘行星"——一種罕見的從未被觀測到的新型激變星,命名為LAMOST J0140355加392651。這項研究為進一步了解自由變星的形成和演化曆史提供了大量證據。該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無定形變星是一種具有雙重身份的天體,既是雙星又是變星。激變星的大多數主星都是白矮星,伴随着晚期主序星。"貪婪"的主星不斷吸收和吸收其較大的伴星的物質,并在主星周圍形成吸積盤。

近年來,LAMOST大規模光譜巡天項目為利用光譜特征尋找快速變化的恒星提供了優越的資源。基于1000萬星等的LMOST光譜資料庫,研究人員共發現了245顆自由基變星。

研究人員說,以前有理論預測新發現的"神秘星球"的存在,但從未被觀察到。由哈佛大學的Kareem El-Badry博士上司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使用LAMOST資料發現了它。這可能是一顆異常激進的變星。

據了解,在以往的研究中,對于軌道周期小于6小時的恒星快速變化,天文學家通常根據快速變化恒星的軌道周期來計算其伴星的溫度、品質等性質,并形成了一系列經驗規律,來研究這種快速變化恒星的"指揮棒"。觀測表明,這顆"神秘行星"的軌道周期為3.81小時,但其溫度、品質和相應的雙星軌道周期與傳統的"指揮杆"完全不符。

為了證明這一新發現,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夜晚對該天體的MANYST觀測資料,并使用Lick天文台的Shane望遠鏡和ESA Gaia衛星進行了後續觀測,最終發現新天體是一顆罕見的進化過渡恒星。它的伴星不是主星,而是膨脹的恆星氦核。同時,基于雙星演化模型,研究人員推測,進化星的伴星已經結束了主序帶階段,并在開始向白矮星主星轉移品質時經曆了一個重要的演化過程。

專家認為,對稀有自由變星的觀測充分證明了LAMOST在尋找稀有天體方面的優勢。

(記者 甘曉)

來源:中國科學學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