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欽天監這個詞,什麼解釋異象、測算吉兇、占蔔未來等,是以欽天監經常和道士玄學連在一起,哪曆史上真實的欽天監是什麼樣子的呢?

欽天監這個名稱是在明朝才出現的,主要職責是觀察天象、編制曆法、觀測節氣,有點像現在的天文台和氣象局。
而曆朝曆代都有相似部門,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太史這個官職,周朝時期太史同時還承擔史官、掌管典籍、祭祀等重要職責。“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當時太史職位的重要,完全可以稱之為位比三卿。而到了秦漢,太史令代替太史,權力削弱,隻負責編史和天文曆法。三國兩晉太史令權利進一步削弱,隻掌管天文曆法,這個職位徹底遠離朝廷核心部門,稱為技術部門。到了隋朝,稱太史監,在唐代,曾多次改名,如渾天監、司天台等,宋代稱司天監,直到明清,稱為欽天監。
雖然欽天監遠離權利核心,但是其對技術性和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是以從古至今欽天監湧現出非常多的大佬。
西漢的司馬遷,著有《史記》,是著名的史學家,同時他在天文曆法上的成就也很高,曾任太史令,著有《天官書》《曆書》等。
東漢時期的張衡,也是擔任過太史令,是大陸科學界大佬級人物。
張衡與地動儀
唐朝時期傳奇道士李淳風,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曾任太史令,改進了渾天儀,而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推背圖》,号稱中國古代第一奇書,據傳為唐太宗推算國運所作。
北宋時期的沈括,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内容豐富,,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也曾提舉司天監。
沈括
元代的郭守敬,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制訂出《授時曆》,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其官至太史令、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
郭守敬
明代的欽天監最出名的是劉伯溫,而到了清代,欽天監監正多為外國人擔任,像湯若望、南懷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