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第一線 夫妻同堅守!記貴州省文明家庭王兵家庭

作者:貴陽網

7月30日,在樹文縣人民醫院,兒科醫生王冰像往常一樣在診所忙碌,護士妻子和開平一起出去學習,父母幫忙照顧他3歲的兒子。一家人彼此相愛,他們的喜悅融化了。

36歲的王冰出生于開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家境貧寒,但父母盡力教育王冰和妹妹。"父母雖然不識字,但明白閱讀的重要性。一個國小注冊,家裡真的拿不出錢來付學費和書費,媽媽整夜跑來跑去,東西方拼湊起來借錢來付學費。王冰說,很清楚自己的父母不容易,他努力學習,最終上了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醫生。

在思想教育方面,雖然家長的教育水準不高,但總要教王冰要友善,盡力幫助别人。在王冰高中,遇到乞讨人員敲門,打開門王冰看到對方赤身裸體的雙腳餓着肚子看,王冰會把一雙鞋送給對方,并給對方一碗米飯吃。

王冰的妻子項開平是樹文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她努力用耐心對待病人,經常和病人聊天,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更好地配合治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作為醫護人員,春節過夕之夜,王冰夫妻在吃完農曆除夕飯後回家陪父母和孩子,匆匆趕回醫院,進入流行病學史、體溫測量、患者分診。工作繁忙後,他們商量把孩子和父母送回開陽的家鄉,這樣他們就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争中來。

當秀文縣人民醫院成立新的冠狀動脈肺炎防治專家組時,王冰和妻子也成為專家組成員,每天夫妻在醫院忙碌,雖然面目相通,但也隻是匆匆忙忙地進行眼神交流,對面的口罩簡單打了幾句問候,比起勝利的姿态互相鼓勵, 然後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

武漢救國"集結号"響後,王冰挺身而出,2020年1月31日,王冰到醫院報到。"作為一名醫生,我選擇去我更需要的地方,我相信我的家人會了解的。王冰說。

2月17日11點.m,王冰接到上司電話,翌日啟程去幫助武漢。作為醫務人員的妻子,開平雖然不情願,但毫不猶豫地支援王秉池幫助武漢,默默地幫老公收拾行李,告訴他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

2月26日,在總部統一安排下,王冰的貴州醫療隊接管了天津隊負責的"武岡二醫院二期病區"。在病區,王冰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檢查房間、日常醫療建議、程式寫作、基礎心理咨詢等。王冰位于管理病區有49張病床,平均就診次數約35人,該地區有危重病例,也有嚴重焦慮的輕度患者。在日常工作中,王冰的日程安排大多是晚上,雖然很辛苦,但他總是和隊友們一起互相加油,加油。

無論是白班還是夜班,王冰都仔細檢查房間,注意病人病情的變化,特别是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積極傾聽自己的聲音,并請病區的心理老師幫助他們安慰和引導,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結合中醫治療, 患者的病情逐漸恢複,他們的工資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

在丈夫王冰在武漢的日子裡,項開平也堅守疫情的前線。每天,到開平穿着防護服,戴口罩,和同僚在樹文縣人民醫院前專項預檢分診卡點工作。"當時,24小時輪班到位,主要工作是指導前來看病的患者掃描他們的健康碼并測量他們的體溫。如果患者發燒,我們會立即将他或她引導到專門設立的發燒診所。對開平說。

疫情期間,王冰夫妻在抗疫一線奮戰,父母在家鄉照顧好孩子。"娃娃我們會照顧的","孩子們都睡着了,你們都是醫護人員,安心工作,不要擔心我們。"聽家長們的電話,王冰夫妻覺得很溫暖,也暗自在心裡想起,一定要好孝敬老人。

"作為貴州醫療團隊的一員,我感到非常榮幸,但作為兒子、丈夫、父親,在特殊時期無法與家人團聚,覺得很虧欠他們,尤其是母親身體不好,因為高血壓、腦梗塞醫院,當時還處于恢複期。但他們都了解我,讓我一點也不擔心,緻力于抗擊疫情。王冰說。

疫情期間,王冰和夫人洽談并向秀文縣紅十字會捐贈2000元,支援武漢抗擊疫情。

王冰和項開平非常尊重他們的父母。"我們都在醫院裡忙碌,但隻要有空,我們就會帶老人出去玩。丈夫喜歡釣魚,當我們有空的時候,我們和他一起去釣魚。對開平說。

夫妻特别注意孩子的教育,從不溺愛孩子,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2020年12月,王冰一家被授予"貴州第二文明家庭"稱号。

(貴陽日報傳媒記者 毛金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