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雅明的青春之詩:我願放下一切,向那呼喚走去 | 一詩一會

沃爾特·本傑明是20世紀德國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學評論家。他出生于猶太血統,早年學習哲學,後來從事文學批評和翻譯工作。1933 年納粹上台後,他被迫離開德國,定居在巴黎。1940年法國淪陷時,本傑明向南逃亡,在法西邊境自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死後出版的,由于難以對他的思想進行分類,大多數讀者對他的印象都是敏感而晦澀難懂的蛻變。最近出版的《十四行詩》颠覆了這種觀念,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年輕時的個人感受。

《十四行詩》是本傑明的一首罕見的詩,書中的80首詩之後是古樸的14行詩,其中73首自成一體的詩,他為他的密友弗裡茨·海因勒寫了哀悼詩。本傑明和海因勒于1913年相遇,并在德國弗萊堡一起學習,在那裡他們參加了當時在德國盛行的青年運動。青年運動始于一群對教條式教育制度不滿的年輕人試圖探索一種新的青年教育模式,走出校園去體驗青春與自然。在這段時間裡,海因勒表現出了偉大的詩歌天賦,同樣熱愛詩歌的本傑明對此表示欽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許多年輕人急于在戰場上抛頭捐血,成為"英雄",但本傑明和海因勒敏銳地意識到戰争的恐怖。強烈的反戰情緒導緻後者做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決定:他和女友在學生運動黨内毒氣自殺,作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控訴。

本傑明在1913年的一封信中描述了海因勒:"看看我的朋友......海因勒,一個好人,愛喝酒,胃口很好,寫詩。它們都應該是好的。永遠的德國和夢想。隻是你穿得不好。雖然他們的友誼隻持續了一年,但海因勒的去世在本傑明的理性和情感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成為真正青春的堕落。從1915年到1925年,本傑明為最好的朋友寫了73首哀悼詩,除了表達自己的回憶之情外,他還将自己對生與死、愛情、理想、救贖等問題的思想融入到詩歌中。這些詩歌充滿了浪漫的激情,也嚴格遵循古典韻律和韻律的要求,與他後來在散文作品中揮舞、動感的筆觸截然不同。

在1940年自殺之前,本傑明将這些詩歌與其他手稿一起轉移到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ye)保管在巴黎國家圖書館,直到1981年才被喬治·阿甘本(Giorgio Aganben)重新發現。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這些詩歌的研究處于空白狀态。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代表了本傑明對青年的記憶、情感和理想,是他思想轉變的重要見證。

本雅明的青春之詩:我願放下一切,向那呼喚走去 | 一詩一會

<h3></h3>

紀念死者的十四行詩(I)

永遠不要掙脫你的時間

逃離親密的内心

像黃昏時的玫瑰

從招标合同中解放出來

真誠的崇敬,苦澀的聲音

離我這麼遠,我的嘴唇上有紅色

在頭發的黑光中燒焦

在額頭上投下紫色陰影

現在你的肖像教會了我失望

你一直在詛咒,你一直很快樂

在你飄揚國旗的土地上

你舉起了未繪制的旗幟

在我心中找到你的聖名

旗帆像祈禱一樣無窮無盡

<h3>十四行詩(V)哀悼逝世</h3>

你再也不會說一句話了

你掉進了悶熱的綠色山坡

你的翅膀上充滿了風之歌

情感天使讓你保持沉默

哦,聲音,用他的胳膊

呼吸到一個永遠幹淨的地方

例如從杆頂流下來的溪流

喜樂的勇氣,按照神的旨意

鳥鳴在灰色的黎明時分醒來

找到親人的下落并了解您

躲在寂靜的燈光下

像青春的光芒,穿過山毛榉森林

在你曾經說話的地方,直到中午

你的話打破時間,讓身體的沉默打破

<h3>十四行詩(十二行)哀悼逝世</h3>

一天,回憶并忘記

這是他搖籃裡的最後一首民謠

似乎沒有什麼可透露的,也沒有什麼可隐瞞的

它就像一首沒有文字,沒有文字的歌曲

這首歌從靈魂的底部升起

野花和水芹菜像土一樣

像彌撒的管風琴音調

有希望,依偎在這首歌裡

這是唯一的一首歌

給予悲傷和安慰

這首歌與星星和野獸相交

死亡或友誼,沒有差別

一切都在這首歌裡

對美的事物,踏入其中

<h3>十四行詩(三十首)哀悼逝世</h3>

最後一次,你的手

從墳墓上升到我的語言

看看那個已經枯萎又綻放的那個

我的歌聲和淚水從殼裡迸發出來

在你手中,那是祝福的土地

這首歌充滿了豐富多彩的标志

拼命推搡,如蝴蝶

從靈魂衰敗的山谷中升起

他們渴望在南方避難

一遍又一遍地飛,把他們帶入歧途

帶他們從希望到夏末

黑色花朵湧出的地方,也許

重新升起紅色星形花朵

但不再散發,花香

<h3>十四行詩(51)哀悼逝世</h3>

多麼貧瘠,積累的詩歌節奏是多麼稀缺

多麼無情,生意的格式把我綁起來

靈魂尋找他的方式

我腦子裡隻剩下一個比喻

這兩節經文把我帶到了縣裡

如山谷羊腸的蜿蜒小徑

尋找俄耳甫斯也接近現實

這是哈迪斯之家的森林之路

他如此熱切地乞求黑社會

冥王星帶着建議還給了他的妻子

這條路很短,但真的很重要

神秘的格言仍然隐藏在詩歌中

當她悄悄地跟着他時,她死了

通過他的眼睛,通過詩行的最後一個韻律

<h3>十四行詩(66)哀悼逝世</h3>

哦,我想再聽一次那個電話

告别所有創作

我希望我沒有錯過他的聲音話語

我會放下一切,去打電話

在那聲音面前,我感到羞愧

對于過去和痛苦

我們變得粗俗和可恥,謹慎和膽怯

沒有什麼高尚的東西可以粉飾我們的貧困

是以我們努力尋找,成為黑夜

捕捉身體,儲存我們的光線

從我耐心的手中站起來

記憶的語言,會送我

當你跟随時,在神的土地上

除了我的生活,沒有什麼可以活下去的

本文的詩歌部分選自《十四行詩》一書,經出版社授權出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