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深城交黎曦:空中交通讓城市進入三維世界

專訪深城交黎曦:空中交通讓城市進入三維世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空中交通将城市交通從二維世界拓展到了三維世界,會打破城市對交通技術、規則、服務的舊有認知。”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301091.SZ,下稱“深城交”)副總經理黎曦告訴經濟觀察報。

深城交成立于1996年,主營空天地海隧一體化城市交通系統整體解決方案,面向交通運輸、城市治理、跨域融合,提供咨詢策劃、投資建設等服務。深圳市發展低空經濟以來,深城交為深圳市級和區級政府部門開展了多個項目,包括低空經濟規劃、政策制定、産業研究、平台研發和設施傳遞等。同時,該公司還幫助南京、合肥、成都等多個城市推進低空經濟工作。

深圳市的低空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完成了貨運無人機飛行25.5萬架次,遠高于廣州、北京和上海的同期資料。深圳市目前已建成249個低空起降點,并計劃到2025年底将這一數字增至1000個以上,并制定了詳細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

2024年8月,黎曦代表深城交參與了《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品質建設方案(2024—2025)》的制定。他和團隊分析發現,深圳的長距離出行需求和高淨值人群的需求,可能會推動每天2萬—4萬架次的低空飛行,但這一願景因飛行成本等因素還有待落地。黎曦和團隊已經為深圳規劃了分三個層級的低空交通樞紐點,并已標明一批城市公園、景區、公交場站、汽車站等空間。他主張從城市層面推動交通建設,進行體系化的探索,明确商業化營運模式,以更經濟的方式建構空中交通網絡。

經濟觀察報:從建設方角度上看,空中交通和地面交通有哪些不同?

黎曦:從技術角度上看,有三點不同。第一點,在三維空間裡,城市的數字孿生非常重要,尤其是考慮到無人駕駛的低空航空器,無論用于物流還是載人,都需要精确的三維模組化和避障技術。

第二點,在地面交通中,目前不需要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的通信。但對空中交通來說,必須有體系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

第三點,在地面交通場景下,出行安全對氣象資料的依賴性不強。但空中交通是一個獨立的體系,特别是在低空氣象的條件下。是以覆寫從地面10米到空中1000米範圍内的氣象資料監測非常重要。

經濟觀察報:深圳市對空中交通有哪些潛在的需求?

黎曦:我們對全市地面交通資料進行了考察,發現在深圳的計程車和網約車服務中,超過20公裡的長距離出行約占15%。同時,考慮到深圳市高淨值人群的比例大約為5%—10%,我們分析這一群體更可能選擇空中交通服務來提升出行效率。由此,預測出深圳市未來低空飛行的潛在需求量級可能達到每天2萬—4萬架次。但是這個需求量受到目前飛行成本的制約。

經濟觀察報:低空飛行目前的成本如何?

黎曦:目前低空飛行使用最普遍的工具是直升機。以标準的7座直升機為例,飛行成本包括油費、直升機采購成本以及飛行員和營運人員的工資,我們換算出實際的營運成本大約是每小時2萬元。在直升機載客滿員的情況下,分攤到每個人的乘坐費用大約是3300元—4000元。按照公共出行服務的标準,我們認為這一成本過高了,飛行成本應該降到百元以内,相當于計程車或網約車價格的2—3倍。

經濟觀察報:業内是否有一些降低成本的辦法?

黎曦:從飛行成本上看,目前直升機可降低成本的空間有限。是以,我們嘗試從“低空+文旅”“低空+商業”等多個場景形成一套可複制、可推廣、可盈利的商業化營運模式,這是目前降低空中交通出行成本的一個關鍵點。

當然,從直接降低飛行成本上分析,一個辦法是,用固定翼飛機替換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的油耗比直升機低很多,更适合長途飛行,但這種飛機不能垂直起降,對地面設施有較高的要求。

還有一個更為流行的選擇,就是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相比前兩者,這種飛機更綠色環保,起飛更便捷,造價更低,被各方看作城市空中交通的最佳載體。但不足之處是,這種飛機的技術尚未成熟,大部分産品還在适航審定過程中,沒有取得商業化營運許可證。

經濟觀察報:深圳市已經形成商業閉環的場景是什麼?

黎曦:第一,中長距離的飛機運輸,例如豐翼科技運輸的跨海、跨灣、跨城的加急件,以及同城運輸的航空快件;第二,用于醫療救援的運輸,運輸的貨物是血液、緊急藥品等;第三,用于城市治理的飛機巡檢。我們會針對後兩個場景進行一些無人機技術的研究工作。

經濟觀察報:在空中交通方面,我們是如何建議深圳市規劃和建設的?

黎曦:空中交通的核心點首先是建設樞紐點,我們将交通樞紐點分成三級,分批建設。一級樞紐點規劃了21個,用來建構整個空中交通的主體架構,優先考慮現有的交通設施布局,配套建設一批必要的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設施。我們選中了一批公交場站、汽車站等空間,這些站點空間廣闊,位置優越,具備打造城市空中交通綜合樞紐的空域條件、場地條件、商業條件等。

二級樞紐點規劃了80多個,分布在各區級的重點産業園區和商業區。三級樞紐點還沒有最終選址,我們計劃讓其分布在旅遊聚集地,以市級和區級的公園和景區為主,支撐低空飛機的觀光場景。

經濟觀察報:《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品質建設方案(2024—2025)》提到了2025年建設1000個起降點的目标,這也是采用了你們的建議嗎?

黎曦:是的。實際上我們受政府委托作為技術機關規劃編制的方案,向有關部門建議規劃了1261個起降點。這些起降點在投資成本和規模上差異很大。較大的一級樞紐點覆寫直升機和無人機等多種機型,需要具備充電和加油的功能,一個站點包含大約4個起降位和1個候機廳,這種站點的建築面積為1萬平方米,投資規模數千萬元;較小的單一飛機的起降點成本隻有數萬元,在商業和居民樓頂的空間就能找到位置。

在規劃選址過程中,除了考慮用地屬性,還需要對周邊建築環境、空域條件、通感條件、氣象條件等進行實際勘察。起降點需要一定的空曠區域,以確定安全營運。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如住宅小區,需要找到相對空曠的地點,例如小區中央的空地。

經濟觀察報:這些起降點目前建設到什麼程度?

黎曦:目前的建設還在推進中,過程有一定挑戰。低空經濟的投資體系、建設體系、實施路徑和商業化運維等都還在探索階段,投資主體包括市級和區級的城投公司或産投公司,以及第三方企業,大概有幾十家。建設主體通常由投資主體去選擇,又有很多家。而營運主體基本上由投資主體或委托第三方營運公司進行運維。目前深圳已成立了專門公司來統籌牽引這項工作,深城交也在全面布局低空基礎設施的“策—投—建—運”業務。

經濟觀察報:這些低空經濟的相關方前來咨詢過嗎?

黎曦:我們接待的咨詢主要來自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上司,他們帶隊過來了解深圳的低空經濟發展模式,了解發改委、交通局、工信局在深圳低空經濟發展工作中承擔的角色等。各地的城投公司、營運商以及民航企業,甚至原本從事軍方無人機業務的企業,也向我們表達了參與低空經濟的意願,希望借鑒深圳發展經驗,結合各自的資源禀賦,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經濟觀察報:深城交是否在咨詢中了解到他們的困惑?

黎曦:政府上司關注的是如何借鑒深圳經驗,更快、更經濟地發展本地低空經濟産業,建構具有一定商業能力的低空經濟飛行活動體系,包括建設支援飛行活動的低空交通設施。城投公司的關注點在于投資方式、資源擷取、商業模式的閉環以及如何通過低空經濟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營運商和鐵塔公司作為技術提供方,關注低空飛行網絡建設、通感一體等技術問題,希望參與各地低空建設的內建項目。中國交建、中建集團等傳統的基建企業也在低空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