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15頭特優級種公豬在華中農業大學國家種豬測定中心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為每頭10000元。來自廣東的618号競拍者以2.8萬元價格拍得15号拍賣豬,成為本場拍賣會“标王”。這頭種豬是來自正大康地核心種豬育種(梅州)有限公司的杜洛克種公豬,編号20241010,榮獲2024全國種豬大賽(湖北賽區)綜合指數第1名,專家組外形評定第2名。
此次拍賣的15頭特優級種公豬均來自2024全國種豬大賽(湖北賽區)。此前本次大賽共收測了9省市22家種豬場送測的262頭公豬,經農業農村部種豬品質檢驗測試中心(武漢)4個月的嚴謹測定和科學評估,按“綜合指數評分”最終評選出15頭特優級種公豬上台進行公開拍賣,它們校正日增重超出同期平均水準約34g,飼料轉化率降低約0.05,達100kg體重日齡縮短約3.7天。另外,大賽還評選出了106頭優級種公豬進行暗标競購。
國家生豬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院長趙書紅教授介紹,今年送測的種公豬中,日增重超過1000克的有82頭,占比31.3%,這一性能水準為集中測定曆年之最。
據了解,2001年以來,華中農業大學種豬測定中心共收測了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的77家種豬企業送測的6350頭種公豬,從中遴選出特優級種公豬411頭進行公開拍賣,優級種豬2516頭進行暗标競購。經過24年持續選育,測定校正日增重較2001年提高190g,頭均商品豬新增經濟效益120元,培育種豬品牌20餘家,教育訓練種豬測定員超千名,累計産生社會經濟效益100餘億元。
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高翅介紹,大陸是世界生豬生産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生豬産業關系國計民生。種豬是養豬業的“晶片”,是大陸生豬産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種業強則産業強。
近年來,學校圍繞制約大陸養豬業高品質發展的“養殖效益低下、重大疫病頻發、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設施裝置落後”等五大瓶頸難題,開展卡脖子技術與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牽頭組建國家生豬育種産教融合創新平台、動物育種與健康養殖前沿科學中心、國家數字畜牧業(生豬)創新分中心等重要平台,研發出自主知識産權的基因晶片、天權算法工具、智能測定裝備,不斷打破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持續為國家生豬穩産保供、牢牢端穩“肉盤子”提供科技與人才支撐。
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左玲玲說:“2001年以來,湖北堅持開展種豬集中測定與拍賣,為廣大種豬場展示自主育種成果提供了平台,促進了優質優價良性市場機制形成,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購買優質種豬的平台,有力推動了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的實施,促進了良種普及推廣應用。”
(長江雲新聞記者 王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