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晶片邏輯太硬了! 阿斯麥與台積電業績,都乃英偉達(NVDA.US)大利好

在全球布局AI的狂熱浪潮之下,有着“晶片代工之王”稱号的台積電(TSM.US)公布的第三季度無比強勁的業績報告,可謂“帶飛”美股市場的整個晶片闆塊,在周二晶片股曾因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US)業績意外暴雷而集體遭重挫。周四美股盤初,台積電美股ADR暴漲超12%,有着晶片股風向标稱号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上漲近3%,AI晶片霸主英偉達則在台積電強勁财報帶動下,股價創下曆史新高。

雖說阿斯麥業績暴雷,我們從理性的投資角度來看,阿斯麥這份痛擊全球晶片股股價的業績,并不意味着全球布局人工智能的這股狂熱浪潮處于退散或者降溫狀态,并且阿斯麥業績顯示出AI晶片需求持續激增。但是,這份暴雷的财報确實揭開了全球晶片行業的最新動态,那就是:AI熱潮仍在上演,尤其是聚焦于B端資料中心的所有類型AI晶片需求仍然非常火爆,但與AI無關的領域仍然處于需求疲軟甚至需求大幅衰退的狀态。

阿斯麥首席财務官Roger Dassen在業績聲明中可謂支撐了這一市場觀點。這位阿斯麥高管表示,人工智能相關的晶片需求确實不斷激增,但半導體市場其他部分的需求複蘇程序比我們所預期的更為疲弱,導緻一些邏輯晶片制造商推遲光刻機訂單。

而台積電最新業績,可謂大幅強化了AI熱潮仍然如火如荼的這一投資觀點,AI晶片需求仍無比火爆。談到市場對于AI晶片的需求時,台積電掌舵者魏哲家在業績會議上表示,AI晶片需求前景非常樂觀,并強調台積電客戶們對于CoWoS先進封裝的需求遠超公司供給。

“公司将全力應對客戶們對于CoWoS先進封裝産能的需求。即使今年産能翻倍,明年繼續翻倍,仍然遠遠不夠。”魏哲家在業績會上表示。CoWoS先進封裝産能,對于英偉達Blackwell AI GPU等更廣泛AI晶片的産能而言至關重要。“幾乎所有人工智能創新者都與台積電合作,AI相關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并且我相信這隻是一個開始。”

台積電管理層預計該公司全年營收将增長近30%,超過20%-25%的分析師普遍預期以及該公司上季度給出的預期,管理層還預計今年台積電的資料中心人工智能伺服器晶片(包含英偉達AI GPU、博通AI ASIC等廣泛的AI晶片)的相關營收将增加兩倍以上。

在阿斯麥業績暴雷後,甚至有一些分析師高呼,哪怕阿斯麥業績如此難看,其實也利好英偉達等“AI賣鏟人”股價走勢,畢竟阿斯麥業績能夠看出資料中心AI晶片的需求仍然火爆。從股價走勢來看,把握晶片産能命脈的阿斯麥股價可謂大幅跑輸英偉達,不知不覺中,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對于誰才是晶片股最大赢家給出了答案。

是以阿斯麥與台積電這兩大晶片産業鍊核心巨頭的業績共同顯示出:與AI晶片密切相關的股票邏輯支撐可謂極度硬核,英偉達等AI晶片領軍者們的股價漲勢,也許遠未停止。尤其是在資料中心AI晶片領域份額高達80%-90%的AI晶片霸主英偉達,股價可能不斷創下曆史新高,突破分析師們普遍預期的150美元可能隻是時間問題。

AI熱潮繼續席卷全球

阿斯麥最新業績結果表明,全球晶片公司的命運出現了顯著分化:ChatGPT以及Sora等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對于能夠處理天量級别并行化計算模式以及高計算密度的矩陣運算的資料中心伺服器端AI晶片,比如英偉達AI GPU需求激增,掩蓋了該行業其他細分領域的極度低迷需求。

來自華爾街大行的傑富瑞分析師Janardan Menon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阿斯麥财報展現出,盡管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晶片需求依然非常強勁,但其他領域的複蘇卻異常滞後,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到 2025年。”

全球對于AI晶片的狂熱需求,從南韓晶片庫存以及南韓晶片出口規模能夠非常明顯的展現出來,南韓是世界上最大規模兩家存儲晶片生産商——SK海力士與三星的所在地。

南韓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盡管增速放緩,但9月份半導體出口量仍同比大幅增長37%,連續11個月增長,略弱于8月份38.8%的漲幅,在持續增長的晶片出口資料中,高達三分之一的增長貢獻為HBM存儲系統,HBM存儲系統與AI晶片霸主英偉達所提供的核心硬體——H100/H200/GB200 AI GPU以及廣泛的AI ASIC晶片(比如谷歌TPU)配合搭載使用,HBM以及AI GPU對于驅動ChatGPT以及Sora等重磅人工智能應用可謂必不可少,HBM需求越強勁則說明AI晶片需求愈發猛烈。

目前AI晶片需求可謂無比強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也是如此。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在AI晶片強勁需求帶動之下,2024 年8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約531億美元,較 2023年8月的440億美元增長20.6%,相比7月份本已十分強勁513億美元銷售額則環比增長 3.5%。

AI晶片邏輯太硬了! 阿斯麥與台積電業績,都乃英偉達(NVDA.US)大利好

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近日在新品釋出會上表示,包括AI GPU在内的資料中心AI晶片需求規模遠遠超出預期,并且預計到2027年,資料中心AI晶片市場規模将達到4000億美元,并在2028年進一步升至5000億美元,意味着從2023至2028年間全球資料中心AI晶片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60%。

全球知名戰略咨詢公司貝恩預測,随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速普及颠覆了企業和經濟,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市場規模正在膨脹,到2027年将達到9900億美元。這家咨詢公司在周三釋出的第五份年度《全球技術報告》中指出,包括人工智能相關服務和AI GPU等基礎核心硬體在内的整體AI市場規模将在去年1850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增長40%至55%。這意味着,到2027年将帶來7800億至9900億美元的龐大收入。

AI晶片邏輯太硬了! 阿斯麥與台積電業績,都乃英偉達(NVDA.US)大利好

華爾街商業銀行巨頭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近日釋出研報稱,全球人工智能熱潮仍處于起步階段,與20世紀90年代的網際網路發展路徑基本上相似,可對标于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1996時刻”,意味着在美銀分析團隊看來,AI熱潮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

英偉達股價向150美元發起沖擊

被高盛稱為“地球最重要股票”的英偉達股價在今年一度穩坐“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寶座,但在今年下半年因AI貨币化前景模糊以及全球宏觀政策大震蕩而陷入回調,并且股價一度陷入暴跌頹勢。

近日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在展示自身的業務進展時,都繞不開英偉達最尖端AI GPU伺服器系統,加之華爾街大行們對于資料中心支出以及英偉達股價的樂觀預判,共同推動英偉達股價在周四美股盤中突破前期高點,創下新的曆史最高點140.89美元,并且有望再度向“最高市值上市公司”這一頭銜發起沖擊。

根據華爾街金融巨頭花旗集團的最新預測資料,到2025年,美國四家最大規模科技巨頭的資料中心相關資本支出預計将同比增長至少40%,這些龐大的資本支出基本上都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挂鈎,意味着ChatGPT等AI應用的算力需求仍然龐大。花旗集團表示,這意味着巨頭們對于資料中心的支出規模有望在本已強勁的2024支出規模之上繼續大舉擴張,該機構預計這一趨勢将為AI GPU當之無愧的霸主英偉達以及資料中心互連(DCI)技術提供商們股價持續帶來非常重磅的正面催化劑。

花旗在研究報告中指代的四大科技巨頭分别是全球雲計算巨頭亞馬遜、谷歌、微軟,加上社交媒體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花旗在這份最新釋出的研究報告中預計,到2025年,這四大科技巨頭的資料中心資本支出規模将同比增長40%至50%。科技巨頭在資料中心的龐大支出增量,有望推動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堪稱“賣鏟人”地位的英偉達、Arista Networks等資料中心網絡技術巨頭們股價持續受國際資金青睐。

花旗分析團隊在最新研報中表示,英偉達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伺服器GPU、NVIDIA整機伺服器等硬體體系在總體擁有成本(TCO)和投資回報率(ROI)方面的絕對領先地位被強調為資料中心營運商的核心重視因素,他們重視在英偉達的硬體以及CUDA協同加速軟體平台上運作各種應用程式(包括AI訓練/推理應用程式)的更進階别效能。花旗分析團隊還強調,人工智能 (AI) 的采用仍處于早期到中期階段,尤其是在企業端“人工智能代理”這一火熱的AI應用推動下,企業對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将激增,由此帶來強大的算力資源需求,刺激科技巨頭們大幅擴張與建立資料中心。

CUDA生态壁壘,可謂是英偉達的“最強大護城河”。英偉達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已深耕多年,尤其是其一手打造的CUDA運算平台風靡全球,可謂AI訓練/推理等高性能計算領域首選的軟硬體協同系統。CUDA加速運算生态是英偉達獨家開發的一種并行化計算加速平台和程式設計輔助軟體,允許軟體開發者和軟體工程師使用英偉達GPU加速并行通用計算(僅支援英偉達GPU,無法相容AMD以及英特爾等主流GPU)。

花旗分析團隊近日重申該機構對于英偉達12個月内高達150美元的目标價,以及“買入”評級。TIPRANKS彙編的資料顯示,42 位華爾街分析師們在對于英偉達12個月内的平均目标價預期為152.86 美元,意味着潛在上行空間接近10%。

AI晶片邏輯太硬了! 阿斯麥與台積電業績,都乃英偉達(NVDA.US)大利好

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Wedbush近日釋出研報稱,美股的前三大科技巨頭——即蘋果(AAPL.US)、英偉達(NVDA.US)以及微軟(MSFT.US),在未來六到九個月内,預計三大科技巨頭中的一家将達到4萬億美元的總計市值。

以Daniel Ives為首的Wedbush分析師對人工智能支出和基礎設施的未來做出了一些大膽而樂觀的預測。Ives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随着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建立,從今天到2027年,英偉達AI GPU所主導的整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的規模可能會大幅增長10倍。我們估計,未來三年,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本支出将達到1萬億美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