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質”立教 “特色”強教 “名師”興教 漣水向着教育強縣闊步前行

在全省率先建成2所寄宿制公辦國小、在全市率先設立高中教育發展基金、1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3個項目獲評省級基礎教育内涵建設項目、開展心理疏導咨詢服務3.8萬人次……近年來,漣水縣堅持以縣中振興為引領,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學品質持續提升,全縣教育擴優提質,教育強縣的藍圖逐漸變成實景。

瞄準更均衡 強化資源配置

近日,在漣水縣安東學校的教室裡,新安裝的節能護眼燈全部亮起,燈光柔和,明亮卻不刺眼,孩子們高興地說:“教室比過去亮了,學習環境更好了。”如今,走進漣水縣城鄉校園,随處可見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實驗樓、幹淨整潔的塑膠跑道等,完善的硬體設施為學生們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

漣水縣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傳統,“讨飯也要上學校”這句俚語,反映了漣水人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執着。“再窮不能窮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進入新時代,漣水縣委、縣政府的話語铿锵有力,是對傳統的繼承延續,更是對當下的莊重承諾。

去年以來,漣水縣投入1.2億元,新改擴建漣水中專宿舍樓、縣安東學校幼稚園等44個項目,實施宿舍樓、教室等單體建設項目3個,新增校舍面積2.3萬平方米;投入345萬元,在40所義務教育學校實施教室照明改造工程,改造教室750口;投入300萬元,在縣安東學校、縣鄭梁梅國小等7所學校建立計算機教室、購置教學多媒體及教育資訊化設施裝置等,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系列教育項目的落地實施,為推進漣水縣教育均衡、科學、和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體支撐。

同時,漣水縣在全市率先推進學校食堂治理改革,建成漣水縣校園安全監管指揮中心,校園食堂所用食材實作采購、配送、定價、品質“四統一”。

如今的漣水,正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多方籌措資金促進城鄉教育擴優提質、更均衡發展,“上好學”的美好願景正逐漸實作。

指向更優質 提升教學品質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字嗎?”近日,在漣水縣實驗國小五島湖校區,一場“融學·水韻”課堂教研活動精彩舉行。老師以猜謎導入,通過分類識字、集中識字與随文識字相結合的方法,結合朗讀、多媒體展示等手段,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融學·水韻”課堂教學改革正在漣水縣如火如荼地開展。漣水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朱金峰介紹,這項改革是在全市“融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結合漣水縣情實施的,目标是突出“學”為中心,實作“教”和“學”的轉變,努力讓全縣中國小的課堂成為生長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生态的課堂。目前已按照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遴選5所學校作為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校,通過公開課、觀摩課、展示課、過關課、評優課等教科研活動,讓課堂教學改革覆寫全學段、全學科。

緊扣教學品質,提高辦學效益。近年來,漣水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品質至上的鮮明導向,建構學業品質監控評價體系。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注重正向激勵,把教學成果、教學品質作為考核學校、校長、教師的主要依據。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鼓勵高中多樣化發展,支援差異化競争,加快推進縣中振興,努力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水準。

“三環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國小數學結構化課堂教學模式、四步思維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漣水,一大批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形成,人人參與、個個都是課堂教學改革者,已成為漣水縣廣大教師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重教更尊師。漣水縣在全市率先出台關愛激勵教師九條措施,從弘揚尊師重教風尚、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搭建多元成長平台、保障教師職業發展、突出實幹實績導向、鼓勵教師學曆提升、拓展學校師資力量、激勵教師潛心育人等9個方面,列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可操作的關愛激勵教師舉措,大大激發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教學品質。

去年以來,漣水縣培養正進階教師1人、市學科帶頭人35人、市“533英才工程”培養對象32人,260名優秀教師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其中1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名教師入選第二季“中國好人”候選人,20餘名教師在市級以上課堂教學評比中獲獎。在優秀教師的帶動下,漣水各個學校活力迸發,教學成績穩步提升。

着眼更多元 鼓勵因材施教

“我報名了美術社團,很有趣。”開學伊始,漣水縣南門國小的張同學欣喜地發現,學校社團活動變多了,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感興趣的社團。“畫畫很好玩,我都不想放學了。”張同學說。

提考試成績,強綜合素質。當下,漣水縣正全面開展“5+2”課後服務,着力提高課堂效率、優化作業設計、提升課後服務水準。同時,積極開展“行走漣水 閱見未來”實踐活動,開辦“互聯互通”大講堂,組織研學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并非一鍋燴,而是百花齊放、各具特色。漣水縣按照“三有”“三好”要求,積極建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體系,引導學校走“特色項目—特色學校”發展之路,努力讓每一所學校都有一個以上的特色項目。

目前,全縣已創成國家、省、市級特色學校及特色項目80個,近10所學校獲評省級課程基地。其中,幸福裡實驗國小陶藝與面塑、淮浦學校書畫藝術、實驗國小國術、安東學校竹文化、陳師中心國小科技教育、軍民國小打蓮湘、向陽國小竹笛、南集中心國小淮劇、灰墩中心國小葫蘆絲、紅日國小紅色文化、唐集學校足球等特色項目開展得豐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漣水縣傾力打造“尚學漣水”教育品牌,内容包括實施“漣校連家”關愛工程,探索“政府主導、教育實施、社會關愛、家校互動”的留守兒童寄宿管理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全縣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上學難、難上學問題;實施“漣享學”助學工程、“漣尚名師”培育工程、“漣心有光”心理健康工程等,讓更多的“名特優”教師脫穎而出,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立德樹人,教育強縣。”漣水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湯勝國表示,全系統将繼續以昂揚的鬥志,凝聚起強大的合力,立足“優質”立教、“特色”強教、“名師”興教,以奮鬥之姿為加快建成教育強縣接續拼搏。(劉 華 王 舒 魏志東 孫國柱 喻 敏)

(轉載于《淮安日報》10月13日A1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