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一樣美味的食物正值上市旺季
受到了朋友們的熱烈追捧
那就是
鮮得流油的大閘蟹
作為金秋時節的頂流
大閘蟹的地位可是無法輕易撼動的
但是
也有很多朋友對螃蟹始終有着較大的“敵意”
覺得螃蟹吃起來太麻煩
啃了半天也啃不出多少肉
或是覺得螃蟹不能同食的東西太多
再加上隔夜的螃蟹不能吃
螃蟹身上的好多部位都不能吃
……
總歸就是
這也不敢吃 那也不敢吃
限制實在太多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今天就來帶大家來詳細了解一下
如何才能健康地吃蟹
螃蟹的食用價值
螃蟹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比如大閘蟹的蟹肉,蛋白質高達21g/100 g,含量比豬裡脊(19.6g/100g)和牛肉(20g/100g),魚類如鲈魚(18.6g/100g)都要亮眼。
其他常吃品種的螃蟹也不差,河蟹蟹肉的蛋白質含量也高達 17.5g,遠海梭子蟹也有 15.9g,都屬于很好的優質蛋白食物來源。
螃蟹和其他水産一樣,也是重要的優質多不飽和脂肪酸來源食材。其中 EPA 含量(170 mg/100g)和 DHA 含量(150 mg/100g)豐富,還有能促進大腦和神經組織的發育卵磷脂,以及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維生素 A、維生素 E 等。
此外,蟹肉中還富含核黃素、煙酸等 B 族維生素,搭配豐富的蛋白質,促進能量代謝,提供給身體足夠的關鍵營養支撐。
螃蟹肉本身比較偏寒性,也具有清熱、化瘀、滋陰的功效,秋季食用更能消火,對秋燥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順便再澄清幾個誤區:
● 說螃蟹「寒涼」,吃了會拉肚子,其實很大可能是買到了不新鮮、不幹淨的螃蟹,或者沒有做熟透了再吃,屬于食品安全問題。
● 說螃蟹是「發物」,吃了會加重濕疹等皮膚問題,則很可能是孩子對螃蟹過敏,産生了過敏反應導緻的。
● 至于吃了螃蟹會「性早熟」,無非是擔心激素問題。蟹黃和蟹膏是螃蟹的性腺,但我們吃下去之後,經由人體消化道一通拆解,螃蟹的性激素也就無法在人體發揮作用了。
螃蟹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1. 蟹鰓(俗稱蟹眉毛)
蟹鰓是蟹的呼吸器官,因為要過濾水質,上面難免會黏附一些污染物,很髒,不要吃。
它在螃蟹頭胸的兩邊,長得像眉毛,呈灰白色,可以捏出水。
長這樣:
2. 蟹胃
蟹胃裡面裝着螃蟹吃進體内的食物,可能有泥沙等污染物,不要吃。
它在螃蟹眼睛下方,通常藏在蟹黃裡面,是一坨透明的囊狀物,呈立體三角形,摸起來有點硬。
長這樣:
3. 蟹腸
這裡面裝着排洩物,很不衛生,應該去掉。
吃螃蟹的第一步,就是打開白色的臍蓋。臍蓋中間那一坨黑色條狀的,跟蝦線一樣的,就是腸子。
長這樣:
Ps:對于蟹心,現在沒有證據證明它不能吃,但口感确實不大好。如果之前吃過出現不适或是無法接受它的口感,那就不要吃了。
螃蟹不能與什麼東西同食?
寒涼食物:這些食物性質都偏寒,最好不要與螃蟹同食,以免寒性太過,加重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胃痛、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适症狀。
富含草酸的食物:例如等,因為螃蟹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成分,如鈣、鎂等元素,若是與富含草酸的食物同食,可發生沉澱反應,生成草酸鈣、草酸鎂等,不僅會沉積在胃腸局部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長此以往,會增加患結石的風險。
富含鞣酸的食物:如等,因為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與鞣酸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沉澱物,不僅影響螃蟹的營養價值,還會刺激胃腸道,發生不良反應。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等。因為螃蟹中的脂肪酸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保護血管的功效,若是與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同食,就會降低腸胃對不飽和脂肪酸的吸收,影響其營養價值。
吃螃蟹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
這些人群盡量别碰螃蟹
對海鮮過敏的人群、患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風的人群不建議食用;
患有冠心病、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慢性腹瀉、脾胃虛寒,老人和兒童等消化能力欠佳的人群盡量少吃,孕婦最好不吃蟹黃;
螃蟹的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患者不要吃得過多哦,尤其是蟹黃,以免膽固醇超标,誘發急性胰腺炎、心腦血管疾病等。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的推薦,每天水産品的适宜攝入數量為40~75g(可食部分),那麼一個健康的成人每天可以吃2隻左右的螃蟹,少吃為宜,一周内食蟹最多不要超過3次。
吃不完的螃蟹這樣處理
新鮮的生螃蟹買回來後,如果不能立即食用,可以将螃蟹用濕布或濕紙巾包裹,放入冰箱冷藏室,保持其短時間内的新鮮度;也可以将螃蟹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中,保持濕潤,并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暫時保持螃蟹的活力。
如果是吃不完的熟蟹,可以裝入幹淨的密閉容器裡,放進冰箱熟食區域内冷藏儲存,且應盡快食用。但熟蟹在冷藏室裡也不要超過一天,因為蟹腸等内髒器官極易滋生細菌,久存食用會帶來安全隐患。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加熱徹底。
此外,生螃蟹中可能含有細菌、寄生蟲等有害物質,食用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寄生蟲病。是以,一定要将螃蟹煮熟煮透後再食用。
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