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職責任務第三章 實施措施第四章 支援保障第五章 附 則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國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在全體人民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增進對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第三條 愛國主義教育應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着力點,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鮮明主題。

第四條 愛國主義教育堅持中國共産黨的上司,健全統一上司、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第五條 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實踐養成,主題鮮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第六條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中國共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團結奮鬥的重大成就、曆史經驗和生動實踐;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五)國旗、國歌、國徽等國家象征和标志;

(六)祖國的壯美河山和曆史文化遺産;

(七)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意識和觀念;

(八)英雄烈士和先進模範人物的事迹及展現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九)其他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内容。

第七條 國家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第八條 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第九條 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堅持理性、包容、開放,尊重各國曆史特點和文化傳統,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第十條 在每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國家和社會各方面舉行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集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第二章 職責任務

第十一條 中央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

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内,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第十二條 地方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縣級以上地方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網信、文物等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内,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依照本法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并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面向社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第十三條 工會、共産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作家協會、科學技術協會、歸國華僑聯合會、台灣同胞聯誼會、殘障人士聯合會、青年聯合會和其他群團組織,應當發揮各自優勢,面向所聯系的領域和群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第十四條 國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國家安全和國防觀念,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第十五條 國家将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将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辦好、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并将愛國主義教育内容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中。

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程關聯機制,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确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内容,采取豐富适宜的教學方式,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

第十六條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和體驗相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内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各類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館設施,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活動。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支援、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引導、鼓勵未成年人參加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活動。

第十八條 國家機關應當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愛國主義教育,發揮公職人員在忠于國家、為國奉獻,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方面的模範帶頭作用。

第十九條 企業事業機關應當将愛國主義教育列入本機關教育計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結合經營管理、業務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機關應當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專業精神,宣傳和培育知識分子、專業技術人員、運動員等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為國争光的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

第二十條 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應當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活動,在市民公約、村規民約中展現愛國主義精神,鼓勵和支援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群衆性文化、體育等活動。

第二十一條 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應當把愛國主義精神展現在團體章程、行業規範中,根據本團體本行業特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會員的愛國熱情和社會擔當,發揮會員中公衆人物和有社會影響力人士的示範作用。

第二十二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衆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和愛國情感,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

第二十三條 國家采取措施開展曆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别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别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國家加強對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包括台灣同胞在内的全中國人民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神聖職責的認識,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權利和利益,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國家加強與海外僑胞的交流,做好權益保障和服務工作,增進海外僑胞愛國情懷,弘揚愛國傳統。

第三章 實施措施

第二十四條 中央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統籌,指導推動有關部門和機關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和平台載體,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實施。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發掘具有曆史價值、紀念意義的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住房城鄉建設、文物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文物古迹、傳統村落、傳統技藝等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利用,發掘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引導公民在遊覽觀光中領略壯美河山,感受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第二十六條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當加強内容建設,豐富展覽展示方式,打造精品陳列,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機關、社會組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和參觀學習提供便利服務,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應當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通過宣傳展示、體驗實踐等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第二十七條 國家通過功勳榮譽表彰制度,褒獎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第二十八條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其他重要紀念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紀念活動,舉行敬獻花籃、瞻仰紀念設施、祭掃烈士墓、公祭等紀念儀式。

第二十九條 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元旦、國際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國際兒童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及其他重要節日,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紀念慶祝活動,增進家國情懷。

第三十條 組織舉辦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和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展覽會,應當依法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挂國旗、奏唱國歌儀式。

依法公開舉行憲法宣誓、軍人和預備役人員服役宣誓等儀式時,應當在宣誓場所懸挂國旗、奏唱國歌,誓詞應當展現愛國主義精神。

第三十一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出版機關等應當創新宣傳報道方式,通過制作、播放、刊登愛國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開設專題專欄,加強新聞報道,釋出公益廣告等方式,生動講好愛國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第三十二條 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内容建設,制作、傳播展現愛國主義精神的網絡資訊和作品,開發、運用新平台新技術新産品,生動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第四章 支援保障

第三十三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企業事業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依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國家支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論研究,加強多層次專業人才的教育和教育訓練。

對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機關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四條 中央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認定、保護、管理制度,制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利用規劃,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管理、利用的指導和監督。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免費開放制度和保障機制。

第三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創作愛國主義題材的文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等文藝作品,在優秀文藝作品評選、表彰、展覽、展演時突出愛國主義導向。

第三十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出版展現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課外讀物,鼓勵和支援開發展現愛國主義精神的面向青少年和兒童的動漫、音視訊産品等。

第三十七條 任何公民群組織都應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侮辱國旗、國歌、國徽或者其他有損國旗、國歌、國徽尊嚴的行為;

(二)歪曲、醜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三)宣揚、美化、否認侵略戰争、侵略行為和屠殺慘案;

(四)侵占、破壞、污損愛國主義教育設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八條 教育、文化和旅遊、退役軍人事務、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網信、文物等部門應當按照法定職責,對違反本法第三十七

條規定的行為及時予以制止,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應當責令及時消除影響,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負有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部門、機關不依法履行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對負有責任的上司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并回答了記者有關問題。

記者:為什麼說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時代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對于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中,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近代以來,愛國主義精神激勵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為救亡圖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英勇鬥争,實作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上司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作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來,黨上司人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把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闡明了愛國主義的科學内涵、本質特征、時代要求和實踐要求,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并對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國各族人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信心滿滿。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記者: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法律中是如何展現的?

答:愛國主義是與一國文化傳統、曆史發展和基本國情緊密相聯的。中國共産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大陸愛國主義始終圍繞着實作人民安康、民族富強而發展,最終彙流于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國共産黨史有力證明,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愛國主義教育立法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這一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根本政治屬性和政治方向。

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确規定,愛國主義教育應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同時,愛國主義教育法将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團結奮鬥的重大成就、曆史經驗和生動實踐,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用黨上司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三位一體,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之中。

記者:愛國主義教育涉及面廣,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了哪些舉措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

答:愛國主義教育法遵循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聚焦于保障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上司體制和機制,明确愛國主義教育堅持中國共産黨的上司,健全統一上司、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調愛國主義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同時根據不同社會群體的特點,突出青少年,對國家機關、群團組織、學校、家庭、企業事業機關、社會團體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務要求。

三是,在愛國主義教育應遵循的原則上,着眼凝心聚魂,重在建設、以立為本,既強調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又強調實踐養成、融入日常、注重實效。

四是,規定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内容,涵蓋思想政治、曆史文化、國家象征和标志、壯美河山和曆史文化遺産、憲法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迹及展現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各個方面。

五是,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和各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利用紅色資源、文物古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類文化場館等各類資源,通過功勳榮譽表彰獎勵和各種紀念慶祝、民俗文化活動,通過升挂國旗、奏唱國歌、憲法宣誓等儀式禮儀,通過文藝作品、新聞媒體和資訊網絡各種平台載體等。

六是,明确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對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職責,同時規定了教育、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網信、文物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并規定了支援愛國主義教育有效開展的保障措施。

記者:愛國主義教育應如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結合起來,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愛國主義教育是多層次、多元度的,愛國主義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目标一緻、内容相通,應當在工作中緊密結合起來。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此作出相應規定、提出要求。

一是,要将愛國主義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緊密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二是,要将愛國主義教育與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愛國主義教育法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确規定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将中華民族發展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曆史文化遺産等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充分發揮曆史文化遺産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三是,要将愛國主義教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作為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首要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他要求對涵育愛國主義精神發揮着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确規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兩者有機融合。

四是,要将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緊密結合。大陸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目标一緻、互為支撐。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确,愛國主義教育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着力點,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意識和觀念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對在愛國主義教育中開展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提出要求。

五是,要将愛國主義教育與公民工作生活緊密結合。按照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規定,充分挖掘好、利用好壯美風光、曆史文化遺産、紀念設施、民俗文化等資源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倡導愛崗敬業,因地制宜、潤物無聲,讓人們感受祖國的壯美河山和悠久文化,展現勞動之美,激發愛國情懷。

記者: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貫徹實施應做好哪些工作?

答:愛國主義教育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有關方面應将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動員和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推動法律正确有效實施的濃厚社會氛圍。要通過多種形式,用生動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釋愛國主義的深刻内涵、重要意義,闡釋愛國主義教育法确立的基本原則、任務要求和重要舉措,加深全社會的認識,樹立正确的輿論導向,唱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旋律。要加大組織指導力度,落實法律規定的職責任務和舉措,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開展,充分展現立法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在愛國主義教育法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同時堅持理性、包容、開放,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義等幹擾。

圖文:標頭職工e家

排版:張家口文旅

備注:侵權聯系删除

文旅指尖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及解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