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八不半
像電影一樣,用黑暗邂逅光明。
9月25日,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片單,備受關注的主競賽單元中,15部入圍影片有多達5部華語片:《小小的我》《喬妍的心事》《女兒的女兒》《我的朋友安德烈》《爸爸》,比去年還要多出兩部。
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
易烊千玺、趙麗穎、劉昊然、劉青雲等分别作為五部影片的主演,楊荔鈉、翁子光、趙德胤等來自中國内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的導演,将帶着各自的作品争奪最佳影片東京櫻花大獎(金麒麟獎)。
回看去年東京電影節的斬獲成果,《雪豹》《老槍》《草木人間》三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最終,已故導演萬瑪才旦的遺作 《雪豹》拿下最佳影片,高朋的《老槍》獲最佳藝術貢獻獎,顧曉剛獲得黑澤明獎。還有一項特别成就獎,授予了曾摘得東京影帝的張藝謀。
今年在種子選手數量上多于去年的情況下,能否蟬聯最佳影片,主競賽入圍影片占1/3席位的華語片屆時又将斬獲幾項大獎,引人期待。
除了主競賽單元,還有五部華語電影入圍亞洲未來競賽單元,其他單元也有衆多華語力量的身影,如黃曉明主演的《陽光俱樂部》、剛在平遙影展全球首映過的《怒江》均入圍World Focus單元,《九龍城寨之圍城》《狗陣》則入圍Gala Selection單元等。
另外,本屆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是 梁朝偉,導演杜琪峰也是評審之一,屆時,衆多華語影人将齊聚本屆電影節。
有業内人士表示,這可能将成為史上關注度最高的一次東京電影節。如此強大的華語陣容和極高的獲獎幾率,你怎麼能錯過?
本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将于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東京舉辦,為期10天。
——五部入圍影片盤點——
《小小的我》
該片由楊荔鈉導演,遊曉穎編劇,易烊千玺、林曉傑、蔣勤勤、周雨彤主演,尹露監制,講述患有腦癱的劉春和(易烊千玺 飾)勇敢沖破身心的枷鎖,為外婆(林曉傑 飾)圓夢舞台的同時,也努力尋求着自己人生的坐标。在經曆一個盛夏的蛻變後,他終于踏上了新的旅程的故事。
伴随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片方近日也釋出了一款由黃海設計的國際版海報。
海報中易烊千玺飾演的劉春和邁出堅毅的步伐,攀上長梯迎光站立,奔向未來,給人很強的希望和溫暖感。海報中,劉春和的背影形象也首次呈現。
同時曝光的英文片名《Big World》“大大的世界”,與中文片名“小小的我”形成奇妙的互文。
飾演腦癱患者的易烊千玺,這次再度挑戰自我。
年初在一則采訪中,千玺談到《小小的我》這部電影時表示,如果有哪一刻讓他泛起“我是誰?我在哪兒?”的自我懷疑,那就是剛進組《小小的我》那會兒。他直率坦言表演過程中的“不容易”。
本片導演楊荔鈉,其此前的“女性三部曲”《春夢》《春潮》《媽媽!》為人熟知并備受好評;編劇遊曉穎曾創作了《相愛相親》《我的姐姐》《祝你幸福!》等作品;監制尹露也曾和兩位編導以及易烊千玺有過多次合作。
擅長把控現實題材和情感表達的幾位主創,這次再度聚焦特殊群體,将通過影片《小小的我》向觀衆傳達出怎樣鮮活而獨特的生命經驗?本片也将在電影節期間進行全球首映。
《喬妍的心事》
該片由趙德胤導演,趙麗穎、辛芷蕾、黃覺、董寶石主演,改編自張悅然小說《大喬小喬》,講述了兩個親生姐妹在命運洪流下,努力破局追求自由的故事,此前已定檔10月26日國内上映。片中趙麗穎飾演一名常年混迹于名利場的娛樂圈知名女星,而辛芷蕾也一改觀衆印象中高冷的女神形象,變身邊境求生的孕婦。
二人首次合作,用雲南邊境方言演繹一對相愛相殺的姐妹,同根并蒂卻心懷各異。
前不久,趙麗穎憑借年初的電影《第二十條》獲得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近日又憑借電視劇《風吹半夏》拿下飛天視後,本次《喬妍的心事》入圍,又是一次對其演藝之路的肯定和鼓勵。
而辛芷蕾此前在《繁花》中李李一角的演技展現,也讓我們對她在新片中懷胎數月、皮膚黝黑、眼神狠厲的“惡女”角色的演繹充滿期待。
《我的朋友安德烈》
該片由董子健導演,劉昊然、董子健、殷桃主演,改編自雙雪濤同名小說,講述回到東北奔喪的李默(劉昊然 飾)意外與年少時的摯友安德烈(董子健 飾)重逢,兩人各懷心事,開啟了一段充滿故事的旅程。
本片是董子健從演員轉型導演的首秀,此前他談到電影創作的初衷:那些我們以為會忘記的過往,總會在人生留下印迹,而無論痛苦與否,這些過往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朋友,指引着未來的方向。
導演處女作選擇與好友劉昊然合作,兩年前一檔綜藝節目中兩人在流星下許下的心願照進了現實:“祝中國電影越來越好”“祝你能讓中國電影越來越好”“祝咱們能成為中國電影在變好路上的一份子”。
如今這部“與好朋友有關”的電影闖入國際視野,當初的心願也将一點點實作。
《女兒的女兒》
本片由侯孝賢監制,黃熙導演,張艾嘉、林嘉欣、劉奕兒、趙文瑄主演,講述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原本應該要開始享受孩子成家獨立後的悠閑下半生,卻因為一場意外打亂了生活節奏,不得不重新爬梳身為母親也同時身為女兒的複雜情結,并迎接自己從未想像過的新的挑戰。 該片曾入圍今年多倫多電影節站台競賽單元,張艾嘉憑借該片獲得站台單元“特别提及獎”。
評審團盛贊張艾嘉在電影中的表演:飾演一位内心沖突的母親并展現了卓越的演技,是她生涯最出色的表演之一。這次影片入圍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張艾嘉也将向東京影後發起沖擊。 本片導演黃熙,曾作為侯孝賢《刺客聶隐娘》的助理導演,其處女作《強尼·凱克》曾提名金馬最佳新導演,這次她将以女性視角,細膩呈現母親和女兒的内心世界,并探讨LGBTQ群體、人工生殖等議題。 此前在一則采訪中導演黃熙表示:“縱觀台灣實作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這裡面的故事不勝其數,問題複雜且存在争議,試管嬰兒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生殖話題所涉及到的人群,比你以為的要更加龐大,不僅僅局限于LGBTQ群體。”
《爸爸》
影片由翁子光導演,劉青雲主演,故事講述失去了家人的阮永年(劉青雲 飾)如常回到茶餐廳開店,讓自己感覺一切依舊,還活在回憶的日常裡。
血緣的至親奪走了生命的摯愛,永年既無法憎恨生者,更無法忘記逝者,唯有回憶與幻想相濡以沫,讓永年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一些真實感,縱與兒子一窗之隔,永年比以往更努力活得像一個“爸爸”。
本片代表中國香港出戰主競賽,這也是時隔六年再有港片入圍這一單元,上一次還是2018年陳果執導的《三夫》。 《爸爸》改編自2010年香港轟動一時的命案“荃灣享和街弑母殺妹案” ,延續《踏血尋梅》《正義回廊》(翁子光任制片)的風格,導演翁子光再度聚焦社會邊緣人物,探讨既是僅剩的親人、又是仇人的極其複雜的父子關系。 當年憑借《踏血尋梅》,翁子光獲得一衆獎項的認可,之後執導商業大片《風再起時》,卻遭到市場冷遇。
這次,翁子光回到“奇案片”這一自己熟悉的領域,通過案件來探讨人性,能否獲得東京電影節評委們的青睐?而三座香港電影金像影帝在手的劉青雲,這次也将沖擊東京影帝。
東京電影節的常客 & 華語電影的福地
1986年張藝謀主演《老井》劇照
作為全球14個國際A類的電影節之一、亞洲最具重量級的電影節之一,東京國際電影節(簡稱TIFF)是日本規模最大、受關注最高的電影節,自1985年設立以來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和電影人,也是華語電影最重要、最不可缺席的展示舞台。 在東京電影節近40年的發展曆史上,華語電影有6次斬獲電影節最高榮譽金麒麟獎,包括:1987年吳天明的《老井》、1993年田壯壯的《藍風筝》、1994年嚴浩的《天國逆子》、1999年張作骥的《黑暗之光》,2003年霍建起的《暖》、2023年萬瑪才旦的《雪豹》,是獲這一獎項次數最多的國家,主辦國日本也僅獲獎兩次而已。 不僅影片本身獲得偏愛,在這裡還誕生過7個華語影帝:張藝謀《老井》、牛振華《背靠背臉對臉》、張國榮《霸王别姬》、朱旭《變臉》、王千源《鋼的琴》、王景春《警察日記》、段奕宏《暴雪将至》;6個影後:趙麗蓉《過年》、呂麗萍《藍風筝》、曾靜、劉若英《美麗在唱歌》、金雅琴《我們倆》、範冰冰《觀音山》,華人演員在這裡異彩奪目。 與獲獎影片和影帝後相比,主競賽獲最佳導演的華語影人可能顯得偏少,至今共有3位:陳凱歌《霸王别姬》、嚴浩《天國逆子》、吳天明《變臉》。
從1994年到1996年,華語導演連續三年捧回這一重量級獎項,如今,這種盛況已經相隔遙遠。
張藝謀獲東京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另一座類似終身成就獎的“黑澤明獎”,華語影人獲得者有2位:侯孝賢、陳凱歌。去年《草木人間》導演顧曉剛,以及今年的中國台灣導演傅天餘,雖然也獲得“黑澤明獎”,但該獎項性質已調整為“表彰引領電影行業未來的電影人”,而非此前定義的“頒發給對世界電影做出卓越貢獻的大師級人物”。
去年張藝謀獲得的終身成就獎,其實就是“黑澤明獎”最初的定位。這樣,東京電影節終身成就獎,華語影人其實有3位。 除了華語電影和影人閃耀各大獎項競逐的舞台,電影節幕後評審團也處處可見中國電影人的身影,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
今年東京電影節主競賽的評審團主席由梁朝偉擔任,他也是繼鞏俐、張藝謀、陳凱歌、章子怡之後第五位擔任該職務的中國影人。至于30多屆以來評委成員中的華語影人,那就更多了。 放眼全球衆多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無疑是華語電影的福地,見證了幾代中國電影人在國際舞台上的成長,而華語電影也成為東京電影節的常客。 去年,萬瑪才旦的《雪豹》時隔20年再次獲得東京櫻花大獎,今年5部華語片一同競逐這一榮譽,無疑将再次形成一股華語電影的“東京熱”。
在熾熱的聚光燈下,華語電影最終能否再獲偏愛而大放異彩,拭目以待。
附: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入圍片單 主競賽單元:
《小小的我》楊荔鈉
《喬妍的心事》趙德胤
《我的朋友安德烈》董子健
《女兒的女兒》黃熙
《爸爸》翁子光
《再見,朋友》Ivan D. Gaona
《埋葬死者》馬可·杜特拉
《正如其貌》蒂埃裡·德·佩雷蒂
《雨中的情欲》片山慎三
《最愛今日天空、我卻無法言明》大九明子
《敵》吉田大八
《Cadet》 Adilkhan Yerzhanov
《The Englishman's Papers》Sérgio Graciano
《Promise, I'll Be Fine》 Katarina Gramatova
《Traffic》Teodora Ana Mihai 亞洲未來單元:
《搖籃凡世》張吉安
《黑之牛》茑哲一朗
《三個羯子》葉星宇
《不赦之罪》林善/譚善揚
《不遊海水的鲸》汪迪
《Apollon by Day, Athena by Night》Emine Yildirim
《The Bora》Mohammad Esmaeilie
《Missing Child Videotape》Kondo Ryota
《Sima's Song》Roya Sadat
《Wait Until Spring》Ashkan Ashkani
其他單元入圍的華語片: Gala Selection單元:
《狗陣》管虎
《九龍城寨之圍城》鄭保瑞 世界焦點單元:
《破·地獄》陳茂賢
《陽光俱樂部》魏書鈞 《怒江》劉娟 青少年單元:
《開始的槍》瞿尤嘉 Women’s Empowerment單元:
《虎毒不》陳小娟 特别展映:
《隻此青綠》周莉亞/韓真
-END-
女導演們,太敢拍,也太敢說了!40年後再談《黃土地》,陳凱歌還是當年的陳凱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