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張江又有一家半導體新銳企業重新整理了業界對于速度的感覺:成立剛四年的先楫半導體,共完成5輪融資,上市6款産品,其中一款是國内首款内嵌ESC的高性能MCU,在工業、新能源、汽車電子三大領域積累了上千家客戶。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先楫半導體所聚焦的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領域,一面市場持續保持着增長,另一方面競争也越來越白熱化。據HIS資料,2023-2026年中國MCU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年複合增長率約為7%。另據行業估算,從2018年到2024年,國産專注于MCU的公司數從幾家增長至幾十家,價格殺到幾毛錢産品比比皆是。

先楫半導體由曾勁濤創立于2020年,主打高性能嵌入式解決方案,産品覆寫微控制器、微處理器和周邊晶片,以及配套的開發工具和生态系統。曾勁濤曾在國際知名MCU公司工作20餘年,其核心管理團隊資曆深厚,具有15年以上、超20個SoC項目的豐富研發及管理經驗。2022年,先楫半導體成為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十一季)汽車電子專場的入營企業。

“我們是全球第一家做高性能RISC-V核心的MCU公司,經過四年快速奔跑,在新興細分領域殺出了一條能PK國際巨頭的高速增長之路。”先楫半導體創始人兼CEO曾勁濤表示,他們敢于創新的背後,得益于有一支在行業前沿長期戰鬥的隊伍。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先楫半導體董事長兼CEO曾勁濤

01

新市場、新技術、新機會

實際上,MCU是一個成熟且充分競争的市場,主流市場一直被如ST、NXP、TI和Renesas等外資品牌占領,他們占有9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但另一方面,就算是市場的NO.1所占份額也不到20%多,剩下的各家所占份額就更小了。

雖然市場分散,但頭部的每家都活得很好。其中的核心原因是,MCU有上萬種應用,每家服務一個細分市場就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在先楫半導體成立前夕,MCU市場正在經曆新一輪巨變。

一是中國出現了巨大的新興應用市場。智能制造、物聯網、自動駕駛等行業的新發展帶來了新需求,要求MCU朝着更低功耗、更高性能、內建度更高和更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對國産晶片的需求劇增,尤其是在高端晶片市場。在2018之後,相關高性能MCU在中國市場中的銷售增長是最快的。由于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國内廠商開始尋求國産MCU作為進口産品的替代。

三是底層技術也在巨變中。在處理器領域,此前主流的架構隻有x86與ARM這兩種。第三種架構RISC-V自2010年誕生之後發展迅猛,其開源的設計吸引了衆多優秀的開發者,使用起來成本效益更高,也更适用于現代計算裝置,在倉庫規模雲計算機、高端行動電話和微小嵌入式系統等場景的性能與功率效率更高。

市場和技術同時在劇烈改變時,往往也意味着将會出現新機會。在這中間,曾勁濤看到了巨大的新市場缺口:在2020年之前,全球還沒有MCU公司基于RISC-V架構開發高性能産品。同時,國内MCU公司大多數聚焦家電、消費類等中低端市場,性能、名額都無法對标國際品牌。“RISC-V架構一出來,我就覺得這代表了未來的方向;另外,中國的工業生産、智能制造肯定是全球領先的,相關産品必然會走向全球,這就需要高性能MCU晶片的賦能與支撐。而本土的MCU公司有天然的優勢,距離市場更近,相應速度更快,成本效益可以做到極緻。”

基于這兩個判斷,2020年他帶着團隊開始在張江創業。“我們沒想追随誰的腳步發展,隻是想解決市場即将到來的迫切需求。”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圖:先楫半導體位于張江的新辦公室外景

02

4年,6個系列産品,近千家客戶

晶片行業有條鐵律:個人再牛也難成事,必須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才行。

先楫半導體成立之初,在張江一家創業孵化器内辦公,十幾個MCU領域資深的技術人員團隊沒日沒夜地開幹起來。

先楫半導體的早期員工至今還很懷念那段艱苦時光。由于人數不多,為了節省時間,公司統一為大家點餐,即便連餐後水果的預算都沒有,但大家卻有使不完的勁。“走進公司,那種熱火朝天的場景是撲面而來的。”

一位已在先楫工作三年的骨幹分享說,團隊的能動性被調動起來,主要是依靠兩點:一是公司願意分享,把骨幹發展成創業合夥人;二是相信國産MCU終将吃定全球最大市場佔有率,而先楫半導體極有可能成為高性能MCU代表企業。

想要在國際巨頭壟斷的高性能市場分食,先楫半導體怎麼做才能走得通?

已在半導體裝置國産化道路上走得風生水起的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在談到中微公司突圍之道時提到,在晶片領域要實作超越,就不能重複走别人的路。

曾勁濤既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

在底層技術方面,率先采用RISC-V架構做國産高性能MCU,并為此搭建新的生态。“先楫是全球第一家這麼做的企業,當時供應商都不太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MCU的極緻創新需要生态支援,先楫半導體創立伊始就将生态建設放在很高的優先級,在工業領域不斷适配完善自身的RISC-V生态,提供完整的工具鍊,兼顧工程師的使用習慣提供熟悉的開發環境和軟體工具。

比如,在創業早期,先楫半導體成為國内第一家買斷德企Segger商用IDE使用權的MCU公司。IDE,類似于工程師工作時“鉗子、扳手”之類的工具,先楫半導體這麼做的好處之一是其客戶也可免費使用Segger商用IDE進行開發,既幫客戶節省了開發成本,同時也提升了開發效率。

去年,先楫半導體又與IAR達成戰略合作協定,IAR為其創新産品提供全面的開發工具支援,包括代碼編輯、編譯、調試等功能,幫助開發人員充分利用先楫半導體高性能RISC-V MCU的潛力。

此外,先楫半導體支援6種RTOS作業系統,包括RT-Thread、開源鴻蒙等,滿足實時控制要求。并且RISC-V底層具有一緻性、相容性的特點,即便後續進行晶片IP更新切換,也絲毫不影響使用者的上層使用。

曾勁濤表示,很多人熟悉ARM的MCU生态,但更确切地說是熟悉ST(意法半導體)搭建的生态,而先楫半導體想要做的,是搭建一套工程師熟悉的RISC-V生态。

在産品政策上,實施“MCU+”戰略,走上了跨界MCU這一發展道路。當MCU和MPU之間的界限越來越不明确,跨界MCU應運而生,它要求産品保持傳統MCU高實時性和簡單易用的特點的同時,還要在算力、圖像處理、通信速度,以及控制能力上進一步提升,以滿足市場對MCU性能增長的需求。

為了兼顧MCU內建度的提升和與應用的深度結合,先楫半導體比别人快一步推出适合于各垂直市場的高性能專用MCU+/SoC晶片,實作産品差異化創新。四年下來,先楫半導體一共推出6個系列産品,全部是具有超強計算能力、卓越通訊能力、精準控制能力、出色多媒體能力的高性能MCU。

以不久前剛上市的先楫HPM6E00系列來舉例,這是一款專為工業以太網和電機控制而生的跨界MCU産品,該系列MCU內建了德國倍福公司(Beckhoff)正式授權的EterhCAT從站控制器(ESC: EtherCAT Slave Controller)、高性能RISC-V核心CPU,以及豐富的外設和運動控制功能。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圖:先楫半導體新推出的HPM6E00系列MCU(來源:先楫半導體)

HPM6E00一經上市後便引發外界關注。曾勁濤表示,先楫MCU是中國定義、中國設計、中國制造、為中國服務的産品。HPM6E00内置倍福授權的正版EtherCAT ESC IP,為先楫客戶全面排除了IP上的風險。“這款産品填補了國内MCU市場的空白,也标志着大陸工業MCU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除了技術性能追趕國際品牌之外,國産MCU服務國内市場還另具優勢:距離一線的“炮聲”更近。如今,作為企業CEO的曾勁濤50%的時間都是在和客戶交流。“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有市場才能存活下來,被市場信任才有發展機會,我們要在一個新領域中定義産品,必須要比客戶想得更遠、深度了解應用才行。”

并且,作為國産MCU企業,先楫半導體可以更全面适應市場需求,比如先楫FAE(現場技術支援工程師)團隊24小時線上回應客戶的問題、軟體高度适配鴻蒙系統等,這是國外品牌做不到的。

是以,在某些應用上,先楫半導體成了市場的最優選。

而今,頗令先楫人欣慰的是,其開發社群已聚集生态圈上萬工程師,他們每天都在溝通各種開發問題、積極交流開發經驗。

“判斷一個To B創業公司靠譜與否,最直接的一個方法就是看有多少客戶願意付費用他們的産品。隻用了4年時間,先楫累計近千個企業使用者,說明他們的産品是有市場競争力的。”一家早期投資機構如此評道,這是他認為先楫半導體已安全通過從0到1的核心原因。

03

國産MCU全面突圍,重塑MCU市場格局

走過從0到1的階段,先楫半導體後續的發展速度隻會更快。

在先楫管理層看來,半導體創業公司的前行速度尤為重要,他們甚至将這一理念融入公司名字之中:百舸争流,奮楫者先。

他們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在門檻極高的高性能MCU賽道,這是中國本土企業首次與海外晶片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卷速度和卷成本效益,向來是國産公司的優勢。在此之上,先楫半導體還要卷性能。

一面是國産MCU公司全面突圍,另一面是海外MCU公司發展放緩。

近日,國際MCU公司英飛淩釋出2024年第三季财報,淨利潤同比大跌52%,營收未達預期,是以宣布了全球裁員1400人的計劃,并打算将另外1400個職位遷移至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以削減成本。

實際上,英飛淩并不是個例。ST(意法半導體)披露資料顯示,今年二季度收入為32.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3%,淨收入為3.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德州儀器今年二季度營收也較上年同期下滑16%,原因是工業和汽車行業需求下滑……

有分析指出,國際MCU公司之是以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近幾年面臨着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經濟疲軟導緻的庫存水準超出終端需求,以及電動汽車市場的複蘇推遲等挑戰。

而從行業競争因素來看,在傳統中低端MCU市場,中國本土MCU公司将價格戰打到近乎慘烈;與此同時,諸如先楫半導體、芯旺微等中國本土MCU玩家在高性能領域的突圍,也加劇了新世代MCU的競争。

種種迹象,已在說明——MCU市場正在迎來拐點,新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中。

近幾年本土MCU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在面對國内外競争加劇的當下,先楫團隊仍在不斷強調要敢于創新和突破,不僅是産品技術上的創新,還要敢于在各類市場應用上有所突圍。

相關報告資料已表明,無論是工業控制、新能源,還是智能汽車、AI機器人,這些新興行業最大的市場都在中國。諸如先楫半導體這些MCU創業公司,隻要在一個領域站穩腳跟,後續就會有生存和發展機會。

實際上,在市場和技術疊加變化且有利于中國企業時,不隻是在MCU領域,其他領域同樣出現了一批走向國際的本土企業。比如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既催生了像甯德時代這樣的巨頭,在更細分的環節還出現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比如張江的汽車OTA公司艾拉比,高峰時1年3輪融資,本土市場佔有率占比迅速超越國際巨頭公司。

曾勁濤同樣認為,中國MCU公司未來勢必會崛起并走向國際。“再過一二十年時間,中國MCU公司會在全球占據重要席位。”

盡管國産MCU在很多領域的替代率已經非常高,但剩下的技術集中度高、難以替代的部分才是先楫半導體的發展方向。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以工業控制為例,機器人手臂乃至手指動作控制越來越精準,這要求機器人關節之間實作高速工業實時通訊、精準控制馬達,其中MCU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楫晶片專注于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具備高算力、擴充性及相容性強、電機控制專用外設、靈活的封裝,以及高精度ADC、SDM等優勢,已得到客戶廣泛認可。

在大環境偏冷的情況下,先楫半導體依然會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兩個月前,先楫半導體獲B輪約億元融資,宣布融資主要用于豐富先楫半導體高性能微控制器的産品線,并拓展及擴大其在工業自動化、新能源和汽車電子三大領域的市場發展,尤其是加速在智能駕駛、機器人、邊緣側AI晶片等領域的開拓。

張江國産晶片黑馬:先楫半導體服務千家客戶,填補國内市場空白

先楫半導體融資曆程(來源:企查查)

習慣多做少說的曾勁濤,雖未談及公司宏大願景,但打從心底裡相信先楫半導體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接下來他要帶着團隊用資料交出答卷,在細分領域拿到最大市場佔有率。“沒有做不成的理由,我們要在目标市場占到50%左右的份額。”

先楫,未來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