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千年運河猶如一條波光粼粼的記憶珠鍊穿城而過,講述着副中心城市發展與變遷的璀璨往昔今朝。

運河的故事,有太多種講法。大運河的開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它見證了中國古代交通和水利發展的曆史。随着城市副中心發展不斷邁向更高的次元,綠色産業的定位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集聚,一批批重點項目在運河商務區相繼落地,為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賦能增效,古老的大運河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碧波煙岚,河水湯湯,千年運河凝聚曆史文脈;古韻今風,交相輝映,綠色司法激蕩生态文明嶄新篇章。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一份協同治理架構協定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詩人王維珍詩句中的燃燈佛舍利塔,也承載着人們對京杭大運河北起點的美好回憶。但近代以來,大運河通州段承載了北京城區90%的排水任務,成了城鎮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污通道,運河水質每況愈下,河水發黑發臭,水質一度降到了劣V類。

經過十年的治理,如今大運河北京段水清岸綠,鷗鹭翔集、碧波蕩漾、萬物共生。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副中心持續開展藍天保衛戰和清河行動等綜合治理工作。“生活在運河邊,我們見證運河十年蝶變。在此期間,通州法院向前一步,主動作為,妥善處理‘散亂污’企業和工業大院騰退引發的糾紛百餘件,用剛性法治守護住了千年運河之美。”通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靜說道。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2024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提出十周年。為凝聚大運河生态文化保護合力,通州法院邀請天津北辰法院、天津紅橋法院、天津武清法院、河北香河法院等北運河沿線法院召開“凝聚法治力量 共護千年運河”京津冀大運河保護研讨會,共商大運河司法協同保護。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研讨會上,五家法院共同簽署《加強大運河保護司法協作架構協定》,共同建立跨區域訴訟服務、環境資源審判、調查研究、審判管理、聯合開展保護大運河社會行動示範等協作機制。落字為信、鄭重承諾,用司法的筆觸,在京津冀司法協同宏偉藍圖上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眺望河岸,當年“東方化工廠”的繁榮曆曆在目,但随着北京市産業結構的轉型更新和副中心建設的提檔加速,昔日污染嚴重的化工集聚區已搖身變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沿岸大運河森林公園、台湖萬畝遊憩園等大型郊野森林公園随處可見,三大建築依河伫立,成為北京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也成為了網紅打卡勝地。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在推動生态環境綜合治理程序中,通州法院環資法官還做了很多努力。2023年6月,通州法院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挂牌“生态普法驿站”并現場授課,與北京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攜手扮靓通州大運河“高顔值”。此後,類似的生态普法驿站還落戶在大鸨栖息地——台湖鎮水南村、台湖萬畝遊憩園等副中心生态地标,法治護航綠水青山。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一次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

順流而下,五河交彙處,北關閘、大光樓與千荷瀉露橋、運河商務區等現代建築交相輝映。運河商務區是城市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也是ESG綠色産業基地的集聚區。随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一批綠色發展産投研機構落戶城市副中心,推動轄區綠色高品質發展,維護綠色金融安全成為通州法院環資法官的一道必答題。

為下好綠色司法先手棋,通州法院赴北京綠色交易所開展調研,加強綠色金融領域協同共治、資訊共享和人才共育,探索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法治保障的長效合作機制。“但這遠遠不夠,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已正式上線、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市場即将重新開機,逾千億碳交易市場靜待釋放,環資法官需要帶着‘碳大腦’趕考,争當減碳路上的‘碳’路者。”台湖法庭(環境資源法庭)庭長梁聯林說幹就幹,立即着手組建“雙碳”法學理論研讨小組,收集碳交易文獻資料和典型案例,并組織環資法官參加碳資産管理教育訓練,為雙碳審判做好充足的準備。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2023年11月,通州法院受理了兩起碳排放權交易糾紛案件,該兩案系全國首例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涉稅案,案件的處理涉及CCER交易規則尤其是稅收規則的認定,對規範CCER交易市場、助力“30·60”雙碳目标的實作具有重要示範作用。2024年6月3日,該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法官梁聯林、于素娟、馬帥與具有環境資源專業知識背景的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七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該兩案,雙碳涉稅引起了市場與學界的廣泛關注。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2024年7月10日,涉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适用問題研讨會在北京召開,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通州,為司法助力推動新質生産力彙聚智慧力量。梁聯林圍繞碳排放配額、核證自願減排量的法律性質作主旨發言。她認為,碳排放權應從“性質之争”轉向“應用之義”,為碳交易制度設計提供相對寬闊的發展空間,更有助于激發碳市場的活力。她建議,針對前沿交叉的問題,加強“雙碳”糾紛的協同治理,深化部門間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雙碳”治理的新路徑。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一份妙筆着綠的民事判決

環資審判工作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持續深化理念變革。随着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人民群衆對優美生态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老百姓從“盼溫飽”轉變為“盼環保”,從“求生存”轉變為“求生态”,希望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對環境資源審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環資法官把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辯證統一的裁判理念落到每一個案件中。而馬帥法官就遇到了一個讓他左右為難的環資案件。

今年年初小王新添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卻一直面臨停車難題。小王和物業公司分别簽訂兩份車位租賃協定,而兩個停車位分别位于院内和院外,且都指定停放小王的同一輛新能源小客車。就院外停車位,小王還和物業公司簽訂《新能源小客車充電設施配裝及安全使用協定》,約定配裝事宜。合同履行過程中,小王認為院外停車位離家距離太遠,不但未配裝充電樁,反而起訴要求物業公司配合其在院内停車位加裝充電樁。

物業公司對小王的起訴非常不解,小區建設時間早,變壓器容量低,院内随意安裝充電樁極易引發安全事故。但考慮到業主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物業公司主動向相關部門申請在小區院外區域設定新能源停車位,并更新了變壓器,友善新能源汽車安裝充電設施。沒想到好心辦事還被起訴,物業公司經理感到很委屈。

馬帥也是一位新能源車主,非常了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苦衷,是以他決定到案涉小區看一看。這一看,讓馬帥對案件有了新的想法。物業公司對案涉小區的油車車位和新能源車位進行分區管理,院内油車車位較為密集,離居住區距離較近。新能源停車位在小區院外較為空曠區域,充電安全提示顯著,消防器材配置齊備,停車密度大,且新能源車位與各小區之間亦有通道友善業主進出。

此時,馬帥關于案件處理的思路已經逐漸清晰,他決定用民法典“綠色原則”去定分止争,因為“綠色原則”不僅要賦能綠色發展,也要規範綠色發展。小王訴求表面上看是推動新能源汽車便捷使用,但本質是為實作自身合同利益最大化,在小區院内人流、車位密集的情況,其舍棄新能源車位改為要求在油車車位上安裝充電樁,不僅有違合同約定還勢必會給周邊環境造成潛在安全風險,有必要加入對公共利益以及社會責任的考量,對私益作出必要的限制。相反,物業公司的做法尊重了意思自治原則,在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兼顧了交易安全與生态安全,契合綠色原則的立法本意。最終,馬帥采納了物業公司的意見,不同意小王在院内油車停車位配裝充電樁。判決作出後,小王并未提出上訴。該案件還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作為一名環資法官,内心一直堅持着一個信念,對于每一件案件,做出的每一紙判決,不隻是文字的凝聚,更是對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實踐。”馬帥在判後落筆寫下上述這一段話。

環資法官的思考并未就此止步,崔歡法官也關注到涉新能源汽車充電糾紛民事案件審理呈現出的新特點、新趨勢。随着充電樁保有量的增加,充電樁使用過程中可能涉及公共安全、業主知情權、隐私權等問題,相關主體間的利益沖突逐漸顯現。加之充電樁作為高壓通電裝置,使用過程中易存在安全隐患,導緻物業公司、業委會産生管理壓力,涉充電樁沖突糾紛從“能不能安”向“怎麼安”到“怎麼管”的轉變。為此,崔歡帶領調研團隊形成萬字調研報告,并召開審理情況通報會,針對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背後存在的問題提出工作建議,積極推動涉新能源汽車充電糾紛民事案件源頭化解,讓更多車主願意使用新能源汽車,讓更多小區願意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便利,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強勁的法治動能。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解密副中心法官傾力呵護“生态美”大運河,護航新質生産力

從曆史時光裡的舳舻千裡、漁火延綿,到現實圖景裡的物阜民豐、水清岸綠,大運河縱通南北、橫貫古今。通州法院環資法官亦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古今交輝之間,一手承載千年運河文脈傳承,一手護航綠色産業高品質發展,以專業力量托起環資審判,追青逐綠,向美而行。

供稿:通州法院

編輯:紀欣蕊 肖飛

稽核:王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