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二屆數字文旅“人工智能助力生态旅遊發展”高峰研讨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崇明校區舉行。本次研讨會以“和諧共生——生态旅遊的多元視角與創新發展”為主題,聚焦生态旅遊在業态創新、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文化傳承和文化資源開發、創意産業與跨界融合、管理體系設計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包括主旨論壇、主題交流、圓桌論壇和實驗實訓場景參觀四個闆塊,政府部門、業界大咖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繪人工智能發展新圖景,探讨深化資料賦能、激發數字經濟活力的新機遇、新挑戰、新方向。
主旨演講環節,信宏業、倪向東、劉志毅等專家建言獻策,共同助力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态旅遊發展領域的廣泛應用。上外賢達學院數字文旅學院院長潘皓波作《人工智能和數字文旅的底層邏輯》主旨演講,強調數字文旅産業是文旅産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通過運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拟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對文化資源和旅遊活動進行創新性整合與發展的一種新業态,為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引領其邁向更加高效、智能與包容的未來。郝飛博士《适老化的元宇宙旅遊:虛拟化身與無障礙旅行量》、吳國清教授《數智化賦能世界級生态島旅遊高品質發展》的報告受到一緻好評。
活動中,賢達數字文旅産業學院和賢達生态旅遊研究中心剪彩揭牌,孫玉琴教授主審、劉靈傲副教授主編的全國旅遊專業規劃教材《民宿數字化營運管理》首發簽名,标志着上外賢達學院數字文旅學院專業發展走上新的台階。
數字文旅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和産教融合,以文旅産業中現實的經營場景為實驗教學空間,通過300萬政府專項資金資助申請,第一期共建了智慧景區、酒店和民宿數字化營運、會展活動數字化營運、郵輪數字化營銷、沉浸式劇本殺、咖啡吧和茶藝吧體驗實踐等八個示範性的教學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