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永德路陸家塘路的“火車森林”裡,不時聽到鳥鳴啾啾,紅黃藍三色步道在林中蜿蜒,市民或悠閑散步或在長凳上聊天,陸續有嬰兒車進來,遠處傳來一陣薩克斯風。仔細看,林中多了幾個寫有古詩文的巨幅木格相框,“尚義小亭”新添大屏風,步道兩側十二月令的古典小牌更是為林地增添文化氣息……原來,這片近6萬平方米的生态休閑林地通過融入吳泾本土文化元素,悄然變成了集自然美景與文化底蘊于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并多了個新名字:櫻桃雅集文化林。
火車森林+櫻桃雅集
櫻桃雅集文化林位于櫻桃河西側、陸家塘路東側,整片林沿櫻桃河而建。今年年初,位于永德路陸家塘路的涵養林通過增添城市景觀獨幕喜劇,與周圍環境巧妙相融,更新改造為“火車森林”吳泾鎮開放休閑林地。閑暇時在林中穿行,丹桂飄香,沁人心脾,緊貼河邊的一條鐵軌,偶有貨運火車路過,在城市中也是一道難得的風景。
聽鳥兒鳴叫
享林間幽靜
看火車隆隆
櫻桃河北起俞塘河,南迄黃浦江,貫穿吳泾鎮南北,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名字也曆經演變并留下不少傳說,“莺窦湖”“邢窦湖”“邢窦河”的說法也一直有流傳。本次改造更新便是圍繞櫻桃河的文化元素展開。
一路過去,小路兩旁的筆墨佳句讓人感受到文人墨客揮毫雅趣,可以想象當年文人吟詩作畫的場景。一處相框式小景内嵌的是北宋時期米芾的行草大作《吳江舟中詩卷》。相傳北宋時期,時任青龍鎮監鎮的著名書畫家米芾乘船路過櫻桃河,忽起雅興,寫下此文。詩中有“傍觀莺窦湖,渺渺無涯岸。一滴不可汲,況彼西江遠”句,感歎莺窦湖浩瀚無邊,無法越渡。
讓更多人了解莺窦湖的傳說
另一幅相框裡還出現了描述700年前黃浦江畔風情的元代散曲《山坡羊·道情》。相傳作者宋方壺(又名宋子正)當年就隐居在櫻桃湖畔,寫下了“貧,氣不改;達,志不改”的經典佳句。這首作品還經由歌手周筆暢在中央電視台《經典詠流傳》舞台上被唱響,一時成為佳話。
也是一場“文化之旅”
此次文化林設計,将古典園林造園風格融入其中,營造出亭台樓閣、曲徑通幽之感。相傳明代宣德年間,上海縣才俊蔣性中考中進士後,官府想為他立牌坊以示表彰,他卻表示,與其建坊立碑榮光自家,不如建橋以友善鄉鄰,于是出資在河上修建了尚義橋,大大便利了當地百姓出行。為紀念蔣性中的義舉,林中“尚義小亭”即為傳承頌揚他的精神所建,文化林建設中又新添了清新雅緻的屏風,镂空設計可一眼看到河對面。
“尚義小亭”,可供人們休閑
亭子上新添镂空屏風,清新江南風
“新添的這些設施,讓人們更好了解這塊地方的曆史文脈。”亭子下兩位聊天的老伯告訴記者,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這裡一直流傳着兩個大戶人家邢姓和窦姓的故事,他們說,“天天來這裡,林地就在小區門口,空氣新鮮,環境也好”。
沿途步道邊還插上了12塊“田家月令”,以蘇式園林風格展現24節氣的風貌,逛完這片林地,仿佛走完了一年四季12個月,時間和空間恰巧融合在一起,月令牌原木色古典風,也是絕佳拍照打卡點。火車轟鳴而過,鐵軌延伸向遠方,櫻桃河潺潺流淌,連片林地與步道相連,編織出一幅幅動人的秋日畫卷。
從1月到12月的“田家月令”,充滿農耕文化氣息
櫻桃雅集文化林依托鐵路沿線景觀設計,全長約900米,占地近6萬平方米,廣植栾樹、水杉、香樟、女貞、櫻花、紫葉李等觀賞性樹種,此次更新融合“綠化+文化”理念,以文化賦能綠化建設,提升綠地文化内涵,在保留原有的生态之美基礎上,在空間上與森林林地、廉政綠地融為一體,為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城市中難得的生态空間
作為2024年吳泾鎮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文化林充分考慮了市民對公共設施功能的需求,休閑步道邊多處休閑座椅,除了散步、健身、運動,還可以閑坐發呆,在緊張工作之餘偷來片刻放松。鎮經發中心(農服)負責人表示,在綠地養護标準上,通過進一步增加公共設施的占比,讓市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更舒适便捷的公共服務。
櫻桃雅集文化林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天
位址:吳泾鎮永德路陸家塘路
記者:崔松鴿部分供稿:闵㻍瑄初審:嶽順順複審:姚怡瑩終審:徐雷冰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