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美澳今天(6日)舉行一年一度的外長防長“2+2”對話會,進一步探讨強化美軍在澳洲北部的軍事基地,以将澳洲的作用從“南錨”進一步更新為“南矛”。對此,您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此舉意味着,美國正在将澳洲打造成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中遠端軍事打擊基地。這也是早前美國與英國決定協助澳洲生産核動力潛艇,以及幫助澳洲生産飛彈系統的原因,其目的就是想讓澳洲具備輻射整個“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能力。
那麼,在這麼多盟友中,美國為什麼單獨挑選澳洲來承擔這一重任呢?
首先,從政治和外交上來看,澳洲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信得過的盟友,美澳之間的互信程度,甚至遠遠超過美日與美韓。這背後的原因就在于,澳洲不僅跟美國有同樣的意識形态和價值觀,是美國外交戰略與路線的堅定支援者,而且更關鍵的是,澳洲跟美國一樣,都是同文同種同血緣的盎格魯-撒克遜大家庭成員,以及都是“五眼聯盟”成員。
其次,從地理位置層面來看,澳洲也是最适合承擔這一職能的國家。因為美國駐日本與南韓的軍事基地離中國和俄羅斯太近,缺乏戰略縱深,一旦發生戰争,自身難保。美國在東南亞的另外兩個盟友菲律賓和新加坡,又缺乏這樣的能力和意願。同時美國的軍事基地關島又太小,容易受到飽和式攻擊,而夏威夷和美國本土又離中國和俄羅斯太遠,有些鞭長莫及。是以美國選來選去,唯有澳洲的地理位置最合适,它離中國和俄羅斯的位置正好是既不太遠也不太近,既可以超出中俄大部分進攻性武器的射程,同時部署在澳洲的進攻性武器,又可以“夠得着”中俄兩國。
此外,美國駐軍包括達爾文港在内的澳洲北部基地,不僅可以将“第二島鍊”大幅度延長,還可以使未來美軍圍堵中俄的三大主要軍事基地,即美軍駐沖繩基地、駐達爾文基地與關島基地之間,形成一個“鉗制中俄”的鐵三角。
廷達爾基地是澳洲空軍的重要設施所在地
直新聞:我們注意到,幾乎所有評論都認為,美軍強化在澳洲北部的軍事存在,其目的主要針對南海局勢,也就是為了在戰時可以及時“馳援”南海。對此,您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一直認為,美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最終目的絕不是南海而是台海,甚至連炒作南海問題,都隻是美方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強化美菲軍事同盟,拉攏菲律賓介入台海局勢。
而從美澳連續四年在“2+2”對話會後的聯合聲明裡重申“要維護台海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此舉就是沖台海局勢來的,是在為未來可能的台海沖突做準備。
而且我認為,美方的這一動作,實際上是中美兩國圍繞台海進行“包圍與反包圍”軍事戰略部署的一部分。
此前我曾說過,近年來解放軍反複演練穿過日本宮古海峽後南下繞台航行,以及穿過巴士海峽北上繞台航行,其目的都是為了建構一個對台灣的戰時動态包圍圈。針對解放軍的這一動作,美國則針鋒相對地分别在台海外圍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企圖建構與強化一個永久性的包圍圈。其中,美國強化在日本軍事基地的存在,是為了友善在戰時從台海的北面封鎖解放軍進出太平洋的通道宮古海峽;美國大幅增加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則是為了在戰時封鎖解放軍從南海進出太平洋的通道巴士海峽;強化在新加坡的軍事存在以及強化美印軍事合作,則是為了封鎖與包圍馬六甲海峽。
此次進一步将澳洲打造成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中遠端軍事打擊基地,則是為了從另外一個方位封鎖與控制西太平洋,阻止解放軍從台灣東部的外海來對台灣發動進攻。而且對美方來說,将澳洲打造成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中遠端軍事打擊基地非常重要,它将決定美軍能否在台海開戰時順利地馳援台灣以及向台灣補充軍火。
直新聞:據路透社報道,為加強“對抗中國”的能力,美國海軍近期釋出了一份關于在“印太”地區建設基礎設施的招标書,澳洲位于印度洋的海外領地科科斯群島成為可能選項之一。對此,您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美軍之是以盯上澳洲位于印度洋的海外領地科科斯群島,準備将其打造成“印太”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其實是為了彌補印度在“印太戰略”中嚴重“掉鍊子”的問題。
事實上,印度雖然實行的是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但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大國,印度對美國在本地區挑起的所謂“新冷戰”并不是很感興趣,不願意參與到美國針對中國的“集團式對抗”中來。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然沒有放棄印度,這些年來通過軟磨硬泡,甚至不惜“用熱臉貼印度冷屁股”的方式,終于把印度拉入到“印太戰略”中,并建構了一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美國之是以這樣做,除了看中了中印之間存在着領土主權糾紛以及印度也想抱美國的大腿來壓制中國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位置。假如印度徹底倒向了美國一邊,不僅可以幫助美國扼守住印度洋,還可以幫助美國從外圍封鎖住馬六甲海峽。美方認為,如此一來,就等于掐住了中國的生命線,從此中國通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進出口貨物尤其是進口能源,就要看美國和印度的臉色了。
不過,美國沒有預料到的是,近年來已經加入“印太戰略”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印度,不僅對參與“集體組織生活”不太上心,甚至還跟美國出現了離心離德的傾向。其中的典型表現就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印度不僅沒有跟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後面制裁俄羅斯,甚至還在俄印能源貿易中大發戰争财。尤其讓拜登政府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不久前印度總理莫迪還不聽招呼通路了俄羅斯,跟普京見了面。
我認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才決定退而求其次,盯上了澳洲位于印度洋的海外領地科科斯群島,準備将其打造成為“印太”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以取代原本應由印度來發揮的作用。我甚至認為,一旦美國的目的實作了,美國對印度的依賴作用就可以大為減輕,屆時印度淡出“印太戰略”将會是大機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