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小玉/文)
國産劇造型正在掀起一輪新“内卷”。
《國色芳華》還原盛唐服飾之美,楊紫造型盡顯雍容華貴;《許我耀眼》路透造型風格多樣,被稱為趙露思的“變裝遊戲”;《水龍吟》汲取傳統與地域特色,羅雲熙造型十分精緻華麗;《臨江仙》似是中式古典的創新設計,白鹿造型獨特亮眼......
越來越多古裝劇偏愛繁複與複原款式的造型,現代劇的造型質感和審美也在不斷提升。
待播劇更進一步“卷”造型,背後是觀衆日益高漲的呼聲和行業競争激烈的生态。這場雙向奔赴裡,暗藏着内容創作與營銷的某些新趨勢,但也需警惕盲目跟風、輕重倒置等常見誤區。
卷風格,也卷品質
繁複與複原,是古裝劇造型“内卷”的兩個關鍵詞。
衆所周知,極簡風造型曾長期統治仙俠劇,中分貼頭皮、半披發、素簪、紗裙的四件套風靡一時。傳統的古典風造型則常見于落地古裝,主打中規中矩、經典實用。但千篇一律難免造成審美疲勞,偏好樸素也限制了發揮空間。
轉折點發生在2021年前後,古裝劇造型出現喜聞樂見的新變化。
以《長月燼明》《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為代表,繁複的華麗造型逐漸取代極簡風在仙俠劇中的地位。前者靈感源于敦煌,特點是色彩絢麗、輕盈飄逸;後者用色淡雅清新,設計充滿靈氣和想象力,兩部劇中主角造型的豐富度和新鮮感都大大提升。
這些造型讓人眼前一亮,也為劇集赢得諸多誇贊與關注。
察覺到市場風向的制作方們反應迅速,越來越多古裝劇開始選擇繁複風的造型,這幾乎成為近年流量型大制作的标配。如今待播的《水龍吟》《永夜星河》《臨江仙》等奇幻武俠/仙俠劇以及屬于落地古裝的《雲起時》《國色芳華》等劇,均在造型上接續了繁複風。
随着漢服文化的複興,複原成為古裝劇造型的另一種風向。
這種風向也早有苗頭,比如多年前《鳳囚凰》的“縫紉機頭”改良自真實的魏晉南北朝發型,《長安十二時辰》對唐代造型雜糅開放的還原度備受好評,宋代背景的《清平樂》帶火了珍珠面飾、“一年景”花冠等。
目前,待播古裝劇“卷”複原造型的普遍做法也是專門聚焦某段曆史時期的服飾形制、風格,比如《國色芳華》是盛唐的雍容華貴、《貴女》是明代的古樸雅緻、《韶華若錦》是初唐的纖長柔美等。
或者是将多個時期的部分服飾進行融合使用,比如《臨江仙》雖是架空背景的仙俠劇,但路透造型出現過清代的珍珠雲肩、宋代的蓮花冠、明代的璎珞等創新式古典設計。
需要強調的是,繁複與複原隻是風向,并不是完全取代極簡、古典等類型。連同玄幻網遊、宮廷影樓等更早流行過的風格,它們共同構成了古裝劇造型的多元格局。
對比古裝劇,時裝劇造型沒有明顯的風格流變,“内卷”主要展現在整體品質的上升方面。
廉價或土氣造型的出現頻率有所降低,各種時興風格都有優秀案例誕生,比如職場風的《裝腔啟示錄》《愛情而已》、新中式的《司藤》《很想很想你》、小清新的《偷偷藏不住》、複古年代的《風吹半夏》等。
同時,在造型與人物的貼合度上,時裝劇也處理得愈發精細了。
劉乙沐入行時是電影造型師,三年前開始為劇集負責造型工作,據她介紹,“大概從2020年起,電影受疫情影響更嚴重的情況下,包括造型師在内的不少從業者轉入劇集賽道。通常電影造型不是隻讓角色穿得好看就行,還要貼合人物身份,這種習慣也被延用到劇集造型中,比如同一部劇中不同角色的造型風格要有差異性、同一角色不同時期的造型要有連貫性等。”
“人人”在意造型
國産劇“卷”造型的背後,首先是制作方對觀衆情緒的敏銳捕捉。
長期以來,社交媒體上關于國産劇造型過分雷同、缺乏新意、審美滑坡的吐槽屢見不鮮,也始終有網友表示曾因某部劇集的造型不佳而被勸退。
去年《以愛為營》的女主造型即為一例,不僅有違角色鄭書意的明豔美女人設,還讓飾演者白鹿被貼上“普女”标簽,許多負面劇評也專門提及了該劇的造型問題。
作為特殊的觀劇群體,粉絲對偶像的造型也關懷備至。
相比劇情等制作階段無從确認且難以幹涉的部分,一目了然的造型總是首當其沖接受評判。有些粉絲還會直接針對偶像的造型,給造型師、導演、制片人等掌握話語權的從業人員回報意見。
迪麗熱巴在拍《利劍玫瑰》時,不喜路透造型的粉絲就給工作室彙總過700條意見。她的新劇《枭起青壤》也逃不過被指點造型的宿命,自開拍以來粉絲已多次維權要求整改服化道。
而藝人自己當然也很在乎造型,尤其是年輕的流量藝人。
影視造型師康康透露自己合作過的劇組,“演員的每套造型都需要團隊進行确認,他們有時還會自帶服飾和造型師進組。不止女演員,男演員的造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變得豐富,有的項目男主造型甚至比女主華麗。”
粉絲與藝人的訴求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劇集造型關系到藝人形象,處理不好又是職業槽點。
對于制作方來說,重視造型同樣可以給項目增添優勢。
劉乙沐聽片方談起過,“現在演員選擇項目不僅在意導演、編劇等,也會考量造型團隊。有些項目會先定造型師和造型風格,這樣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演員。”
除此之外,造型本身還能成為劇集的營銷點和看點。
《許我耀眼》《國色芳華》等劇組的路透都是熱搜常客,一方面得益于主演自帶的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造型足夠惹眼。無論是趙露思的多變穿搭,還是楊紫首次嘗試盛唐風,都有效拉高了期待值。等播出時,這些造型也會繼續為劇集和藝人賺取關注度。
盡管公認更該“卷”的是故事和演技,但相比這些,單部劇造型上的精進還是要更容易實作一些。同理,OST、道具、場景等方面的花樣也在變多,其實都可以視為行業競争激烈下,從業者們的一種選擇和一份努力。
寒潮之下的“卷”
過去三年,影視行業被寒潮所侵襲,項目被砍、預算減少都是常态。康康告訴搜狐娛樂,“服裝造型的預算空間也在壓縮,直至現在情況也沒有太多好轉。”
這樣嚴峻的環境下,國産劇造型為何還能“卷”得起來?
康康提到,“制片人要把預算花在更能産生流量和效益的位置上去,但每位制片人的着重點會有不同。”譬如上述提及服裝造型曾長期被視作國劇痛點,有的項目希望能借此脫穎而出也是不錯的思路。
具體項目對于造型的重視程度,關鍵還是要看話事人的态度。比如于正、郭敬明、王一栩、王翼榮等制作人,他們通常就很舍得為項目在造型方面花錢和花心思。
正是此類頭部項目的“卷”,不斷提升着國産劇造型的上限,對行業整體起到了帶動作用。
有的項目着重點在其它方面,造型可能就會比較正常,實作不影響劇情呈現即可。
至于造型師如何克服缺錢難題并發揮最佳水準,劉乙沐的經驗是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每個項目都分級别,預算太低的可能就不接了。我們其實比較低産,一般談得攏的項目都很重視造型。”
從業超過二十年的服裝設計師鐘佳妮認為,“造型預算減少未必是完全的壞事,過去影視行業泡沫太大,現在是逐漸調整到正常水準。當投資小的時候,大家可能才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麼樣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好吃的菜。”
不過,“寒潮”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對于市面上時有出現的翻車案例,康康覺得,“很多造型團隊的水準沒有問題,翻車原因往往可能是用不上心。部分項目造型預算挺低的,團隊沒辦法就得同時接好幾個項目,精力不充沛估計也顧不上那麼多。”
換言之,有的造型并不能怪罪演員撐不起來,“主要是沒有根據演員的特點來設計造型,而這得看劇組給的錢夠不夠以及造型師用不用心。”
在劉乙沐看來,“預算減少也在引發一些惡性競争,或可稱為不健康的‘内卷’。比如比價時出現非常不合理的價格,或者有的片方為了省錢會瘋狂壓價,因而驅逐了優秀團隊,讓湊合做的人從中獲利,擾亂了本該優勝劣汰的良性秩序。”
警惕極端與跟風
從極簡風變成網友口中的“喪葬風”,再到有繁複發型被稱作“違章建築”,過往案例足以說明,國産劇“卷”造型時需警惕極端與跟風誤區。
如鐘佳妮所言,“過度追求繁複反而是惡俗與廉價,還容易喧賓奪主。就像演員站在那裡,但旁邊有一個造型師用造型在大聲說話,然後滅掉了演員的表演,滅掉了所有的細節和劇情,反而讓人生厭。”
至于影視造型講究複原,“這帶有誤導意味,影視劇畢竟是藝術的演繹,造型是要通過重新解讀曆史來設計的,而且還要考慮将之做得賞心悅目。”
是以,即使選擇複原風造型也要衡量好尺度。“古裝造型最好看的其實是曆史印象劇,就是對原版服飾進行藝術性改造,比如統一顔色的調性、改變衣服的長短肥瘦等。完全複原的古裝不一定貼合劇情和演員,觀感上一般也不太好看。”
造型還是合适最為重要,不能與劇集和演員脫節。鐘佳妮表示,“一部劇先要有好的劇情和演員,然後所有的造型能跟他們比對得非常舒适,這是我的追求。”
同時,每當一種造型風格變得流行,就難以避免盲目跟風的現象出現,長此以往又将導緻新意的缺乏。
康康表示,“哪怕造型師并不會去追随熱點,但制片人、導演等會提出訴求,這裡面多少帶點對市場風向的判斷,會直接影響造型設計。我們要做的就是既滿足客戶又堅持自己,去努力實作兼顧市場與創意的理想效果。”
不管是劇集還是演員,過于在意造型也容易落入輕重倒置的陷阱。
鐘佳妮以《玫瑰的故事》為例,她覺得,“這部劇做了很多高調的東西,包括高适配度的演員、精心設計的造型,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做了很多低調的東西,好的演員和造型為人物的起落進退服務,摻和着才會好看。”
故事乃一劇之本,演技為演員底氣,這是劇集行業颠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