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是繼6月上市的晶泰科技之後第二隻以港交所《主機闆上市規則》新增第18C章規則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
特專科技,主要是為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體及軟體、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這5類行業設定,在降低對盈利要求的同時對營業記錄、預期市值、收益、研發、第三方投資這些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
符合條件的公司,即使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也能上市,類似此前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一、招股資訊
二、公司概況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作為一家車規級計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供貨商,設計了兩個系列的車規級SoC,華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當系列跨域SoC。
SoC是一種內建電路設計,将特定應用或功能所需的所有必要元件及子系統,包括将CPU、GPU(圖形處理器)、ASIC(專用內建電路)及其他元件內建到單個晶片,而并非像傳統的電子設計般将單獨元件安裝在一個主機闆上。
黑芝麻智已獲得16家汽車OEM及一級供應商的23款車型意向訂單,并與超過49名汽車OEM及一級供應商合作,其中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合創、億咖通科技、百度、博世、采埃孚及馬瑞利等知名企業。
在2023年中國高算力智能駕駛SoC出貨量(按顆計算)中,黑芝麻智能的市占率為7.2%,位列第三名,前兩名分别為英偉達和地平線。公司披露資料顯示,旗下主力産品華山A1000系列去年總出貨量超過15.2萬片。
财務資料顯示:2021-2023年以及24年前3個月,黑芝麻智能收入分别為0.61億元、1.65億元、3.12億元及0.29億元;淨虧損達23.57億元、27.54億元、48.55億元及11.07億元,最近三年多虧損110億。這是因為開發智駕SoC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期内研發支出占到經營開支的比重為78.7%、69.4%和74.0%。
黑芝麻智能的收入主要來自提供自動駕駛産品及解決方案,今年前3個月營收占比85.8%;此外,公司提供智能影像解決方案,賦能各種裝置通過算法促進智能感覺及内容增強,主要通過向企業客戶授權公司的自有IP算法來收取費用。
在本次IPO前,黑芝麻智能已完成10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7億美元,投資者陣容豪華,包括小米、吉利、上汽集團、騰訊和蔚來等明星企業。2021年12月最後一輪融資估值22.3億美元(約174億港元),和本輪發行市值相比估值基本沒漲,同時也可以看到最近三年都沒融到錢,公司現金流緊張,亟需上市籌資補血。
三、綜合點評
近期,智能駕駛概念持續火爆,相關産業鍊是以受益。其中,晶片作為核心零部件,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尤其是自動駕駛晶片,一直被英偉達、Mobileye(英特爾子公司)等海外廠商牢牢掌控。但在國産替代大潮下,黑芝麻智能以更高的成本效益,已經獲得了不少主機廠的認可。
目前雖然整車市場增長有限,但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趨勢明确,成為未來半導體市場重要驅動力。
智能駕駛行業有去年底登陸港交所的知行汽車科技,目前市值61.3億港元,市銷率約5倍,而黑芝麻智能市銷率高達53倍,估值貴的沒邊。
需要注意的是,以18C上市的公司,初始公開發售股份5%;超購10倍~49倍回撥至10%,超購50倍以上回撥至20%。
黑芝麻智能本次IPO發行股份占全部股份比例的為6.5%,按照招股價中位數29.15港元算,募資約10.79億,2名基石鎖定990萬美元(7730萬港元),流通盤10億港元,盤子很大,行情低迷最近大流通股都破發了,中金也兜不住。
黑芝麻智能目前孖展1倍,最終大機率不會超購10倍啟動回撥,甲乙組各9250手,按照5000人申購算,預估一手中簽率100%,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