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能沒有墨脫!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這片位于西藏的邊境土地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與複雜的地緣政治。
1962年以來,解放軍部隊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孤軍守衛62年,成為祖國邊境線上最堅強的屏障。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墨脫獨特的地理與戰略意義,以及那些駐守在此地的解放軍官兵們的感人故事。
墨脫的地理環境和戰略地位
墨脫縣位于大陸西藏自治區的南部,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是大陸海拔最高的縣之一,這個地方雖然艱險無比,但是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它位于中印邊境地區的制高點,成為大陸邊防線上一個重要且特殊的存在,對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墨脫縣的面積約34000平方公裡,有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複雜的地質條件,是以也被譽為“高原孤島”。
墨脫境内有一條著名的“解放橋”,這座鐵索橋橫跨在雅魯藏布江上,比大渡河上的鐵索橋還要危險。
雅魯藏布江水流湍急,流量大約是黃河的三倍,從墨脫縣境内奔騰而過直奔下遊的印度。
從墨脫到中印邊境的實際控制線,直線距離超過120公裡,是大陸在這一地區防守的重要戰略據點。
除此之外,墨脫縣同時也是大陸西南的重要關口,是中印之間的關鍵戰略緩沖地帶,更是前往南亞地區的關鍵通道,進可攻退可守和平時期還是發展的交通要道。
墨脫在成為大陸重要的邊防縣之前,曾經曆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動蕩。民國時期西藏地區局勢動蕩,英國殖民者趁機觊觎墨脫及其周邊的珞瑜地區。
1913年,英國殖民者麥克馬洪通過賄賂和武力威脅,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所謂的“麥克馬洪線”,非法劃定中印邊境線,将珞瑜地區的大部分劃入印度殖民地。
簡單而言,就是将邊界從阿薩姆平原邊緣向西藏方向推移150公裡,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配接線作為界線,這一事件的結果就是大陸損失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該非法侵占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還導緻大量珞巴族人民生活在被印度非法占領的土地上,印度獨立後繼承這一非法政策,将珞瑜地區劃入其“阿魯納恰爾邦”。
即便如此,印度依舊不忘繼續蠶食中國領土的野心,墨脫就成為中印邊境地區的前線,承擔着守衛祖國領土完整的重任。
然而,墨脫僅剩一小部分在大陸控制之下,其餘三分之二皆被印度侵占。
解放軍的英勇堅守
如上述所言,墨脫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中印邊境的重要據點,是守衛西藏和整個中國西南邊疆的關鍵。
如果印度占領墨脫,不僅可以威脅大陸西藏地區的安全,還能直接對大陸西南邊境構成巨大威脅。
是以印度政府一直對墨脫虎視眈眈,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控制這一地區,中印雙方是以地多次爆發不同等級的沖突。
1959年,印度軍隊開始在邊境地區頻繁挑釁,試圖蠶食中國領土;1962年,印度軍隊更是發起了對墨脫的進攻,企圖占領這一戰略要地。
同年6月5日解放軍第18軍158團接到指令,組建先遣隊迅速前往墨脫,阻止印度軍隊的侵略。
先遣隊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冒着生命危險奮力前行,最終成功控制墨脫地區。
有一句老話叫做“守業更比創業”,打下一片土地很容易,可如何将這片土地保護下來卻很難,并不是一場戰鬥一次行軍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人去堅守、去保護。
是以控制墨脫地區隻是一個開始而已,守護下來才是接下來的難題,為何會這樣說呢?墨脫的地理環境極為險惡,海拔高差懸殊,山路崎岖不平,而且氣候也十分多變。
駐守墨脫的解放軍官兵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承擔艱巨的巡邏任務,每次巡邏都要翻越高山跨越河流,沿途充滿未知的危險。
夏天時山間小路被茂密的植被覆寫,雨水豐沛導緻道路濕滑,官兵們經常被螞蟥叮咬腿上鮮血直流;冬天則更為艱苦,嚴寒和大雪讓巡邏變得更加危險,稍有不慎便會滑落懸崖。
戰士們在行軍途中,會面臨着雪崩、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的威脅。
比如伍忠倫副指導員在翻越雪山時,因高原反應和感冒體力不支最終倒下,成為第一位為保衛墨脫而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1982年一連副排長帶領4名戰士執行巡邏任務,翻越雄拉雪山時突遇雪崩,5名同志全部被推入冰湖英勇犧牲。
解放軍戰士在用生命守護着祖國的邊疆,他們的事迹感動無數人,也激勵着一代代官兵繼續堅守在墨脫。
駐守墨脫的解放軍官兵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守崗位克服重重困難,但這還不算完,他們面臨着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物資匮乏交通不便。
每一次的物資運輸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徒步跋涉,或是依靠有限的直升機進行空投補給,官兵們的衣食住行都極為簡陋,可能許多人對這些言辭沒有概念。
1986年成都軍區司令員傅全有将軍在視察墨脫時,看到官兵們穿着破舊的便裝十分生氣,怒斥他們為何不穿軍裝,了解到他們的艱苦生活深受感動。
原來不是解放軍不穿軍裝,而是墨脫地區的環境太過惡劣,夏天衣服浸透汗水、冬天凍得像冰塊一樣,再好的軍裝也抵擋不住這樣的摧殘,很快就無法再穿了。
或許你會認為再送來新軍裝不就行了嗎?當時大陸的基礎建設很落後,平時運送生活必備物質都很難,解放軍戰士居住的場所都簡陋不堪,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何談運送新軍裝。
面對這樣的生活條件,解放軍戰士卻毫無怨言,始終堅持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一代又一代人駐守墨脫保衛祖國的邊疆。
現如今的墨脫
言歸正傳,傅全有視察回來後深感墨脫解放軍戰士的艱苦,立即推動改善墨脫的後勤保障條件,并大力支援青藏鐵路的建設。
自此大陸開始在墨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進行建設。
為了改善墨脫的交通條件,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不斷投入人力物力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我們都知道,西藏的地質條件十分複雜,修路工程進展緩慢。
直到1994年西藏自治區才修通一條簡易公路,但很快被自然災害沖毀。2009年國家再次投入巨資,開始建設一條高品質的墨脫公路,經過4年的艱苦施工2013年終于通車。
也就是說從1962年開始到2013年,這51年的時間裡都沒有正兒八經的公路通往墨脫,再加上西藏本身的地理環境,不難想象駐守在墨脫的解放軍戰士有多艱苦。
青藏鐵路東起青海西甯,西至西藏拉薩,全長1956千米,在國内有着“天路”的美名,墨脫又何嘗不是如此。
它全長117公裡的公路,海拔落差高達3000米,該公路的開通極大改善墨脫的交通條件,提升駐守官兵的生活品質。
或許今天墨脫已經不再是那個“孤島”,但依然是大陸邊防線上重要的防守據點,解放軍官兵們的堅守為墨脫的安全穩定做出巨大貢獻。
當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堅守崗位,履行着保家衛國的神聖職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然,墨脫的交通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也隻是相對以前而言,駐守在這裡的解放軍官兵依然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我們才能享受今天的和平與安甯。
總的來說,墨脫的曆史是一部充滿艱辛與榮耀的曆史,駐守在這裡的解放軍官兵,用他們的堅守和犧牲守護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解放軍戰士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以頑強的毅力和無畏的精神,捍衛國家的尊嚴和安全。
墨脫這片被稱為“孤島”的高原地區,見證無數解放軍官兵的無私奉獻和英勇犧牲,截止到今天已經有62年的守護曆史。
多年年間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默默守護着祖國的邊疆,為國家的安全與穩定作出巨大貢獻。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XEQRgWHfXDFVIR5feCW2iRFUsp1sMcsa13QntdLBgNg8OkmcvADcFrTb53XkdzLc2ppjL846W8Asx2c90VMYbcQ_-g-I5jU0k5f94tO8jw4fXnF0jbOmjOGLoIWRB758S0O5VduwR2VpNmW8jPCB2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60年來,他們将青春獻給墨脫!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18軍挺進“雪域孤島”,那是一段怎樣的曆史?來,與戍邊官兵一起,重走墨脫路……_澎湃号·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