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没有墨脱!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这片位于西藏的边境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复杂的地缘政治。
1962年以来,解放军部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孤军守卫62年,成为祖国边境线上最坚强的屏障。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墨脱独特的地理与战略意义,以及那些驻守在此地的解放军官兵们的感人故事。
墨脱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
墨脱县位于大陆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是大陆海拔最高的县之一,这个地方虽然艰险无比,但是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它位于中印边境地区的制高点,成为大陆边防线上一个重要且特殊的存在,对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墨脱县的面积约34000平方公里,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所以也被誉为“高原孤岛”。
墨脱境内有一条著名的“解放桥”,这座铁索桥横跨在雅鲁藏布江上,比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还要危险。
雅鲁藏布江水流湍急,流量大约是黄河的三倍,从墨脱县境内奔腾而过直奔下游的印度。
从墨脱到中印边境的实际控制线,直线距离超过120公里,是大陆在这一地区防守的重要战略据点。
除此之外,墨脱县同时也是大陆西南的重要关口,是中印之间的关键战略缓冲地带,更是前往南亚地区的关键通道,进可攻退可守和平时期还是发展的交通要道。
墨脱在成为大陆重要的边防县之前,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民国时期西藏地区局势动荡,英国殖民者趁机觊觎墨脱及其周边的珞瑜地区。
1913年,英国殖民者麦克马洪通过贿赂和武力威胁,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所谓的“麦克马洪线”,非法划定中印边境线,将珞瑜地区的大部分划入印度殖民地。
简单而言,就是将边界从阿萨姆平原边缘向西藏方向推移150公里,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这一事件的结果就是大陆损失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该非法侵占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还导致大量珞巴族人民生活在被印度非法占领的土地上,印度独立后继承这一非法政策,将珞瑜地区划入其“阿鲁纳恰尔邦”。
即便如此,印度依旧不忘继续蚕食中国领土的野心,墨脱就成为中印边境地区的前线,承担着守卫祖国领土完整的重任。
然而,墨脱仅剩一小部分在大陆控制之下,其余三分之二皆被印度侵占。
解放军的英勇坚守
如上述所言,墨脱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印边境的重要据点,是守卫西藏和整个中国西南边疆的关键。
如果印度占领墨脱,不仅可以威胁大陆西藏地区的安全,还能直接对大陆西南边境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印度政府一直对墨脱虎视眈眈,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这一地区,中印双方因此地多次爆发不同等级的冲突。
1959年,印度军队开始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试图蚕食中国领土;1962年,印度军队更是发起了对墨脱的进攻,企图占领这一战略要地。
同年6月5日解放军第18军158团接到命令,组建先遣队迅速前往墨脱,阻止印度军队的侵略。
先遣队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前行,最终成功控制墨脱地区。
有一句老话叫做“守业更比创业”,打下一片土地很容易,可如何将这片土地保护下来却很难,并不是一场战斗一次行军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人去坚守、去保护。
所以控制墨脱地区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守护下来才是接下来的难题,为何会这样说呢?墨脱的地理环境极为险恶,海拔高差悬殊,山路崎岖不平,而且气候也十分多变。
驻守墨脱的解放军官兵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承担艰巨的巡逻任务,每次巡逻都要翻越高山跨越河流,沿途充满未知的危险。
夏天时山间小路被茂密的植被覆盖,雨水丰沛导致道路湿滑,官兵们经常被蚂蟥叮咬腿上鲜血直流;冬天则更为艰苦,严寒和大雪让巡逻变得更加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滑落悬崖。
战士们在行军途中,会面临着雪崩、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比如伍忠伦副指导员在翻越雪山时,因高原反应和感冒体力不支最终倒下,成为第一位为保卫墨脱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1982年一连副排长带领4名战士执行巡逻任务,翻越雄拉雪山时突遇雪崩,5名同志全部被推入冰湖英勇牺牲。
解放军战士在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他们的事迹感动无数人,也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继续坚守在墨脱。
驻守墨脱的解放军官兵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但这还不算完,他们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物资匮乏交通不便。
每一次的物资运输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徒步跋涉,或是依靠有限的直升机进行空投补给,官兵们的衣食住行都极为简陋,可能许多人对这些言辞没有概念。
1986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将军在视察墨脱时,看到官兵们穿着破旧的便装十分生气,怒斥他们为何不穿军装,了解到他们的艰苦生活深受感动。
原来不是解放军不穿军装,而是墨脱地区的环境太过恶劣,夏天衣服浸透汗水、冬天冻得像冰块一样,再好的军装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摧残,很快就无法再穿了。
或许你会认为再送来新军装不就行了吗?当时大陆的基础建设很落后,平时运送生活必备物质都很难,解放军战士居住的场所都简陋不堪,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何谈运送新军装。
面对这样的生活条件,解放军战士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一代又一代人驻守墨脱保卫祖国的边疆。
现如今的墨脱
言归正传,傅全有视察回来后深感墨脱解放军战士的艰苦,立即推动改善墨脱的后勤保障条件,并大力支持青藏铁路的建设。
自此大陆开始在墨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
为了改善墨脱的交通条件,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投入人力物力修建通往墨脱的公路。我们都知道,西藏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修路工程进展缓慢。
直到1994年西藏自治区才修通一条简易公路,但很快被自然灾害冲毁。2009年国家再次投入巨资,开始建设一条高品质的墨脱公路,经过4年的艰苦施工2013年终于通车。
也就是说从1962年开始到2013年,这51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公路通往墨脱,再加上西藏本身的地理环境,不难想象驻守在墨脱的解放军战士有多艰苦。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在国内有着“天路”的美名,墨脱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全长117公里的公路,海拔落差高达3000米,该公路的开通极大改善墨脱的交通条件,提升驻守官兵的生活质量。
或许今天墨脱已经不再是那个“孤岛”,但依然是大陆边防线上重要的防守据点,解放军官兵们的坚守为墨脱的安全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当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然,墨脱的交通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也只是相对以前而言,驻守在这里的解放军官兵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享受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总的来说,墨脱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历史,驻守在这里的解放军官兵,用他们的坚守和牺牲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解放军战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墨脱这片被称为“孤岛”的高原地区,见证无数解放军官兵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截止到今天已经有62年的守护历史。
多年年间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XEQRgWHfXDFVIR5feCW2iRFUsp1sMcsa13QntdLBgNg8OkmcvADcFrTb53XkdzLc2ppjL846W8Asx2c90VMYbcQ_-g-I5jU0k5f94tO8jw4fXnF0jbOmjOGLoIWRB758S0O5VduwR2VpNmW8jPCB2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60年来,他们将青春献给墨脱!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18军挺进“雪域孤岛”,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来,与戍边官兵一起,重走墨脱路……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