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歲兒子偷拿10塊錢,媽媽竟然讓他罰跪,這種教育方式正确嗎?

家有八歲男娃,拿10塊錢出來輕而易舉,不需要罰跪。

其實關于零花錢的啟動,我們家算是比較晚的,但在之前關于家裡錢的使用我們都是有和孩子溝通過的。從他開始自己認識錢,知道有壓歲錢開始。

為了讓孩子對錢更有概念,也為了他培養他的消費觀,我們開始給他零花錢。

8歲兒子偷拿10塊錢,媽媽竟然讓他罰跪,這種教育方式正确嗎?

從最初的按月給到現在的按周給,按月給他,期間時間比較長,不友善孩子記賬,等待時間也久,孩子萬一買大件物品,需要等太久。

是以就把每個月的零花錢改成了按周給,每周五會給他十元的零花錢。

最開始他拿到零花錢,周末都是「 大采購」的時間,和我去超市買點零食,一次性就把零花錢花完了。等周一到周四,他突然想吃點零食或想買包卡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零花錢都沒有了,他就開始控制自己少買零食。

8歲兒子偷拿10塊錢,媽媽竟然讓他罰跪,這種教育方式正确嗎?

是以現在他一周就一次零食店,基本就花四五塊錢,剩下的錢就攢着。

有時候他一周都不買零食吃,也不買其他的,十塊錢都攢着。他說他小錢包的錢要放在重要的時刻再用。

期間也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

例如以前他總是橡皮亂丢,列印機随便一劃就扔,娃爸因為他浪費的事情還跟他講了好幾次道理。

有一次娃爸又想講道理,兒子說「 這個多少錢啊,我賠。然後拿出錢包來要付錢。」

我就開始給他計算他丢的橡皮、鉛筆、故意弄壞的尺子等等,他一看原來自己用的文具都不便宜,趕緊說「 麻麻,我以後不用再故意損壞文具了,這次我能不能先不賠償了。」

最後他還是象征性的賠償了兩元,後來對待文具,他也一直很珍惜。

在他有了零花錢的這大半年,他學會了攢錢,還學會了「 算賬」。買東西的時候也會比比價格,計算下自己的資金。

也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我買節日禮物,時常請我喝杯奶茶,買自己喜歡的卡片...

8歲兒子偷拿10塊錢,媽媽竟然讓他罰跪,這種教育方式正确嗎?

現在哪怕在家裡看到娃爸扔在玄關的零錢,他也不會動,他知道那不是他的零錢,隻有每次我們給他的零花錢他才會裝進自己的小錢包。

孩子偷拿家裡的錢家長是要及時進行阻止,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發現孩子拿了10塊錢,就認定孩子是偷,直接罰跪,這樣久了隻能适得其反。你越想限制一種特定的動機,越是可能帶來反效果。

因為太過強烈的把孩子拿錢這件事放大,反而會增加這件事的誘惑。

例如我們上課前,桌子上有塊餅幹,上課前一直給自己說「 課程結束前不能吃這塊餅幹。」但你會發現整個課程中,你的關注點經常會跑到餅幹那裡,有可能上課期間還想偷偷吃一小口。

限制反而會容易激發我們更強烈的動機。

那對待孩子拿錢這件事,更應該換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把關注點都放在懲罰上面。

了解下孩子為什麼要偷錢,想用這10塊錢買什麼,8歲的孩子這時候拿錢買的一般就是零食,卡片,小玩具、文具一類的東西。

8歲兒子偷拿10塊錢,媽媽竟然讓他罰跪,這種教育方式正确嗎?

是家長對孩子限制太多,孩子想吃零食,還是家長限制玩卡片,孩子想買卡片,還是羨慕同學的文具自己想買?

如果孩子的願望能夠得到适當的滿足,孩子是不是就不會想到去拿家裡的錢了。

如果他能有自己的零花錢,那就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完成這些事情,是不是也不會去拿家裡的錢了。

畢竟對于沒有其他方式獲得錢的孩子,他們隻能是在家裡拿。

孩子拿家裡的錢,可能是有多種因素導緻,但用恐吓和懲罰是最不容易解決問題的。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一定的寬容和了解,了解真實情況,好好溝通。

我們要知道「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行為。」

繼續閱讀